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轨道交通工程结构防水、渗漏水治理实践探讨

2019-02-17韦东芳

四川水泥 2019年5期
关键词:止水带管片裂缝

韦东芳

(厦门兴海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00)

0 引言

地铁工程多处于地下,防水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影响因素多,防水施工不易控制,地铁渗、漏水现象较为普遍,地铁防水及渗漏水治理已成为国内地铁建设的普遍难题。同时,地铁渗漏水对地铁建设及运营影响巨大,一方面地铁渗漏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补,增加地铁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地铁渗漏水影响地铁使用寿命,影响乘车环境,给车站带来质量隐患;地铁开通运营期间渗漏水产生庞大的维修费用,增加地铁运营成本。地铁防水控制成为地铁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1 结构渗漏现状及原因分析

福州轨道交通6 号线3 标在建设过程中,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情况。渗漏原因不仅与地下工程周边地质水文环境、结构埋深、防水设计、防水材料等有关,还与结构混凝土性能、施工工艺、工程管理等有关。根据工程的结构渗漏水情况,对结构渗漏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详尽分析。

1.1 渗漏部位

1.车站及明挖区间渗漏

(1)结构裂缝渗漏

主要指结构表面裂缝,在车站结构的底板、侧墙、中板、顶板均有存在。侧墙裂缝主要为竖向裂缝;顶板裂缝大多从两侧腋角处开始,向顶板中部延伸,大多分布在顶板两侧腋角范围内,此部份裂缝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拆模后1~2 个月左右以后并在后期产生渗漏水的情况。

(2)接缝位置渗漏

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是结构防水薄弱环节,竖向、环向、水平施工缝中的20%~60%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渗漏沿缝方向。

(3)治理后仍存在渗漏

尽管渗水部位经过渗漏处理后得到改善,个别位置仍存在渗漏,通常表现为湿渍、或者滴漏。

2.盾构区间渗漏

(1)管片自身渗漏

管片自身渗漏表现在裂缝渗漏及螺栓孔渗漏:裂缝长度一般小于1.5m,宽度0.1~0.3mm,呈不均匀分布;螺栓孔则是沿孔渗漏。

(2)管片接缝渗漏

接缝渗漏一般沿接缝发散分布,呈不均匀状;湿渍较多,其约占渗水情况的50%~70%。

(3)联络通道渗

联络通道渗漏普遍存在,渗水主要在联络通道与钢管片连接处,沿接缝分布。湿渍、滴漏、线漏都存在,滴漏、线漏较为普遍,联络通道结构本身渗水情况较少。

3.特殊部位渗漏

(1)离壁沟渗水

离壁沟内积水后,由于排水不畅,部分区域水从离壁沟沿中板地砖渗漏至下一层,水滴滴到站台或设备用房内。

(2)洞门处渗水

洞门渗水普遍存在,沿接缝呈不规则渗漏,长度多为3~5m,宽度为0.1~0.3mm。

1.2 渗漏特点及程度

1、渗漏特点

(1)普遍性:车站主体结构、盾构区间等部位均出现渗漏水情况,渗漏水呈普遍性。

(2)反复性:车站渗水容易出现反复,个别裂缝随着季节变化反复漏水,渗漏位置表现为隔季渗水,渗水在及时治理后,不再渗漏,而部分位置则会随着时间推延出现反复,再次渗漏。

(3)环境性:由于地表水系较为发育,沿线路走向穿越的江河,地下结构多处于富水砂层,施工难度大,防水困难,稍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结构渗水,且难以治愈。

(4)发展性:很多渗漏点随时间推延而发展,由最初的湿渍发展为点漏,点漏发展为线漏,渗漏发展明显。

(5)季节性:由于夏季高温炎热,期间浇筑的混凝土,其结构裂缝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季节。除此,车站混凝土结构冬季收缩量大,渗漏点较多,梅雨季节也会普遍出现渗漏点增多现象。

2、渗漏程度

结构表面有阴湿的为湿渍;结构表面形成明水有水滴的为滴漏;结构表面形成明水,形成线性滴漏的为线漏。

1.3 渗漏原因分析

1、材料方面原因

(1)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未进行试配和试验检验,未复验其与水泥的相容性,同时存在过期失效,产品不合格现象;混凝土搅拌中未严格控制其掺量。配合比设计不够规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砂石含水量有偏差,影响配合比的选用。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塌落度损失过大,易产生离析现象,不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有时,施工人员任意向搅拌车加水,导致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

(2)防水材料的原因:防水材料未进行有效检验,不合格,贮存过程中出现损坏,导致材料防水功能失效,达不到设计防水要求。

2、施工方面

(1)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作业人员未做好混凝土基面处理:存在松动、起皮、起砂、凹凸不平;还有,基面杂物、油污、明水、钢筋头未处理干净,阴阳角未做圆弧处理等;防水层施工过程中,防水涂料用量及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防水隔离层铺设不合格,混凝土保护层浇筑后未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筑工艺

a.浇筑方法

现场浇筑混凝土过快或过慢、浇筑顺序不当、现场压车等都会造成混凝土质量降低,引起后续结构产生裂缝;现场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抽撤过快,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诱导结构裂缝发生。

b.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及洒水养护,或在不同的季节与气候环境下,使用不当的养护方式,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

(3)接缝处理

施工缝未凿毛处理,新旧混凝土结合欠密;接缝止水钢板安装不准确、焊接不密,或未清理干净止水钢板上的杂物、油污;变形缝、诱导缝的中埋式、外贴式止水带未校正位置,表面未清理干净,出现破损;还有,接缝处混凝土浇捣不充分,出现空鼓、气泡等情况,都会造成接缝防水失效。

