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的转型创新创业教育

2019-02-16姚婷邓成君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转型

姚婷 邓成君

摘    要: 当前,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稳步推进,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独立学院面临着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积极回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提档升级。基于以上背景,民办独立学院应把握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学院各项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寻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转型    创新创业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体制和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创新,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本科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①(156)。新时期独立学院的发展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和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结合独立学院发展现状,有效实施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为转型期的独立学院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一、独立学院转型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背景

(一)转型中的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②。作为民办高校中一种崭新的特殊办学形式,独立学院既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产物,又充当着高等教育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诞生以来,独立学院一直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十几年的发展里程都是在搜寻和试错中发展,在自然选择中竞争和淘汰从二级学院走向独立学院,最终形成新的群体③(134)。灵活的办学体制是独立学院的一大特点,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占据独特优势。为求得高等教育的一席之地,在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上,不少独立学院探索与母体学院错位发展的路径,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短、对母体过于依赖、办学条件限制等原因,部分独立学院存在诸如培养目标模糊、办学特色缺失、资源支持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就业问题严峻等问题,这些表象背后的问题本质在于独立学院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制度还缺乏制度本身应有的原创性、独立性与稳定性,更多的是公立大学的一种附属,独立学院就是“制度性寻租”的结果④。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独立学院得以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2015年10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国家重要的制度设计、独立学院自身制度变迁的结果、发展民办教育的创新举措、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⑤。

(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提档升级。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社会分工协作紧密、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产业结构升级快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蓬勃兴起,信息技术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迫切性在于“在互联网浪潮、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强力驱动下,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和重视创业者——那些将机会转变为现实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社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人”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高等教育对于时代最好的回应。自2015年以来,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呈现蓬勃势头,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建基地树样板、定标准提质量、抓课程固根基、强师资优结构、办大赛强实践,双创教育对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转而上升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被强调为满足“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双创教育已经跑出了属于中国的“加速度”。

然而,在看到双创教育成绩的同时,我们又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的不足。《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自主创业比例为2.7%,较2014届均略有下降。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内自主创业比例为6.2%,三年后有44.8%的人仍坚持自主创业,比2014届(46.2%)低1.4个百分点⑦。即便我们如何强调“双创”教育中“创新”的重要性,与轰轰烈烈的双创活动相比,毕业生创业率及成功率依旧显得低落,折射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存在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固化、专创融合不深入、教师队伍能力欠缺、实践教育环节缺视、社会支撑不足等都是创新创业教育往前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亟待提档升级。

二、独立学院之于创新创业教育

(一)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之必要性。

1.为独立学院转型提供发展契机。独立学院进行转型发展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紧迫诉求。《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⑧。推动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双创教育有着较高的显示度,独立学院必须认清形势,厘清思路,把握转型发展契机,找准发力点,破解发展难题,谋求长远发展。

2.助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渠道。借双创改革契机,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破除传统育人思维,明确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优化专业学科布局,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院科学发展。此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使教育者生发对专业建设更新的思考。着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必成为倒逼独立学院推进综合改革,成为独立学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3.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可能。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人才培养理念,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模式,核心是加强学生在工作与生活中应对不确定性情况能力的培养。双创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手段,以双创思维的形成、双创技能的掌握、双创实践的开展为基本路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独立学院综合能力提高、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提供可能。

(二)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之困境。

1.双创教育基础薄弱

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推陈出新,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性成果逐步显现。然而,纵观国家层面上树立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典型,独立学院均难觅踪影。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模仿与借鉴的摸索阶段,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更未凸显个性。原因之一是基础薄弱,教育底蕴不深厚,专业教育依赖母体,创新创业教育乃新生事物,各类高校都在进行不同模式的探索,创新创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门类,没有可遵循探索的范式。加之目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在即,过程中势必面临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稳定发展为学校头等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为锦上添花的工作,放一放又何妨?

