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忽视的“中间地带”

2019-02-16花春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高职院校

花春

摘    要: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在教育目标和管理方法上都有很大区别。高等院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除了注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外,也愈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在传统教育管理的影响下,“中等生”的管理被忽视,导致位于“中间地带”的中等生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中等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中等生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为从事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主任工作    管理策略

现代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院校中存在这样一批学生,他们表面上看似与世无争,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得失不做计较,可实际上却缺失大学生应有的生活热情和上进心。这类人在传统教学管理中便是班级中的中等生,也称为班级里的“中间地带”。中等生管理的问题是现代高校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因为中等生这个群体的存在无形中将一些消极的生活观念和处事态度传递给了那些努力上进和为班级工作无私奉献的学生,长此以往,整个班级都会陷入消极状态中,丧失班级活力。如何调动中等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树立中等生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值得高校教育研究者从中等生这个群体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深入思考形成中等生的有效管理策略。

一、高职院校中中等生的内涵与特点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中等生不管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各种教育杂志的论文研究中,都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中等生这个群体特征在性格特点上表现为个性不鲜明、从众意识强。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光彩耀眼,又不像学困生那样添麻烦,在班主任和各门学科老师的眼里,他们都表现出默默无闻,又乐意服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活动安排,但是在竞争激烈、提倡创新和表现自我的大学中他们渐渐被忽视。“中等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共同的特点:甘居中游,既不想冒尖,又不想落后挨批评,凡事过得去就行,学习上不求进步主张“六十分万岁”,纪律方面大过错不犯,小过错不断。因此,对当前中等生如何展开教育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二、高职院校中中等生被忽视的原因

在高职院校中,中等生被划分为多个层次,学习成绩上的中间分数层;班集体活动中边缘化群体;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安排事务漠不关心;这三个层次的中等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班级结构的划分,二是学生性格特点的养成。

(一)传统班级结构的划分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一直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方法,给优生们“锦上添花”提供更多资源,提供班级干部岗位和展示平台发挥他们的特长,给后进生们“雪中送炭”,给予更多关注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坏毛病。位于“中间地带”的中等生,从众意识强,既没有突出的特长引起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关注,又不像后进生给教师与辅导员出难题,在各门学科老师的眼里,他们都比较听话,成绩居于中游,但是位于班级的中间地位,很难被辅导员和班主任发现和关注,渐渐的他们就被忽略。而且“中等生主要是由于成长发展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处于压抑状态,从而转向低层次需求以获得满足感”[1](100-103)。班级结构造成中等生满足感的缺失,在班级活动中不被重视,造成这群学生更加安于“舒适”的中间层生活,自身逐渐对学习成绩和生活创新失去兴趣。

(二)学生自身的特点

当前,随着中国人口基数的增加、高考的普及招生数量增多,目前很多大学都是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和辅导员等教育管理人员少。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的比例达到1:200左右,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很难覆盖全体学生,造成大学中中等生在班级被忽视。虽然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对中等生的产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中等学生性格的原因是这个“群体”产生的重要因素。处在“中间地带”的学生并不是不求上进和无特长、无潜力或者能力差,他们也有丰富的联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亟待教师开发的各种潜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或进入社会后崭露才华的中间生不乏其人,但是大学及半开门的社会,大学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后,这部分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失去了展现个人魅力的勇气。所以,中等生由于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表面上似乎看淡一切,长此以往,陷入青年亚文化的泥潭中,对班级活动和学习失去兴趣。这是现在不管在哪个学校、哪个班级、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说笑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甚少的原因。

三、中等生的有效管理策略

“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功能,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承担着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期望与责任”[2](97)。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情况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中等生处于“中间地带”的特殊身份和目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班主任與辅导员对中等生的教育管理更加不能忽视,应该多关心他们,多了解他们,多和他们交流,不能将眼光集中于“优生”或者“后进生”,对处于“中间地带”的中等学生应从心理、学习、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

