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2019-02-16鲁萍张国群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

鲁萍 张国群

摘    要: 研究生工作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地,其建设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在建设标准、层级管理、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及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实践举措,总结了工作站建设成效。

关键词: 研究生工作站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实践

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与高校联合申请设立、共同建设,高校选派教师和研究生进驻,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1]。研究生工作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和推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稳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标准不明确,模式单一。

目前研究生工作站主要依靠导师与企业的项目联系,或者学校依靠校友等资源开展合作课题而建立,所以工作站建立没有明确的建站标准和建设原则,建设模式单一,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企业研发力量、企业导师的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落实不到位。而且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工作站建设过程中校企没有制定好详细的建设方案,如权利分配、风险承担等问题,导致企业不愿意投入研发经费,对研究生实践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

2.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保障不够,校企不重视。

研究生在企业工作站进行实习实践工作,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支撑,能提供实践的大型平台;要有完善的选拔和激励制度,能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工作。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对企业工作站建设不够重视,缺乏专业指导和明确的建设管理制度[2]。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保障力度不足,导致工作站不能正常运转。

3.工作站的校企研究生导师质量不高。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所以对专业学位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兼备[3]。目前对校内导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满意率都不高。分析原因,校内导师一是自身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二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让学生帮自己多干点活,不愿意让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实践。而校外导师一是缺乏研究生培养相关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二是身兼数职,忙于企业的工作,没有精力参与工作站的建设及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校内外专业学位导师质量,将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企业工作站的建设。

二、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举措

江苏科技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海洋战略和江苏省“沿江沿海”开发战略重大需求,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全面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目前,已经成立以船舶海洋行业为主,兼顾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格局。

1.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标准。

学校修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对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研究生工作站进行标准化遴选,选择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工作站。

(1)企业规模:理工科企业工作站至少为小型规模及以上企业,且年研究开发费用达到5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工作站以公益性服务为中心的企业组织可不受规模限制,但应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费用。企业信用情况良好,无违法行为。

(2)项目支撑:要求工作站必须具有与高校合作的良好基础和明确的合作计划,已联合承担县(市)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或已有横向合作项目或合作成果。

(3)师资储备: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符合研究生兼职导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专家,主要业务能滿足指导研究生实践与学位论文研究的要求。其中理工科工作站必须有不少于10人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作为企业导师。

(4)后勤保障:要求工作站具有保证研究生进站后必需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条件。并且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保障研究生在工作站的学习和生活。

2.研究生工作站的层级管理。

为满足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学校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学科特点及研究方向构建专业领域多样化的实践基地,并实行“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四级工作站层级管理。

(1)院级工作站的建立:学校鼓励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优势资源,根据学科发展及研究生培养需求,建立适合学院发展的研究生工作站。

(2)校级工作站的建立:校级工作站建立将按照文件要求,从院级工作站中遴选产生,主要是打造校级示范基地,用于工作站经验的推广和宣传,并实行考核制度。

(3)省级工作站及省级示范基地的建立:从校级示范基地中,根据江苏省企业工作站的申报及评选要求,遴选出省级工作站和省级示范基地。

(4)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建立:在逐级培育、示范引领的工作站建设模式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省级示范基地中遴选全国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

3.研究生工作站的全程参与。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工作站的优势,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实行学校与工作站、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全程参与,实现校企全程联动的管理模式。

(1)研究生招生环节,实行校企共同选拔人才机制。首先,学校在征求企业工作站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及校内外导师的情况,从招生计划数中单列出工作站招生指标数,避免校内导师不让学生进工作站的情况。其次,在研究生复试环节中,邀请企业导师参与面试环节,加强企业导师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进站的研究生。

(2)研究生教学环节,实行校企共同参与教学。首先是改革培养方案,强调课程的实践能力,提出“厚基础、重实践、强管理”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理念,构建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其次将企业知识提前融入研究生培养内容体系中,提出“前沿课程+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实践”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更加强调实践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
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