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亮点展示
2019-02-18
南京:第三方合同节水管理
一、推进第三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2018年,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工作指示,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培育长期从事水平衡测试及节能工作的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合同节水的试点工作;二是筛选总体用水量较大、用水单耗较大、单位重视节水工作、且具有较大节水空间的两家单位开展合同节水的试点;三是建立节水效益评估机制,初步形成了节水成效评价的框架体系;四是研究合同节水的运行模式,充分调动相关单位积极性,加快项目运作效率。
(一)积极培育节水服务第三方企业
为实现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节水管理,近年来,南京市积极引入第三方节水服务机构,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具备节水核查能力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对用水单位的用水性质、用水结构、用水特点、用水规模、计量表具、管网状况、夜间流量、定额水量及管水制度等进行调查核实。通过开展节水核查工作,对计划用水户是否具备水平衡测试条件进行摸底调查,具备条件的可直接委托开展水平衡测试,不具备条件的依据核查成果的调查数据、装表方案、检漏要求,对被调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督促被调查单位完成整改,满足国家《水平衡测试通则》必须具备的条件后再行测试。通过几年的探索,筛选、培育出了一批长期从事水平衡测试及节水工作的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形成了一批懂技术、懂政策、关注节水市场、扎根节水产业的节水服务企业,为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市场主体基础。
(二)优选合同节水潜在用户
通过开展第三方节水核查、水平衡测试等工作,南京市掌握了大量单位内部的用水数据,深知用户的痛点,特别是一批学校、园区的长期存在管网损漏、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缺乏有效的管理技术工具、修漏难度大、效果不明显、长期漏水容易引发地面沉降、塌陷等次生灾害等问题,用水单位依靠单位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在管网维修、水平衡测试、节水管理方面需要专业队伍进行指导。南京市从中选择了一批漏水量大、管理薄弱、节水意愿较为强烈的学校、园区作为首批开展合同节水试点的单位重点推进,有效加快合同节水项目的推进。
(三)积极响应,出台合同节水配套政策
创新性地采用竞争性评选方式确定试点项目,采取奖补资金先行发放,用水单位、专业节水机构缴纳项目保证金的方式加速推进。2017年,南京市水务局出台了《关于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首批合同节水试点项目的通知》(宁水资[2017]342号),根据文件精神,南京市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确定6家企业获得南京市首批合同节水试点资格,并将相关名单以文件形式公布,明确了首批合同节水试点项目,对合同节水试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奖补,每个项目每年奖补5万元,一定三年,专业节水机构缴纳项目保证金,节水完成效果按年度考核后发放,有效提高节水服务企业的节水积极性。
(四)建立节水效益评估机制
合同节水试点探索期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新出台了《合同节水管理技术通则》《项目节水量计算导则》《项目节水评估技术导则》,南京市主动学习,探索合同节水框架协议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每年合同节水总量不低于2万立方米且用水综合单耗年均降低不少于4%的试点项目节水量要求。并在项目实施期间,组织第三方机构和用水单位座谈,了解项目进展及节水效果,定期组织专家对节水效果开展论证,保障了达到合同预期的节水效果。
(五)引入新技术提高合同节水效果
为落实《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 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得到推广应用,形成科学有效的合同节水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的要求,通过走访调研,引入某水表厂家的新型超声波水表,夯实了合同节水项目的硬件基础;引入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参与校园DMA分区计量,结合目前最热门的5G窄带物联网(NB/IOTA)技术,为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等合同节水项目提供了智慧校园DMA分区计量物联网管理系统与合同节水“水保姆”服务,有效提升了合同节水工作的硬件技术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合同节水试点项目管理模式,为用水单位提供了先进的管水工具。
二、存在问题
1.在合同节水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单位在节水方面存在托底管理需求,由于管水部门对相关节水产业政策,对操作模式了解不足,无法进一步开展工作。
2.合同节水实施方在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如管网勘查、流量监控、智能水表定制安装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现有的补贴政策难以支持后续大规模的技改投入。
3.公立学校、党政机关由于其财务体系的特殊性,无法将合同节水产生的效益直接分享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影响了潜在第三方单位的积极性以及已开展项目的后续投入。
4.现有合同节水市场主体数量少、规模小,亟需引入类似中国联通的大体量、高技术含量的企业。
三、政策建议
合同节水管理等第三方市场潜力巨大,充分调动用水单位和节水专业机构的积极性,构建节水的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节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是下一步做好节水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建议如下:
1.加强政策宣传。让更多重点用水单位了解合同节水的合作模式以及其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2.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在奖补资金、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政策,激发第三方服务企业和用水单位的积极性。
3.明确收益方效益分享方式,针对机关、部属、省属院校、国企等单位开展合同节水,出台政策明确与第三方节水效益分享操作方式路径。
4.培育新市场主体,让类似移动、电信等大企业携资本进入合同节水领域,推进更多合同节水项目落地。
合同节水管理的收益应该包括节水量通过充分体现水资源价值的价格产生的直接收益;节水相应减少供水和输水所需能源所产生节能量收益;节水相应减少达到环保要求所需投入的污水治理建设与运行费用的合理折价以及其他相关税、费的相应减少和未来实现特定交易的增值部分等。近年来,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合同节水管理已经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