(4)特殊部位

离壁墙基座施工前,混凝土表面未清理灰尘、杂物,凿毛及冲洗,防水涂料涂刷不规范;地漏处预埋钢套管的轴线、标高偏差,造成排水不畅,易积水,除此,离壁沟内预留漏水孔过少,沟内未做好排水坡度,杂物较多,也易造成其排水不畅,导致车站渗漏水。

(5)区间施工

a.管片结构

在管片生产过程中,设置密封垫的沟槽部位混凝土不密实,有水泡、气泡等缺陷,管片拼装完成后,水绕过密封垫,由水泡、气泡孔处渗漏。管片水养时间过长,导致后期容易失水开裂造成渗漏。

b.管片止水条脱落破损

管片运至施工现场后,由人工进行止水条的镶嵌,部分止水条安装不牢固,吊运过程中松动、破损,拼装过程中的磕碰,使止水条脱落或断裂,密封垫也没有形成闭合的防水圈。

c.管片安装:管片间错位,相邻管片止水带未能吻合压紧;管片与盾构间空隙较大且不均匀,注浆填充效果差,易导致注浆难以密实,管片安装后上浮、侧移、破损,引起渗漏。

4、环境方面

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天气发生异常,如气温骤降、突遇暴雨、暴雪等情况,强行施工,导致混凝土质量缺陷。外包防水层施工前,未关注天气。若遇天气突变,造成防水材料失效,防水层施工质量存在缺陷。防水材料涂刷后在暴晒的情况下易形成气泡,且易破裂,整体防水存在局部漏洞;在严寒时,防水材料脆化,易开裂,使得外包防水效果差。

3 防渗漏施工改进措施

3.1 防渗漏改进措施

1、接缝改进措施

(1)变形缝处中埋式可注浆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在安装时,通过模板+Ф8 号钢筋进行支撑加固,采用与止水带安装要求一样的弯折钢筋在下部进行支撑、并与勾筋进行焊接后悬挂于环向主筋上,使止水带的钢边向上倾斜,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移位,达到止水带的高效防水效果。

(2)模板加固过程中,加固元件禁止对已完成防水工程造成伤害;所有模板拼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防止墙体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底板上根据放线尺寸贴双面胶条,做到平整、准确、粘结牢固,以保证模内商品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侧墙模板闭合后,使用密封膏进行二次封堵。

2、离壁沟改进措施

离壁墙基座的下端50mm 与结构板同期浇筑、并预留钢筋,避免将离壁沟的施工缝留置在结构板面上,造成渗漏隐患,并在施工上层离壁沟结构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涂刷均匀无死角。

3、联络通道改进措施

联络通道施工时,在钢管片与联络通道底板相接的位置,焊接一道止水钢板,使联络通道与区间隧道形成更好的密闭空间,加强防水效果。

4、洞门位置改进措施

施工时可在预埋钢环外侧焊接止水钢环,调整洞门环梁的箍筋配置,可以有效制止钢环与混凝土接缝的渗漏水。

4 渗漏水治理

地铁隧道渗漏水治理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先堵后疏、大漏变小漏、线漏变点漏、片漏变孔漏”的治理方式、最终达到“不漏”的目的。

4.1 渗漏水处治施工要点

1、渗漏水治理阶段划分

通过对6 号线3 标渗漏治理总结,渗漏水处理可分为3 个阶段:

(1)拆模初期:对拆模后发现的裂缝进行记录,包括位置、走向、宽度、大小、渗漏水情况等,并备有影像资料;记录的裂缝需定期进行观测,注意裂缝、渗漏水的发展情况。

(2)初次治理:待结构基本稳定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渗漏水情况趋于稳定的裂缝进行初次治理;治理按照制定的渗漏水专项治理方案和标准进行治理。

(3)二次治理:对于进行过初次治理的裂缝跟踪观测,看是否存在再次渗漏。对于再次渗漏的位置进行记录,分析原因,再次治理,必要时调整方案。

2、渗漏水治理前期调查

渗漏水处理前,对渗水点进行调查,搜集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等;

(2)工程开挖中工作面的岩性、岩层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

(3)工程衬砌类型、厚度、防水方式等;

(4)工程渗漏水的位置、裂缝宽度、渗漏形式、水量大小、水质、水压等。

(5)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归档并建立台账和基础资料库。根据调查的情况,主要对裂缝宽度和渗漏水量进行分类。

3、渗漏水处理的基本要求

(1)治理前,应掌握工程原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资料。

(2)治理施工时,应按先顶(拱)后墙最后底板的顺序进行,尽量少破坏原有完好的防水层。

(3)有降水和排水条件的地下工程,治理前,应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

(4)治理应选用无毒、低污染的材料。

5 结论与展望

福州地铁6 号线建设过程中,地铁防水控制始终作为地铁建设质量控制的重点。在充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地铁防水施工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福州地层的特殊性,根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源头抓起,强化过程管理,落实各项机制,始终把“防”放在地铁防水的第一位,通过对产生地铁渗漏水原因的深入分析,从设计方案到施工工艺,从原材料控制到过程管理,从现场把关到验收控制,层层把关,“步步设防”,全面做好福州地铁建设的防水工作。在各参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地铁6 号线防水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积极总结6 号线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吸取过程中的教训,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福州地铁的防水控制方法,为福州地铁后续线路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国内其他城市地铁防水施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止水带管片裂缝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止水带安装工艺
背贴式异形橡胶止水带施工技术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裂缝(组诗)
止水带在线截面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地球的裂缝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