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的“境”与“界”

2019-02-18吴辉琴陈宇良盘荣俊

社会科学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桂北民居思政

吴辉琴,杨 南,陈宇良,盘荣俊

(广西科技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承担着社会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没有哪个专业教学有权利割裂课程与人的成长的内在联系,也没有哪个大学可以无视教育过程中对深厚人文底蕴、科学思维方式、正确价值情怀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基本的。”通过课程思政意义上对专业教学内容的重构、挖掘和提升,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了“学什么”的专业目标后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学”的根本问题[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文化街区等建设项目也在各地蓬勃兴起。桂北传统民居以其地处西南、北接三湘、东溯西江的区域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务实质朴的设计样态、尊重自然的和谐情怀成为近年来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符号,开发改造中也产生了文化素养、价值追求、目标定位等方面欠缺而导致的问题[2-5]。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思政目标,挖掘课程内涵塑造价值情怀的定位体现了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大学精神与大学责任。

一、境:课程思政视野下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桂北传统民居设计是深刻反映桂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民俗文化样态、居住文化特色的民居类型。以青山绿水为其神韵,以务实质朴为其追求,外接千里关山之险、内藏天地人和之妙,其设计风格对学生理解传统民居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简言之,立足课程思政的视野考察桂北传统民居设计的“境”主要呈现为三个方面。

农耕文化与商旅文化交融的文化意境。桂北地处多山多雨、相对闭塞的西南山地,区域地理条件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桂北山地的农耕文化以山地耕种为主,著名的龙脊梯田就是其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梯田耕种中依山傍水的自然态度和人定胜天的生命韧性在一片片精美流畅的植株线条中展现出来,远看如画如镜,近看细腻精巧,自然的力量叠加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执着终于向世界展现出以农为业、以地为毯、以田为画的山地农耕图景。创造这一切的桂北先民深深懂得,非崇尚自然无以安身,非勤恳劳作无以立世,辛勤耕作不仅有对苦累的担当更有对自然的尊重,有对生养之地的深深依恋和挚爱。同时,桂北地区自古以来也是西江商路的重要截段,从西南通往东部、从北地深入桂中都要经过这里,商旅文化绵延至今,逐渐形成了桂北在西南地区商旅重镇的地位。桂北的商旅岁月表现到传统民居设计中则体现为开放包容的建筑文化,先民热情好客、敬业乐群的态度使民居呈现出山地居所难能可贵的文化兼容。桂北传统民居木结构“干栏”建筑的悬山及歇山、腰檐与重檐等本来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较常见的古老形制。干栏民居穿斗式的构架、纵贯连通房屋的立柱、落地柱与短柱承受檩重、柱子间的穿枋以及挑枋托檐的巧妙设计都深受江南建筑的影响,难怪在桂北这样的西南腹地中点缀的灰瓦白墙总让人想起江南,只是细看却有更多的简约质朴。桂北民居中农耕文化与商旅文化交融的文化意境,体现出桂北先民崇尚自然、重农乐商的文化心理。

山水文化与建筑文化辉映的审美胜境。桂北,尤其是桂林向以山水文化闻名于世。灵性而动态的桂林山水之美不仅向人们展示了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而且还深深浸润着桂北先民精心设计的建筑群落中。桂北民居设计时往往亲近自然、依山傍水,信步走来随处可见的人在画中其实是因为山水之美已经渗透到先民的生活之中。几千年山水相依的生活让桂北民居设计展现着桂北的山之灵秀,体现为民居设计不求高大雄奇而专注于小巧圆融;桂北的水之灵动,在民居设计中近水而居、因水而乐的亲水情致。民居设计中的天井以及各家院落大大小小总有精心设计的排水导水系统,把天地间升腾流动的水在青青的石板下浸润开去、连接到民居群落附近的千家万户。尤为可贵的是,桂北民居设计始终没有背离与之相依、因之而起青山秀水,民居设计的山水情怀、审美境界从来没有失落。

