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两山论”的逻辑理路及其实践路向
——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论述*

2019-02-15岳爱武

关键词:两山论网络空间网民

岳爱武,张 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两山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30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确立了我国“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科学论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和行动指南。

同样,伴随网络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和广泛融合,民众的生活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现实社会,而是不断地向网络空间扩散、延伸、拓展。“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2],致使“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3]216,导致网络空间生态问题层出不穷、暗流涌动以至复杂多变。“两山论”虽然是针对现实生态问题架构的理论创新,但从原理张力的角度来看,“两山论”的理念蕴涵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诉求,强调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既要大力肃清错误意识形态以清朗网络生态,更要在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中焕发网络经济发展活力。因此,我们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中嫁接“两山论”的逻辑思维,聚焦形成独特的网络空间“两山论”,着力探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网络发展双重向度,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创新与推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空间“两山论”的理论蕴涵与价值彰显

理论把脉实践方向,价值彰显理论根基。网络空间“两山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自然生态治理观的抽象思考与理论创新,注重运用“两山论”的方法论原则治理网络空间生态问题,强调在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基础之上,促网络经济发展之诉求。并且,网络空间“两山论”的理论重点在于对网络空间中的“山”——固定的网络阵地,与“水”——流动的网民群体的主体性行为探讨,遵循我国网信事业“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与道德的内化培育,渐次提高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阐扬力度,摈弃错误意识形态传播的思想根源,在坚持“山清水秀”的价值体现中,为打造“金山银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网络空间“两山论”的理论蕴涵

自然生态是支撑现实的人基本生存、生活的必要物质基础,缺乏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或者以自然生态的牺牲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来执政党的政治危机,而且会给全人类带来覆灭的灾难。而网络空间支撑起的则是现代人重要的精神领地,“整体来看,网络空间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成的社会性空间”[4],其中所衍生的人文生态景观蔚为壮观——各类以意识形态为价值本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同现实中的山水景观样态,或优或劣、或喜或哀。恶劣的自然生态摧毁的是人们赖以为生的物质世界,混浊的网络空间蚕食的则是人们迈向文明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体悟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是党和国家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思想的理论精髓。同样,面对网络空间愈发成为各类思想、各种精神、各色意识形态交流、交锋、交战主阵地的时代背景,为加强党和国家对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清朗我国网络生态环境,“两山论”提供了相契合的价值理论基础。运用“两山论”的哲学思维方式所构建的网络空间“两山论”,是在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原则基础之上,对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根本导向对网络意识形态进行价值整合以维护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的生态治理进行的创新性思考与话语方式转换。如果说“两山论”反映的是“以绿水青山为本质特征的保护离不开以金山银山为物质支撑的发展”[5],那么网络空间“两山论”所体现的便是,以意识形态安全为本质要求的保护离不开以网络经济为物质支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6]这里所指的“安全”原则,不仅是技术上的全面防御和纵深提升,而且有意识形态层面的安全防护意涵。质言之,网络空间“两山论”就是秉承“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网络治理原则,嫁接“两山论”的哲学原理,谋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网络经济发展间两点论、重点论、统一论的辩证思考,即既要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要维护网络经济发展;宁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要网络“黑色地带”“灰色地带”带来的畸形网络经济发展。

(二)网络空间“两山论”的价值彰显

“作为后工业社会语境中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形态,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以主张全面发展、良性循环以及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在当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理性选择。”[7]“两山论”不仅是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宏观价值指导,而且是蕴含着从治理主体、治理原则到治理路径的系统治理框架,而由“两山论”思维嫁接、话语转换、衍生对接而来的网络空间“两山论”,同样亟需构建从治理原则、治理主客体到治理路径的系统治理框架,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奠定重要的价值根基。首先,从治理主体来看,网络空间“两山论”强调的治理主体并非政府这一单一权威角色,而是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主体多维参与体系,其中政府发挥着关键性和主导性作用,引导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价值走向和价值遵循;企业承担着重要性职责,主动将网络意识形态的精神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组织与公众则更多地进行着意识形态的宣传与监督,进一步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其次,网络空间“两山论”提出的治理原则蕴含着三重辩证思考。其一,既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要网络经济发展的两点论原则体现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网络经济发展并不对立,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需要网络经济发展做支撑。其二,宁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要破坏价值立场的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论原则要求,面对部分企图以错位的网络经济发展来破坏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主体,宁可舍去其带来的短暂且不当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容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根基松动分毫。其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统一论原则表示,维护好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能够有效促进虚拟社会生活的文明性、和谐性、有序性,为网络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合作、交易氛围。当然,网络空间“两山论”的治理思路更是其重要的价值彰显。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过程中,既要坚持法治,依靠严明的法律法规杜绝错误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淆乱与影响,也要注重德治,运用道德的力量提升各网络主体的精神境界,切断错误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供给市场,积极落实德治与法治同步并举,以“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8]为目标举措,实现软性道德约束下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进一步严明刚性法律框架下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