(一)心理方面的管理策略

1.关注中等学生心理发展倾向。

“中间地带”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具有可变性,处于中间层的学生可能进入优等生层或后进生层。例如:有的中等生虽然暂时不想过度表现自己,但是一旦具有某种有利条件,如辅导员和班主任给予的适当帮助和教育、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辅助班主任进行管理的工作中等,就会开始不断提高实力,从内心深处想要发挥价值,逐步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没有得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及时帮助和教育等,就可能在消极心理的影响下退步为后进生。因此,班主任不能忽视处于班级“中间地带”的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努力创造条件,为中等学生提供能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关注中等生的心理发展倾向,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另外,“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生活上进行管理、督导,心理上更要对学生进行教育”[3](53)。教师和辅导员要经常走进被忽视了的“中等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对班级和教师的看法、让他们敢于倾诉想法。这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班级的和谐融洽,而且能够保障辅导员和班主任安排的班级工作顺利进行。那么,在现在新的教育体制下,何不尝试走近他们,多听听他们的声音,和他们交交朋友呢?

2.在中等生中树立榜样。

占学生大多数的“中间地带”并不沉默,其可塑性很强,蕴藏的能量也大,“中间地带”存在不少正面典型,这些典型的学生与大部分中等生情况相似,情感易融,心理差距小。从这些平时不冒尖的学生中发现和培养正面典型,在班级中为中等生群体树立榜样,使改变“中等生”的目标可接近性更强,说服力管理性更强,更能从多个方面带动、鼓舞、激励“中间地带”的学生,从而推进班集体的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任用中等学生中有积极进步意向的学生担任班干,这是因为“班干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中起着榜样和舆论导向的作用”[4](159-161)。构建一支中等生的榜样队伍,虽然有利于班主任对中等学生的有效管理,促进中等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班主任更要时刻留心观察“中间地带”的学生转变过程,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活动方面的闪光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为他们提供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指明今后努力的道路。“中间地带”工作应成为班主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只有有了大多数学生的优化,班集体才有希望,班主任才合格。

(二)学习上的有效管理策略

1.根据学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辅导。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深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精准定位。“高校辅导员在没有开学的时候,就从学生的档案中了解到新生的各种信息,通过了解才能确定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辅导工作”[5](152)。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特别在学生学习引导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给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学习发展目标。根据高校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将目标分成若干个等级,引导学生逐一实现。一旦学生完成了第一级目标,就等于通过了门槛,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及时对这些实现目标的学生加以鼓励和支持,使中等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然后产生动力逐步实现后期的学习目标,实现高等学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要求。

2.创新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在学习中加强对中等生的有效管理,根据学生的个性,创新学习方法,利用多层次的课程建设,给“中等生”创造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中,乐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方面,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帮助中等学生,树立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首先就要让这些中等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管理层。例如,改变过去班长主持班级学习活动的方法,让全体学生轮流主持班级活动,对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的学生表示鼓励。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能分配到小组任务,找到自己在小组群体中的定位,促进中等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改变随波逐流的思想。

(三)生活上的教育管理策略

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层面,面对青年群体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促进青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6]在大学生生活中,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灵活运用“6S”管理方法。在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就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从多方面了解中等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多种有价值的资源,帮助学生成才。例如“辅导员需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社交软件管理QQ群,微信群,并定期在群中发布重要信息”[7](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好各个等级学生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结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清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为学生制定最适合个人发展的人生规划,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级生活环境,这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方法。

四、结语

在班主任和辅导员对于中等生的管理上、“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既要有深度,又要有温度,不断提升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水平”[8](283)。我们必须着眼当前学生的发展状况,找到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全面摆脱原有的“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方法。在心理、学习、生活上全面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在心理上进行疏导,在学习上进行指导,在生活上尝试着和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声音和他们多沟通交流,让“中等生”不再对班主任感到陌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中等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向优生转化,全面提高整个班级的素质,加强高校人才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志欢.高校“佛系青年”现象的生成逻辑与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33(05).

[2]颜巧妹.建国以来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发展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5.

[3]张驰.高校辅导员美育育人对学生“立德树人”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

[4]李根亮.用好新选班干之“矢”射中班级管理之“的”[J].大学教育,2016(2).

[5]白云涛.浅谈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机制[J].中外企业家,2018,34(13).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N].人民日報,2017-04-14.

[7]杜莎丽.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机制的构建[J].才智,2018(08).

[8]范征宇.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17).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院级课题资助项目(JATC1902 0213)。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高职院校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