民俗文化与民族文化共生的和谐情境。桂北地区东北接湖湘,西北临云贵,是广西少数民族长期聚居的地区,悠久历史中壮、侗、瑶、仫佬、毛南、苗、彝、水等少数民族先民世代和谐相处,传递着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坚忍不拔、和睦共生的精神气质。掩映在桂北地区如诗如画景致之中的是巍峨的鼓楼、规整的家祠民俗建筑。家族和睦、慎终追远、尊老孝亲等文化追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正如各地传统民居建筑群落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文庙一样,“以祭祀空间为核心,与内庭院落为次中心相辉映创造出不同的院落空间模式,组成了文庙建筑“内庙外学、前庙后学、左学右庙、左庙右学”[6]一样,桂北民居的民俗祭祀活动也十分丰富,且多民族聚居与多样态民俗相互交融的文化情境始终体现在桂北民居设计中。因此其设计在追求功能实用的同时,总会有一个空间用于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小小的设计体现出桂北先民坚持自我的传统却同时包容他人的不同,延续出不同姓氏、不同民族、不同民俗习惯的居民和睦相处的和谐情境。用课程思政的思维分析和提升专业课程的人文品位和教育影响,是用教育教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使然,也是专业教学“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体现。

二、界:课程思政视角下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专题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而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心同向,引导学生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获得基于专业伦理的判断力和源自历史文化的归属感。所幸,学术界对桂北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分析和阐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土木建筑领域,而是站在历史与现实、功能与文化、自然与人的多重视角进行分析,也为保护与传承古老深邃的桂北民居建筑文化奠定了思维基础。基于传承和保护的文化担当,桂北民居设计构思中始终坚持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风格,将自然环境不仅作为民居设计的前提,而且作为民居大空间的组成部分,民居成为自然山水之间的点缀,人因居所而为家,居因自然而入画。桂北民居结构和外形中展现的顺应自然之理、体悟自然之韵的设计理念,是对桂北地区多雨多雾的气候条件、多山多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理解。建筑材料选择中也充分利用本地常见的竹木为主,不张扬执拗,而是更重返璞归真、简约质朴的什么格调。对自然和审美的理解视角深刻影响了桂北民居的构造方式、建材特性、选址需求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桂北先民念亲睦邻、尊长敬祖、重农乐商的生活方式具有对建筑布局的深刻影响,至今依然在桂北地区秉持传承,经久不息。

用课程思政理念实现教学课程到学生能力的视界转化。课程思政视野下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专题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转化,在教学中把设计要素分析的目标转化为对构件功能及其传统文化要义、内涵的理解,把设计理念的目标转化为对桂北地区农耕文化与商旅文化交融、山水文化与建筑文化辉映、民俗文化与民族文化共生的文化特色的欣赏和传承,培养学生立足广西独特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化定力,培育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淀学生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此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视野、领域归属与时空际遇的界面组合。培养学生从单一的专业思维转换成复合的系统思维,提升文化基因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事实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社会主体的多样性、社会问题的复合型,都要求学生在建筑设计中具备视界转化的视野和能力。一个合格的现代建筑师已经不是局限于用专业技术解决人民对建筑的功能性需求了,而是要引领和培育社会成员正确的居住观念,这是课程思政必须凸显的教育内容。

用课程思政抓手实现专业教师团队从科学视野到人文视野的跨界整合。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有山水文化的得天独厚,又有农耕文化的厚重质朴,还有商旅文化的包容开放,种种文化镜像的重叠与融合都需要相应学科教师团队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来。为此,以课程思政为依托整合和构建具备科学与人文复合视野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团队中聚集包含史学、哲学、工学、人类学等交叉学科学术背景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课程思政视野下用专业教学激发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象思维转化到教学实践中,首先是要解决“教什么”和“谁来教”的问题,进而才能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现代社会建设需要有专精的专业化能力,但世界的整体性,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化特征都要求未来的社会成员要在一个大的资源系统中合作互动,在社会大体系中正确标注自己的位置。正确的定位需要系统的思维,如何理解他人、社会、国家,如何理解战略、策略、技术,如何理解自我、对象、群体,如何理解历史、现代、未来课程教育已经远远超越知识体系本身而体现出更大的社会意义,尽管知识学习已经十分严谨而复杂。为此,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首先要立足专业、寻求跨界,从教学资源建设中挖掘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合作的框架,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具建设性、增长性的长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引导学生完成设计理念从现实需求到历史智慧的界面融合。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的历史智慧体现在结构布局和构件设计中。设计中的精巧细致不仅体现了桂北先民卓越的审美文化追求,也彰显了民居设计质朴务实的功能特质。在伽达默尔看来,“历史性正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无论理解者还是理解对象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之中。”[7]要把人的主体选择理解为置身于传统的过程,以此实现个体和群体的人在过去和现中的界面融合。在当前各地积极开展的民居改造中,桂北传统民居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设计智慧应该得到了解、尊重、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性的传承与转化,才符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人文目标和文化品位。历史从未过去,甚至她就在我们身边,以我们司空见惯的建筑构造、格局、材料、文饰默默的存在,她审视着我们对待自身民族文化的态度。离开了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尊重,现代性的构思显得无从理解或者突兀刻意。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教学中把握课程的历史情怀、展现设计的历史智慧、强化学生的历史认同,才能坚守高等教育的文化自信。

