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X线胸片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2-16陈彪
陈彪
【关键词】尘肺;诊断;CT;X线胸片
近年来临床中尘肺病的患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此类患者的早期明确诊断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拟定,对于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目前x胸片依然是对于尘肺病患者诊断的常用方式,伴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用于尘肺病患者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将着重分析用CT与x线胸片在尘肺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线性资料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诊的57例尘肺病患者,患者均于我院经体征检查、胸片检查及工作环境评估等确诊为尘肺病患者。性别比:男39/女18,年龄32~72岁,均值为(47.6±0.3)岁;疾病分期情况:I期患者12例,Ⅱ期患者18例,Ⅲ期患者27例。
1.2方法患者分别于入院后进行x线胸片及CT检查。(1)x线胸片:应用我院高纤伏x线仪检查。患者分别进行胸部正位与后前位的摄片,结合患者胸厚度来合理确定其曝光量,检查过程中参数设置如下:电压125~140kV,管电流4~6mAs,拍摄距离1.8m,通过自动洗片机来实施胶片冲洗;(2)CT:应用我院多排螺旋CT仪来实施容积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双手抬高,在扫描之前需要向患者讲解检查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并指导其进行深吸气以维持良好的吸气状态。扫描范围由双肺间直到肺底,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管电流150mAs,电压120kV,矩阵512*512,显示野36cm,螺距1.375,重建层厚0.625mm,间距0.625mm。
1.3评估指标对比CT、x线在57例尘肺患者中的检出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文中所涉及数据利用SPSSl7.0分析,标准差通过(π±s)描述,行t、X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于x线胸片在患者中的检出率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而CT检查方式在I期、Ⅱ期及总检出率中均高于x线胸片(P<0.05)。
3讨论
尘肺病的产生都是由于患者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时间吸入粉尘和灰尘,在肺内大量潴留而诱发肺组织的弥漫纤维化。尘肺病也属于全身性疾病,在我国的尘肺病患者当中约有40%均属于煤工尘肺病患者,此类患者患病后将产生大面积阴影并进入到疾病的复杂阶段,此类患者的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合理选擇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实现患者病变的早期诊断并及早发现其尘肺的大阴影,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拟定以及改善其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尘肺病患者的诊断多应用高仟伏x线胸片并结合患者粉尘接触史,然而由于该检查方式中的密度、分辨率相对较低,同时受到组织前后重叠等相关因素影响,使得x胸片在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中仍具有局限性,因而亟待探索其他更为有效的诊断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应用和更新,其中具有的无间隔容积扫描方式,进一步提升了CT在各类微小病灶诊断中的敏感度,并且CT诊断技术也在尘肺病患者的诊断中开始得以广泛应用。CT诊断中的高分辨率,可实现对初级肺小叶水平上明确显示其肺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具体细节,因此可显著提升对患者细微病变的临床检出率,因而用CT检查在各类微小病变,特别是早期病变中其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将其应用在尘肺病患者诊断中,有利于提升对大阴影的检出率,因此近年来CT在尘肺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也受到临床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如若能够通过应用CT检查发现,在CT图像中存在可疑小阴影之后,采取多层螺旋CT应用其强大的后期处理软件,实施多平面重建,有利于从多方位和多角度对尘肺病患者的小阴影形态,内部结构大小以及分布情况等进行观察,有利于更加明确的区分其可疑病灶和小阴影,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通过应用CT对57例尘肺病患者进行检查,其总体检出率为96.49%,显著高于同期应用x线胸片总检出率78.95%,这与近年来国内研究的报道结果相一致,也进一步体现出应用CT技术在尘肺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优越性。然而需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应用CT技术在对于处于I期、Ⅱ期的尘肺病患者诊断中,其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同期x线胸片的检出率,同时两组比较尖具有显著差异。而在III期尘肺病患者的检出率方面,CT和x线胸片两者对比并无明显差异,这也提示CT技术在尘肺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其优越性更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的CT检查有助于提升尘肺病患者的检出率,对于尘肺病患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