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的意义探究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
2019-02-15赵应吉
赵应吉
一、“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英语教学
(一)缘起
“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和我国外宣工作的重要方针,发端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构建联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针,旨在运用海外受众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说清中国道理,深化中国梦的对外宣传,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背景下,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优秀的异国文化,还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3]。
(二)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文化生态一直不平衡。中国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倚重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输入,忽视了“应当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4],忽视了“母语和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正迁移作用”[5-6],同时也割裂了“传承”和“学习”的生态关系,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4]。截止到 2019 年5月,中国知网(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学界主要围绕“调查研究、现状反思、解决策略、研究新视角”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公开发表了“中国文化英语”研究期刊文献900余篇。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让我们了解到目前高等学校“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现状。但本研究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开展“现状与成因分析”“对策措施与应对策略”研究,提出的“对策措施与应对策略”主要是理论思考与探索,虽有涉及实证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7-10],但与从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研究的总体相比,比例尚不高,这与国内学者邵丽君、孙秋月[3]和王振英、蔡宛灵[11]的研究发现是基本吻合的。有文献报道:“国内外语界已经意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且也增加了相当比例的文化教学内容,但仅仅是增加了有关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内容,中国文化教学基本上仍然处于被忽视状态。”[10]
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现状调查”,旨在更好地、更有效地探索适应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本文为该调查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旨在探究“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的意义探究
(一)提升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12]河北科技大学刘君栓、李占辉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以英国英语为中心的一体化格局被英语的国际化打破,逐步形成了诸如中国英语、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等各具文化特色,且带有地缘政治、经济和民族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13]这些英语变体,一方面可以促进平等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英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此,在我国,各层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种英语变体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在中国文化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弘扬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人类文明互学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开展中国文化英语学习,就是要用英语构建中国文化的英语结构与表达式,以学习中国文化为基础,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与世界不同文化进行对话交流。一方面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内容和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也加深对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商务传播、传承、弘扬。中国文化失语会造成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度降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便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工程,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教育国际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要充分发挥“讲好中国故事”在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有效融入现代英语教育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增强其文化身份的构建、爱国情怀的培养以及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其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14]。
(三)提升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语言教学分为语言能力、交流能力与社会文化能力教学3个层次。然而,本研究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中国文化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编号:28533312)发现,仅有14.41%的大学生“能比较清晰地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仅有2.62%的大学生“能流利地用地道的英语介绍中国文化”。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在中国语境下,必须将中国文化的教育及中外文化的对比有效融入现代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准确介绍中国元素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与交流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应对文化多样性的能力,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正如文秋芳教授2014年在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所言:“利用内容与语言整合性教学法,通过中西文化传统知识的有效输入和有效的语言输出训练,可以实现对学生思辨性鉴别与交流能力的培养。”⑴
(四)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刘正光、何素秀认为,国内二语习得研究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探究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时对“负干扰”的研究较多、较透彻,对“负迁移”的作用也有夸大之嫌[5];然而,大量的二语习得研究与实践结果显示,“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正迁移作用”[5-6]。Kramsch指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融入蕴含着对目的语和母语的再认识,而且外国文化的理解应置于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15]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时,应着重学会如何构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与结构,以及如何准确地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和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理解并掌握相关语言知识点和具体故事的文化内涵,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和个性,进而促进英语学习和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为今后参与中外文化交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从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五)维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生态平衡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文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各种文明和各种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互动日益频繁,多元文化如何和谐共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类所创造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文化生态学认为:“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异,强调以动态、和谐的眼光看待文化,保持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并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和谐共生与融合发展。”[16]本研究在“问卷星”(https://www.wjx.cn/)上对高等院校做的“中国文化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发现,仅有21.87%的学校专门开设有中国文化英语类课程,有60.46%的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有27.22%的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较多的学校占58.9%,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很少的占28.25%。而对“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补充中国文化知识的内容”回答“总是”的占6.11%、回答“经常”的占22.16%、回答“有时”的占46.2%、回答“偶尔”的占22.69%、回答“从不”的占2.83%。这与国内有关“中国文化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合(导入)”的研究发现是吻合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专门开设有中国文化课程的少之又少;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不多;对中国文化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多;学生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接触到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机会不多。”[3,6-7,10,16]面对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割裂了“传承”和“学习”的生态关系而导致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必须创新外语教育教学理念,摆脱传统外语教育教学把外语只作为“西学东渐”的工具,树立外语也必须为“中学西渐”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中国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和语言的多样性,维持文化生态的平衡”[17],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和谐共生,培养更多熟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
加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是适应“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与世界各国开展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发凸显。“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2002年7月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提出的,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影响力迅速提升和国际文化影响力趋于低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推动的国家重大文化战略,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教育国际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意义。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然而,当前中国英语教育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极不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无论是在国内英语教学中,还是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均应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纳入计划,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之中,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文化英语学习者,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结语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并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从而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驱动着我国政府大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进行创新研究与积极探索,从而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外语教育理应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8]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能提升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维持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生态平衡,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外交思想和我国外宣工作的重要方针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注释:
⑴引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于2014年3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