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招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2019-02-16汤安琪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汤安琪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独立设置艺术院校招生的特殊性及艺术类招生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实际运用,旨在说明在艺术类招生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招生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优化考生的报考过程。信息化建设将成为艺术类招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 独立设置艺术院校    艺术类招生    信息化管理

一、引言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首要职责。现如今社会对艺考的普遍认知是文化课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艺考而以较低的文化课分数考上一所知名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和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示的:“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在调研工作中,多数高校特别是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普遍认为,艺术类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求,文化水平越高对其长远发展越有益①。

作为国内艺术类院校中的“领头羊”,独立设置艺术院有责任打破所谓的规律,培养出的“未来艺术家”们应该有思想、有学识、有远见。院校在招生时整个招生考试的流程越公开透明、严格把控专业要求、对文化课要求越高,越能招到优质生源,这是艺术类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下报考艺术类的考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招生院校应思考如何充分借助信息化管理方法选拔出优质生源,同时规范招生流程、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增强招生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考试基本情况

普通类专业招生的录取评判依据主要为高考成绩,艺术类专业招生更多元,需要考生先参加本省的艺术类统考或参加报考院校组织的校考,专业合格的考生在参加文化课考试后方可填报相关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院校在录取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省市、院校、报考专业等种类繁多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工作。

200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独立设置艺术院校的本科招生制度:关于高校自主权的问题。教育部始终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允许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及艺术类专业办学水平较高的院校,在省级统考的基础上组织专业考试,体现学校选拔人才的特殊要求。同时,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由学校决定,享有更充分的自主权②。

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在艺术类招生中有以下特殊性:

1.报考人数多。随着近几年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院校的报考人数持续提升,以三所独立设置院校为例:中央戏剧学院2017年36000人次、2018年51698人次、2019年67946人次,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38144人次、2018年45077人次、2019年59059人次,上海戏剧学院2017年21782人次、2018年30929人次、2019年45884人次。

2.招生形式多样。因各艺术院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优势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每一所独立设置艺术院校都要求学生参加校考,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考试流程。本科生阶段的招生的类别一般分为全国统招、港澳台华侨生、外籍留学生、少数民族协作计划预科生、新疆内高班、新概念作文获奖、春季招生等。每一种不同类别的招生形式又会在招生报名、校考评分、阅卷评卷、高考录取工作等操作层面上衍生出不同的要求。

3.招生专业要求不同。隔行如隔山,艺术类专业从报考条件、考试要求、录取规则上不尽相同。例如:报考条件中会对舞蹈专业有年龄限制,美术类专业对色盲、色弱的学生有限制等;考試要求会写明参加表演类考试的考生在考场着形体服、不化妆;录取规则一般会分为文化课过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文化课过线后按专业课成绩及文化课成绩折合成综合成绩进行排序、一本优先原则等。

三、信息化在艺术类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校考对于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在招生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的不断扩大,招生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在报名、考试、录取等每个阶段都要快速精准地处理、发布大量的信息数据。传统的招生管理方式已不适合如今独立设置艺术院校的招生发展,因此加强建设招生管理的信息化是关键所在。信息化可以在艺术类招生工作中提升招生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更科学地规范招生流程,更好地为考生、家长提供准确、便捷、高效的报考过程。

由于艺术类招生的特殊性,因此需求与设计均与普通招生系统有所不同。以往使用的艺术招生信息化系统并不能覆盖所有考试需求,特别是考务工作中只有部分系统信息化得以覆盖,系统间的数据交互需要人工转换数据格式后进行导入导出操作,人力投入较多。近年来各院校都对信息化做出了新的举措,与招生工作相关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1.招生网站及多种传播媒介。互联网时代,学生报考一所学校时都会做的一件事是打开这所院校的网站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具体的情况,这时的招生网站及公众号不仅仅是发布招生信息的平台,更展现了一所院校的风貌。页面设计应简洁明了,布局清晰,主要内容板块应包含招生简章、招考规程、考试相关动态。考生通过官方的渠道可以更便捷、精准地找到自己想看的信息,院校也形成与社会、与考生的信息沟通及交流互动平台。目前各大艺术院校将网页版报名与手机APP客户端或微信平台的结合运用较普遍,考生可用自己的账号在手机上随时查询报考信息、考点考场、考试要求及后续的录取情况等相关入学信息,提升考生的报考体验。

