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职英语写作课程的变革与教材开发

2019-02-16韦汇余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材开发职业教育互联网

摘    要: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必然要顺应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趋势,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入全媒体,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高职英语写作教材的开发与出版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机融合,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具有跨媒介多元读写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英语写作课程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    英语写作课程    跨媒介多元读写能力    教材开发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媒体的格局,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基于全媒体的信息消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无疑要求基于全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做出相应的变化,必然带来国家对具有跨媒介信息生产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为了建立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互信”的伙伴关系,加速中国文化的传播,巩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提高中国国际形象和地位,国家需要一大批具有宽阔国际视野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高职英语课程除了立足于培养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外,还应主动把握时代趋势,积极变革,勇于创新,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全媒体,将培养具有跨媒介写作和产出能力人才的目标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并着手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基于纸质媒介和新媒介的跨媒介写作和编辑等产出能力。

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强与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开展跨媒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研究,积极推动媒介融合型一体化高职英语写作教材的开发和出版,满足自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需求。本文基于《大学英语自主写作与评测》教材的开发实践探讨如何立足高职英语写作课程的改革创新,做到进一步优化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从而推动跨媒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和出版,帮助高职学生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满足他们在未来从事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媒介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一、高职英语写作课程变革的新趋势

1.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融合日益紧密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面对全媒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的时代背景,高职英语教学要主动承担国家培养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媒介应用能力人才的任务,进行课程创新和教材开发。将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纳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范围,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为顺应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高职英语写作课程应尝试打破不同媒介间的界限,建立将高职生素质、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培养与英语写作能力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2.以跨媒介英语写作与编辑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逐步确立

全媒体时代,人们的交际空间从现实的物质世界扩展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谓全媒体指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形态,针对不同受众不同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的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全面应用的当代媒体。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交际不再仅由“语言”完成,还可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模态进行。这里“模态”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创造意义的符号资源”(Kress,2010:79),这种意义呈现方式被称为多模态。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模态”被定义为人类通过感官系统(如視觉、听觉、触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人际互动常常使用听觉和视觉模态,较少使用触觉和感觉模态,传统的语言教学更多依靠单一的语言文字模态,较少调动其他辅助模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并起到很大的作用,成为大学生惯常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注重其他模态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多种模态共同协调,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和学习。

在传统意义上,读写能力(literacy)一直被认为是基于纸质媒介的语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对传统的语言读写/认知能力(Literacy)概念的进一步扩展,媒介(Media)在这里一般被理解为大众传播时代的电子媒介,如电视、电影、电脑等。Kress(2003)认为读写认知能力发展离不开社会、技术和经济等时代发展因素。在全媒体时代,传播的两个重要特征更突出:一是以图像为主,二是屏幕正取代纸质书籍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这样传统基于书籍和文字的“写作”(Writing)在形式和功能上必然受到影响,文字写作的逻辑是受到时间逻辑支配的语言逻辑,注重叙述的前后联系,图像写作的逻辑更受到空间逻辑的支配,强调共时性(Simultaneity)下的因素间的空间关联。英语教育目标除了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与逻辑的理解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下承载和传播语言的媒体性质的认知力,培养学生跨文化的理解性媒介素养。随着交际方式的多元化,全媒体时代的读写能力内涵更丰富,除了包括基于纸质媒介的语篇阅读和写作能力外,还包括理解多样的、复杂的语篇的能力和运用新技术和数字媒体的能力,即跨媒介的多元读写能力。

根据国家外语人才的战略需求,张德禄、刘睿(2014:45-52)从素质、专业、技术和操作四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模式,列举了大学生应具备的九种核心能力(见图1)。这一模型既从素质和专业的维度兼顾了传统基于纸质媒介的语言和非语言读写能力,又从技术和操作维度强调了基于新媒体、新媒介的媒体技术读写能力和模态模式读写能力,凸显了解读和建构不同模态搭配生成意义的重要性。因此,高职英语写作课程目标应以培养跨媒介英语写作和编辑能力为核心,既包括写作者熟练运用英语进行纸笔书写和有效操控语篇的写作输出能力(Norris & Manchon, 2012),又包括写作者熟练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数字化输入和有效操控媒介(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的表达建构能力。

图1    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模式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应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将“学生道德读写能力、社会交往读写能力、创新改革读写能力、语言和非语言读读写能力、跨语言和跨文化读写能力、媒体技术读写能力、模式模态读写能力、选择和搜索能力及组织和领导能力作为核心要素。既是高职英语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要求,又是推动课程发展的创新之举。

二、构建基于全媒体的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新模式

1.政策依据

国家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的师生全覆盖等。这一方案的提出无疑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主动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教学新模式的内涵

围绕以跨媒介英语写作与编辑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基于全媒体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是基于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形态,尊重高职生个性化差异、满足不同高职生的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的信息生产、信息传播。高职生可在有纸质教材、有线下自主训练、有在线自主评测、有课程修学学分的条件下,利用多種媒体自主学习,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这一自主学习过程包括:任务聚焦、阅读任务、写作任务、评测任务和反思任务五个教学环节。

3.师生角色的转变

基于全媒体的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需要师生转变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把以信息生成和传播为核心的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新媒体作为提高教与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全媒体的应用与日常英语读写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真正把全媒体自主学习模式完全融入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和学之中;其次,这一模式需要教师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了解学生,热情帮助学生,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媒介多元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转变,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转变。