二、“山水”之思: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发展的图景

诚然,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深度应用让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在虚拟社区有了更充裕的生存空间,将固定的网站、论坛与流动的网民形象化为网络生态的山与水,其意识形态取向、传播样态构成了网络空间的虚拟生态。同时,“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3]220。伴随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群体的逐渐扩大,呈现出的错误意识形态取向严重及主流意识形态取向不足问题愈发明显。基于此,着眼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发展中的“山水”之思,是积极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的逻辑起点。

(一)“千山万水”: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数量庞大

作为新型生产力的网络技术,其成熟发展与广泛运用势必带来人类文明进程中有史以来最为高速、高频、高效的思想革新和传播方式。网络空间中对话机制的虚拟化、扁平化、裂变性等特征让各阶级、各阶层隔空喊话成为现实,推动了各类意识形态的传播、延伸、壮大。技术构建起意识形态传播的媒介与平台,影响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与实效,但是无论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的虚拟空间,决定某种意识形态是否得以传播的仍是现实人意识的能动性。受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人在现实社会集结成团体、组织、政党、国家,或以个体的形式传播自身代表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则可以根据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身份转变性与国家可控性来划分主体范围。以现实的山、水将其形象化为两类,一类是“山”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网民通常集聚构建起固定的网站、网页、论坛、微博、微信等虚拟阵地进行各类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一类是“水”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即网民个体通过自媒体方式发布言论、引导舆论,主要体现为网络“大V”“意见领袖”等个体形式,流动性较强,管控难度较大。网络技术仅仅提供了一个驱动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而真正导致各类意识形态粉墨登场、造成非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分庭抗礼局面的却是把握住契机、实质为现实人的各类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3]220据人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400个舆情热点事件中,率先由网络披露的约占53%,其中信息源明确来源于‘两微一端’的事件约占总数的22%”[9]。因此,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数量及其价值取向和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能否牢牢掌握话语权问题密切相关,准确把握各类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发展趋势,及时促使其价值定位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是确保网络生态绿色、和谐的核心关键。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迅速平稳,互联网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的驱动力,并且在共享理念的发展要求下,民众接入互联网程度逐步提升,我国网民、网站等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日趋庞大。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9.6%;2018年上半年新增网民5 653万人,较2017年末增长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网民自身具有的流动性特征致使庞大网民群体下意识形态管控难度加大,特别是手机网民的数量跃升提高了意识形态传播随意性的程度。相较于流动的网民群体,固定的意识形态传播阵地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其蜂拥上涨的数量、持续扩展的规模,同样会使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力有不逮。据CNNIC发布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达523万个。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反映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管控难度可想而知。

(二)“穷山恶水”: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错误意识形态取向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无论是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实践活动,还是落脚或超越当前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思考,尤其是在个体思想领域发生的价值观确认、转变、传播活动,都是紧紧围绕主体的利益诉求展开的。“当前我国利益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距显著化的态势,投射到意识形态领域,给中国共产党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民众进行思想、意识、价值整合工作带来极大挑战。”[11]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工作受利益问题驱动面临的危机更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对错误意识形态的接受与传播程度严重,导致以“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新闻自由”等为代表的错误意识形态在网络中大肆流行。资本主义势力西化、分化我国民众思想之心不死,借助网络空间中身份的虚拟性、不确定性和监管的不可控性,通过网络技术的辐射性影响把错误意识形态推送到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接受终端,“想方设法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围堵,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3]216,以期动摇政治定力,污染网络生态环境。一方面,部分民众由于现实利益的受损或是利益诉求的不被满足,对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价值理念产生心理上的疏离,再经由西方势力的思想鼓吹和价值误导,难免产生错误判断,做出不理性选择,搭建宣扬错误意识形态的网站、网页等阵地,并且利用网民的流动性影响,通过自媒体扩大宣传,笼络朋党。另一方面,西方势力借网络技术漏洞渗透我国网络空间,假借抨击我国当前存在的不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易于激起社会各阶层矛盾的问题,实质变相地、主动地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挑衅,致使“一些网民从众心理强,在网上人云亦云,感性对待问题多于理性,……盲从性强,并易走向极端,进而形成网上舆论中的‘群体极化’效应”[12],主动为错误意识形态造势。这类以错误意识形态为宣传焦点的传播主体如同生态环境中的穷山恶水一般,治理难度极大,若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毅力将这些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中的穷山恶水消灭殆尽,我国网络生态的天朗气清也就无从谈起。

