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电大系统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
2019-02-16汪洋
汪 洋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党政办公室,重庆 400052)
一、电大系统转型发展研究现状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的方向。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全国电大系统以全面建设开放大学为主线,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在推进电大系统转型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于电大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已经有诸多理论及实务工作者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要拓宽办学思路,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或是创新机制促进非学历教育;有学者从“互联网+”或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等方面对电大转型发展提出了路径参考;还有学者从对国外开放大学发展的探索中得出对我国开放教育的发展启示。
例如,尹析明(2019)探索了教育现代化体系中四川电大转型发展的方向,总结出要坚持扎根巴蜀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面向四川发展需要的办学经验,同时提出转型发展要注重终身学习,做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注重面向人人,把电大办成老百姓身边的大学;注重融合发展,依托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注重共建共享,推动服务全省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1]。苏翩翩(2019)认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层电大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远程开放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内涵建设,增强办学活力。基层电大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转变观念,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变革教学模式,注重网络教学设计,建立网络教育社群和学分银行组织机构,为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提供多种路径选择[2]。杨天普(2019)以恩施电大为例,探索了电大转型发展的路径,认为恩施电大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利用优势寻求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现向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的新的路径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真正建成终身教育体系[3]。康芳琴(2017年)分析了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设开放大学的情况,分析和研究了这些国家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比如说国外开放大学拥有开放的教育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灵活的办学模式、全面的质量保障和严格的法律保证,这些特点使国外开放大学办学得以成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要转换办学理念,实施灵活的教学机制,健全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开放大学师资力量,完善相关的法律章程等[4]。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尽管学者们对电大转型发展的内涵认识还不一致,但基本上都认可应该将学历教育和其他多种教育形式融合发展,在实践路径上要将电大转型发展与开放大学建设等同起来。学者们对电大转型发展路径的探讨,以及对国内外开放大学研究的比较分析,为电大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想象的空间。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化电大转型发展的内涵,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再造组织流程,重塑发展路径,变革质量评估等,推动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促使教育走向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事实上,电大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或许不是政策制约,而应该是广播电视大学还缺乏对自身在新时代背景下运行规律的认识。面向未来,电大转型必然是以适应新时代发展为前提的,以开放融合为基本理念的,但是又要超越现在合作办学的简单模式,将多元合作上升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构建办学模式的过程,就是优化学校教育结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基本框架的过程。这显然不是以更名挂牌为目的而进行的价值网络和经济逻辑构建,而是更具有“办学共同体”意蕴的新的系统性设计,也更能体现新时代远程教育业态的竞争性和创造性。
二、新时代电大转型发展的障碍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是时代变革的基本动力和显著标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种类的需求发生变化,各类教育之间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强,电大教育面临着主动调整、实施战略转型的新局面,必须为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对终身教育的需求。但在当前社会快速变革发展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还存在着种种内部因素制约,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型发展目标不明。面对新时代,电大教育该何去何从是电大系统必须回答的命题。对于这个现实课题,有的基层电大能够顺势而为,积极寻找出路,探索突破瓶颈之道;有的基层电大则等待观望,希望能从其他电大转型发展的做法中寻得可供借鉴的经验。电大转型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对接电大人的梦想,有力回应电大系统师生员工的美好期待及现实关切,需要每位电大人审时度势、明确目标、凝心聚力、谋划措施,共同谱写新时代转型发展新篇章。
2.转型发展信心不够。在成人教育竞争激烈、电大生源明显下滑的整体趋势下,电大教育生存发展压力倍增,电大系统推进转型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对教育行业发展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要增强对困难的预见性和风险防范能力,把握住教育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要加快筹建开放大学的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渠道,完善发展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做好转型发展的思想准备。
3.转型发展思路不清。转型是一个求新、求变、求发展的过程,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既涉及过去,也涉及现在和未来。在明确为什么要转的前提下,更多地应思考怎样转。电大转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使电大的生存条件更好、发展更有尊严、存在更有价值。为此,电大系统要从办学体系、办学模式、学习模式、办学条件、制度建设等方面逐步改变,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
4.转型发展动力不足。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电大系统普遍存在对于“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社会的需要还不适应的问题。面对内部的需求、外部的压力,部分电大还没有想好自己能干什么,该怎么干,没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有的基层电大过于依赖上级出政策、给扶持,没有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找到转型的动力支撑。当然,由于各种体制原因,还有的基层电大没有编制,政府赋予的职责主业不是电大教育,想变革和创新却力不从心,更显得缺乏动力和压力。
5.转型发展措施不多。电大的转型发展不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更需要在保持电大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方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无论是办学条件升级,还是办学模式变革,都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然而在这些方面,有些电大探索得不够深入,办法还不多,措施还不新,发展方式未实现有效的转变,转型升级步履艰难,未实现新的突破。
三、电大系统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
1.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确立电大转型发展新坐标。