2.网上报名平台。考生凭个人相关信息在报名网站上注册后即可通过报名系统实现校考报名的网上操作,并可借助多种支付平台缴纳报名费,避免考生奔波于各个院校现场报名,节约双方的时间及精力,也便于后续的考试安排;在报名平台上考生自行可查询成绩、专业合格证及录取情况等考生相关信息。

3.考务平台。与前两个信息化平台不同的是这个平台的使用者是招生工作人员,需要在此平台上完成大量的招考工作。在报名前期,搭建基础信息;报名期间,对报名信息实时查询,并依据报名情况安排考试。报名后期,依据考生的报考信息,将考生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校考测试。相比人工操作,信息平台可以有着更快速、精准的随机性排考。

在考试期间该平台主要用途是招生工作运转管理,实现考试资源高效配置。包括考委库的建立及筛选、考务签到、工作量计算等工作的管理、统计、分析等,需要做到统筹管理招生考试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工作类别。不论是面试、笔试还是美术类考试,考委打分操作均可在电子系统完成,通过信息化平台招办可以第一时间收集考委的评分,经过相对应的评分规则、算分规则、合分规则对成绩进行计算,为后续公布考生成绩、进行划线等工作形成基础数据。

在考试结束后,该平台的主要用途是招考情况大数据分析,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实现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分析。信息化可将招生考试工作的各阶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图形化展示,并且可以根据报表需求进行相应导出。借助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当年的招生情况,也可以更好地制订第二年的招生计划;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完成整合,在设计中将子系统间的数据、格式、标准都进行统一,输出形成主数据库,改善数据和数据分析散落在不同的表格中的情况,无论对数据上报还是校内数据留存都有很大帮助。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科技手段提高数据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招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节省学校人力和物力的同时,提高整个考务工作流程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对于艺术类考试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思考

招生工作从原来的现场报名、现金缴费、纸质打分、人工排考,到现在的网络报名、在线缴费、系统打分、随机排考,艺术类招生考生中的信息化运用改善了考生的报考过程,提高了招生工作效率。目前的信息化已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招生考务工作范围,但在未来的艺术类招生中,招生系统的整体性将面临更高的需求。

1.维护更新:在每一年的招生过程中都会碰到新的问题,每年的招生要求在细节上也会有变化,这些都需要全面地对当下所使用的信息平台进行梳理、核查、更新。

2.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是在建设信息化招生系统时最首要的基础,面对未来的大数据网络环境,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让招生工作人员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另一方面要优化系统配置等方式对数据使用和异常引用及时反馈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减少隐患和漏洞,提高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3.招生宣传:在以往的工作中过程中经常发现考生、家长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怎么报考?有哪些专业?有什么要求?又有因为便捷的报名方式有部分学生随意填报或者由家人、艺考培训机构代为填报,通常会造成许多基础信息错误,后续需要人工核对并联系考生代为修改。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还需要更深入地对生源进行了解分析,了解考生报考心态。另外,也要有更全面的招生宣传,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平台资源确保考生能获悉报考资讯。

4.融入新技术:例如已有很多考试已融入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主要用于考生签录流程中,可以从根源上防止替考现象的发生。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已提高了很大的工作效率,但仍受限于艺术类考试流程的煩琐,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依旧免不了大量的人工操作,相信随着未来技术的提升,整个招考过程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信息化管理。艺术院校只有顺应信息时代的趋势,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才能更好地帮助招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艺术类招生的信息化建设为推进独立设置艺术院校的招生工作的发展带来更宽广的思路,招生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化建设,应基于新时代招生考试的条件和需求进一步完善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独立设置艺术院应以考生为本,更新服务理念,在实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更好地完善艺术人才选拔目标,为实现高标准、高要求的艺术类招生工作专业化考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教育部.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54号建议的答复[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 jyta_xueshengsi/201611/t20161107_287933.html,2016-10-08.

②教育部.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54号建议的答复[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xueshengsi/201611/t20161107_287933.html.

参考文献:

[1]陆花,吴国宏.关于艺术类院校招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6).

[2]樊华,魏兵兵,雷舸.新时代音乐院校本科招生改革与创新——全国独立设置音乐院校本科招生工作研讨会综述[J].艺术教育,2018(10).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
新形势下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讨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