教学尤其要突出现实设计需求中功能性与文化性、物质导向与价值诉求的协调,避免设计思想中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坚定学生以专业、职业和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决心与态度。

三、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把课程思政的目标转化为建筑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和理念,需要超越于专业设计之外的人文理念、历史积淀和价值情怀,把“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结合到专业、落实到课程、转化为能力、积淀为素养,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全育人的要求。要通过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强大的民族、自信的文化和富强的国家都会深深扎根于自身的传统,理解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最基本的目标是功能但最核心的目标却是文明。离开传统、离开文化、离开对民居设计中历史文化基因和文化归属感的挖掘,设计师就亲手拆解了作品的灵魂。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桂北传统民居设计教学中需要解决如何理解自然、如何继承传统以及如何造福民生的内容。

(1)课程突出生态文明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民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构造哲学

在课程教学讲授桂北传统民居设计中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可以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深化对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生态文明的理念、绿色环保的意识,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引导社会生活的居家生态意识、建筑环保意识。社会心理学研究把这种通过社会成员塑造社会文化的过程理解为“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有影响的环境。力量根植于个人和环境中,我们创造我们的世界,也被我们的世界所塑造。”[8]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塑造社会成员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创造环境友好型的社区、街区、城镇是各级政府生态文明意识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不同专业必须共同担当的责任。通过课程思政的大德育格局,将思政课程中的“传道”与专业课程的“授业”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体悟践行思政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

(2)教学过程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塑造学生承续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化自信

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和频繁的文化交流,面对深刻复杂的价值观念差异与矛盾,课程思政需要坚持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坚持对学生科学史观的养成。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9]目前,“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差异对共识的拆解,平等对核心的颠覆,自由对权威的挑战,工具理性下知识教育对价值教育的冲击,世俗对崇高的质疑。”[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高等教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要落实到课程、融入专业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传统的教育是无根之水,背离传统的教育则是自毁长城,坚持利用各种载体加强价值观教育是民族国家的普遍做法。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融入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才能从根本上建构文化自信、从文化选择的角度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根基。

(3)课程贯穿专业设计服务民生幸福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培养大学生群体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

当代大学生身处高等教育持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专业学习、课程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加,就业竞争、资源竞争的压力始终存在,这就需要激发学生深层的学术动力和学习热情。基于个人利益诉求的渺小需要提升为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崇高。桂北传统民居设计等专业教学中渗透着理解社会、关爱生命、关注人群、尊重历史的情怀和态度,渗透着对历史与文明的珍惜,这是课程思政的宝贵契机和重要内容。民居建筑中深厚的历史情怀并不是建筑师刻意为之,而是人们对所生活的历史时空和自然空间的现实把握,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理念的表达,是人们小心呵护的自身与历史之间延绵不绝的缘分,是需要通过物化形态转化为共同价值理想才能理解和传承的精神财富[11]。布雷钦卡曾指出:“一旦对社会共同的基本理想的认可突破了最低的必要底线,一旦出现了对共享的价值理想的怀疑、宗教世界观的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那么将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存续。”如果说对民居物化形态的需求是人们基本的物质需要,那么传统民居承载的历史、价值与审美需求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是设计师对人们现实需要的准确回应。哪些古老、质朴、简约、亲切的构件不是残存的记忆,而是始终被有情怀的保留和珍爱着。

猜你喜欢

桂北民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廖煜玲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思政课“需求侧”
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