面向新时代,广播电视大学要深入学习研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电大转型发展中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新形势,明确电大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对策如下所示。一要坚守初心和使命。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电大教育工作的格局和站位,办好“百姓身边的大学”;在全面总结电大办学40年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规律,深化综合改革,认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对策;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电大教育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二要坚持问题导向。要从现实问题和社会需求着手,强弱项、补短板,全面提升办学能力;要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电大转型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将“质量”设为电大转型发展和改革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找准制约电大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逐一排查,对症下药。
2.坚持转型发展和开放大学筹建相统一,实现发展战略取得新突破
电大系统的转型发展与开放大学建设之间的逻辑联系不仅仅是名称的转换,其目的也不仅在于追求形成一所新型大学,更重要的内涵在于要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枢纽作用,成为大规模个性化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对策如下所示。一是通过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建设真正具有“开放”属性的大学,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中心; 通过建设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学分银行”,开展学习成果认证,搭建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和支撑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将电大系统向开放大学转型作为目标定位,深度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增强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办好“百姓身边的大学”。
3.坚持体系构建和创新发展相统一,推进先行先试取得新成效
教育部提出了2020年建设中国开放大学体系的目标。国家或将在总结“5+1”所开放大学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其余省级电大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步伐,促进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格局的构建。这必将影响整个电大系统的转型发展,也必将影响国家开放大学的社会认知、质量品牌和探索发展。在先行先试方面,具体对策是:一是以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从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统筹推进电大系统转型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项目上加强引导,在能力提升上加大力度,整合多种社会办学资源,实现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构省级电大和基层电大的关系,以“教育集团”的模式,逐步构建集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办学新体制机制,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规范办学行为体系建设的创新。同时,要求基层电大主动作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找准定位、瞄准目标、有的放矢、大胆尝试,为电大系统转型发展和开放大学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基层经验和地方元素,使开大建设和电大系统转型齐头并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是大力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完善制度,拓深试点,加快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全面加强数据驱动的现代大学治理能力,逐步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4.坚持注重特色和内涵发展相统一,促进转型发展形成新特色
在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同步竞争与发展的40年历程中,电大教育以其特殊的远程教育优势完成了学历补偿教育的重任。但从自身实力来说,电大教育滞后于普通高校的提升速度,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有缺陷,系统内部同质化发展,还游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外,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由电大的转型进程。如何立足地方,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体现地方电大的存在价值,这也是电大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点。具体对策是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引导电大办学体系内成员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办学系统的重构。其关键在于“特色”打造,即体现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和模式特色。具体来说,就是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立足地方、扬长避短、多方合作、特色发展的原则,按照项目化方式管理,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省级电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设“特色学院”。“差异化”并不是对“标新立异”的刻意追求,而是对社会和公众需求的主动适应,其前提是科学应对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把握地方“特殊”教育需求,吃透行业和区县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所专长,有所作为。
5.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统一,打造办学模式新格局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改革,电大教育整齐划一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办学系统内部成员的个性品格,消弭了内部成员之间的秩序和有机联系,这使得电大办学体系沦为同一物质的集合体,不可避免地导致利益的纷争。要破解现存的难题,就特别需要创新发展活力的涌现,特别需要来自一线群众创新的智慧。在电大转型发展的推进过程中,将面临很多新问题、新事务,只是从上而下一个方位推动是不够的,所以要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在一起,助推基层电大改革诉求有效落地。基层电大要主动去思考,站在本校转型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一校一策”,形成基层电大的特色,推动基层电大发展,这样才能共同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电大办学体系,形成有生命力的电大办学新模式。
6.坚持上下联动和内外协同相统一,开创电大转型发展新局面
一是省级电大要着力优化制度设计和条件支持。要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专题研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有关电大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一揽子推进改革的方案,并对有关改革任务分解做出明确要求,通过分层分块分项研究制定若干配套办法和工作方案,为电大转型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基层单位要优化改革举措和转型路径。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活力、促进整体转型为主线,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抓住本单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谋划改革试点,制订推进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经费预算、资源配置等手段,形成改革共识与强大合力,推进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形成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工作成果、应用成果等,确保综合改革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三是练好内功,加强电大系统自身建设。要全面落实实体化建设要求、增强内涵式发展能力、教学能力建设,切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加强课程辅导能力建设、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开发能力建设等。电大系统要持续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和融合应用。四是加强对外联系。电大系统要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合作办学,举社会之力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