三、融媒体型高职英语写作教材的开发

1.开发理念的创新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教材的开发是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运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思维,将传统英语应用文写作训练和最新信息沟通技术(ICT)的训练相融合,以提高高职生的跨媒介英语写作与编辑能力。在编著者、出版社编辑和第三方平台的密切合作下,《大学英语自主写作与评测》教材应运而生。

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帮助高职生在传统纸笔和数字化写作环境交错、共存的条件下,在实践中发展高职生跨媒介的英语写作与编辑能力。在开发过程中,编者(教师)、出版社(编辑)和第三方平台(批改网)协调推进、同步开发,切实贯彻基于全媒体的英语写作自主教学模式的理念,构建了纸质教材、批改网写作平台(http://www.pigai.org)、出版社网站和教材微信公众号(iSmartRobot)为一体的融媒体型教材。

2.任务设计与媒介形式的创新

全媒体时代给高职生带来的挑战,不是媒体的多和少的问题,而是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媒体中如何快速筛选有用信息、利用和管理信息,并高效呈现和传播信息的技能。因此,提高高职生的跨媒介英语写作与编辑能力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就离不开场景、语境,离不开使用以信息——沟通——技术(ICT)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离不开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大学英语自主写作与评测》教材沿着“情境为要,应用为主”的设计思路,在内容取舍和安排上,主要围绕ICT技能、自主学习技能、英语应用文写作技能和应试写作技能等四大板块开发。在呈现顺序和结构上,教材第一模块介绍了自主学习必备的软件和App等工具,并配有图示、视频和讲解,直观形象,高职生可以按图索骥,逐步学会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数字化写作和编辑必备技能训练。教材第二至五模块是按着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呈现的,体现了“教材即教师”的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在日常现实生活中,高职生往往无法直接找到“可见的”英语学习目标,也无法对英语语言学习成果加以评估或检验。换言之,高职生在此情况下进行的英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常常造成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教材的编写力图改变这种目标的缺失或盲目学习的状态,在英语应用文的选材上围绕与高职生关联紧密的场景展开,以学校、生活、工作和考试场景下的写作任务为主线,突出情境意识和读者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真正问题,并运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高职生为了获取学历、求职、升职和发展,离不开参加相关写作类型的考试,为帮助他们熟悉各类英语写作考试的场景和媒介的使用,教材选取了英语应试写作能力训练的内容。

教材中包含的五类任务对应基于全媒体的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的五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在跨媒介写作模块的训练任务中,学生都要经历聚焦、阅读、写作、评测和反思这五步。任务聚焦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关联、与现实接轨,面向未来职业能力定向。写作任务和评测任务,配有对应训练或评测的数字化题库,学生需要根据任务要求登录批改网后,扫描教材上对应二维码或录入作文号,提交后可自行开展任务训练或评测。批改网智能提供实时评测和即时反馈。反思板块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包括关键词任务与错误订正任务。关键词任务目的是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并用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记忆,系统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错误订正任务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语言使用上的问题,查缺补漏、逐步提高其语言的准确性、得体性。

教材利用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实现了传统纸质媒体和移动媒体应用间的双向互动、互相补充。利用微信等自媒体社交工具实现了学生间的自主交流、共享互动。教材的写作任务和评测任务内容均与批改网数字化应用英语写作库同步。此外,为了弥补纸质教材的出版周期较长、更新较慢的不足,教材还开发了配套的微信公众号。学生可通过后台留言实现与编者和出版社的互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编者和出版社能够及时获得读者对教材的反馈,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更新。

四、结语

构建基于全媒体的大学英语写作自主教学模式、开发和出版融媒体跨媒介英语写作教材是对全媒体时代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特征的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也是以编者为代表的高校、以编辑为代表大学出版社和以数字化服务商为代表新媒體平台共同携手积极应对教学困境,尝试数字化、全媒体教学实践和教材出版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高职生真正成为写作任务的主体,在写作实践中明确任务目标,承担相应角色,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批改网提供数字化的形成性评价反馈系统,借助微信和QQ等新媒体沟通手段,学生及时进行写作任务评测、获取批改网系统反馈、同伴反馈、群组反馈。根据反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内化,逐步形成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写作和编辑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把高职生的未来职业能力、企业的未来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连接起来,才能找准全媒体时代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开发融媒体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培养跨媒介、跨语言和跨文化外语人才的目标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Kress,G.. A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Routledge: London,2010.

[2]Kress,G.. 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Age[M]. London:Routledge,2003.

[3]吕琪,石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电化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7(01):4-8.

[4]张德禄,刘睿.外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研究——以学生口头报告设计为例[J].中国外语,2014,11(3):45-52.

[5]何雪莲.超越解构主义:新媒体时代之媒介素养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24-27.

[6]韦汇余.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应用英语写作“零课时”教学模式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2):10-13,203.

[7]王海峰.多模态协同式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529-531.

[8]黄立鹤,张德禄.多核并行架构:多模态研究的范式、路径及领域问题之辨[J].外语教学,2019,40(01):25-30.

[9]韦汇余,王磊.大学英语自主写作与评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教材开发职业教育互联网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