2.双创教育本质内涵界定不清

创新创业教育的确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贡献,但其并非只局限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为“大学教育远不止是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即便是找工作,大学生应该学会灵活地解决问题,应对非常规性的工作,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强调的是对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而非纯粹培养企业家。遗憾的是,这样的想法似乎并未普及,对于双创教育概念认识不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导学生成立企业的教育,只能是针对部分极少数学生的教育,是只管创业、不管创新的教育,或者认为创新教育只是普通公办本科高校应该考虑的事情等,这样的思想误区依然存在于一些民办高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3.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空洞的实践,也非单纯的通识教育,而是需要基于某个专业学科领域,将双创精神、思维、理念、技能嵌入专业学习之中,实现专业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共通互融是双创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必经之路。然而众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是模糊不清的,独立学院也是如此,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同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双创课程进入不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多依托于第二课堂开展,仅仅通过开展各类双创实践活动体现,分离式的双创教育最终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4.双创教育师资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教育的核心在教师。自有师资缺乏、专业教学依赖母体是长期以来阻碍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独立学院不断招聘自有师资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受编制和平台等因素影响,学校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较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短时间内教师的发展难以形成气候。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的、具有创新思维和丰富双创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对学生开展双创教育时,除了具备专业性知识以外,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遇到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反应、妥当解决问题。双创师资的缺乏无疑会对双创教育提出挑战。

三、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教育,独立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区域发展、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适应校情、兼顾生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完善顶层设计,重塑双创教育价值理念。

双创教育究竟以什么为逻辑起点?如何切实推动双创教育实实在在开展?不推崇以培养学生开公司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学生对重要思想保有开阔视野,帮助他们获取具有持久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取得事业成功及提高社交的能力。”⑩这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真谛。当下,独立学院应重塑双创教育理念,完善确立双创教育目标,完善顶层设计,加快理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统筹校内资源、聚合校外资源,形成相互有效支撑、分工协作的机制,对于推动双创改革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整体规划、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学院落实主体责任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

任何一种教育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一定要真正关注教育对象即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体验。在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校情,其次是生情。从学生层次看,独立学院现为民办二本,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依据我在独立学院多年工作经验看,独立学院的学生头脑灵活,动手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情商较高,具备较好的创新创业特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应利用好学生天然的优势,因势利导,分层分级开展双创教育,充分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二)打造课程体系,推进专创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为根本,课程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双创教育的基礎。学校不仅要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还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出充实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促使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因子,使基于双创的专业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常态。着重避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割裂、“两张皮”的做法,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强化跨界创新、交叉创新,创造新知识,拓展新边界。

双创教育要求推进教法改革。双创教育课堂须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向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转变,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多使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小班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三)强化实践环节,追求知行合一。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如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升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是民办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有之义。学校要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通双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在实践中锻造创新创业真品质。积极打造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开放各科创工作室、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搭建分层和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第二通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沙龙、训练营等活动,组建各类创新创业社团,切实提高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四)立足区域面向市场,协同推进双创人才培养。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又快又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是独立学院转型期必须做好的工作。《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⑧。独立学院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立足人才市场需求布局专业结构,构建面向产业专业集群。争取与政府和行业机构合作的机会,引入市场资源,力促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围绕产业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生成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切实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强化师资培育文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引进为契机,缓解独立学院自有师资缺乏的问题。独立学院要组建一支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双创师资队伍,制定导师管理办法,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引入职称评定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聘请行业导师深入指导,开展双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水平。

重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注重典型示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注重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携手共建创新创业示范区,形成典型示范的辐射效应。

在管理体系上,管理部门增强服务意识,制定双创学分转化、学籍保留等政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开放、包容,为进行双创实践的学生提供试错的机会,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注释:

①刘晖.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②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2008-2-22.

③甘德安,肖静,著.独立学院之命运[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03.

④王建华.我国独立学院制度:问题与转型[J].教育研究,2007(7).

⑤阙明坤.我国独立学院专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6(3).

⑥张玉利,陈寒松,薛红志,李华晶.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前言).

⑦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9-06-10.

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財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3.

⑨克劳迪娅·戈尔丁和劳伦斯·卡茨在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小斯蒂芬D.贝克特尔礼堂举行的第2085次例行会议上的演讲[Z],2017.

⑩[美]桑迪·波美 迈克尔·麦弗逊.在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第2085次例行会议上的演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学习体验》[Z].2019.10.30.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