(三)“土山贫水”: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主流意识形态取向

网络环境中的“土山贫水”,即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既不积极主动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不主动出击应对错误意识形态挑衅的网站、网页、论坛等阵地和网民群体。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空洞感、漂浮感,虽然精神上不背离主流意识形态,但也做不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确认与信仰树立,不能担负起在网络空间中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使命与责任。随着部分网民价值观异化的加深,网络灰色地带的影响逐渐大于黑色地带,这种介于红色文化与黑色文化之间的思想集散地,从本质上来讲是处于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亚健康文化状态,“从表现内容上看,网络灰色地带指游离于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公序良俗约束之外的,以网络为介质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如网络时政民谣、网络荤段子、网络炫富、网络恶搞、网络审丑等”[13],具有“隐蔽性、蔓延性、渗透性、广域性、多变性等特点,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潜在危害大,不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14]。他们大多在价值立场上表现出苍白性,不向错误意识形态靠拢,也不主动站队主流意识形态,本着娱乐大众的心态搅动着网络意识形态的“大染缸”,其带来的文化产品无甚危害,却也不含营养。同时,由于思想上的“亚健康”状态导致的同样“亚健康”性质的网络灰色产业、灰色经济悄然兴起。目前,网络灰色经济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提供各类广告软件、间谍软件、行为记录软件和恶意共享软件等为主的灰色软件产业;二是组建网络水军进行舆论造势的网络公关产业;三是部分合法企业参与的灰色产业,主要以泄露网民信息牟取利益为主。无论是灰色地带中的文化作品还是经济产业,其本质都是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价值立场的模糊,反映出网络社会责任感的缺位和网络道德观的缺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着重要求:“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1]205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人人有责,每一块网络阵地都应承担起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根基的责任,每一位网民也必须肩负起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宣传与影响的使命,竭力提高日常意识形态传播中主流意识形态的量与质。

三、网络空间“两山论”的实践旨归:打造绿水青山,对接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坚定网络环境中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网络经济发展是并行不悖的,网络空间“两山论”的实践落脚点不仅在于通过法治与德治的双重路径,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主体责任感与道德正义感,而且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8],将网站、论坛、网民等网络主体的正向精神价值有效转化为网络经济发展的利益价值,既美化网络事业这块“大蛋糕”,也要把它做大、做强。

(一)严厉打击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散播错误意识形态,消灭穷山恶水

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双向并举是有效降低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输出错误意识形态的必然实践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1]205,“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15]。依法治网是在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下,面向网络发展问题所做出的重要政策性举措,严格按照网络法律法规开展网络生产生活,能够有效规范网络主体行为,有力打击西方势力渗入我国网络空间传播错误意识形态和防范我国网民的跟风宣传。深化依法治网的实践路向,一是要在全网树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总纲性地位以及各类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权威。通过宣传,在各类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头脑中确立起不可触碰的法律底线,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保持对网络法律的敬畏之心,从法律意识上坚决杜绝传播错误意识形态的思想。二是要在全网全面贯彻各类网络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严厉处罚违法犯罪分子,绝不姑息。网络中错误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一部分不知法,一部分不畏法,要使这部分“穷山恶水”真正肃清,就必须保证依法治网实践的常态化进行,同时加大网络行政执法的强度与处罚的力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12条规定,要求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依法使用网络,“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16]。但是,“由于法律规范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加上法律严重滞后于网络发展的现实,所以在网络管理的许多领域还需要大力加强道德约束,即在不断强化‘依法治网’的前提下,还必须同时加大‘以德治网’的力度,不断强化网络道德建设”[17]。法律更多的作用在于对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行为是否违法进行界定,以及处罚违法行为以儆效尤;道德则偏重于从根源上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善而抑制恶,事先就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网络文化德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网络虚拟空间的自我管理,培育以自律为导向的文化自觉机制,使网民们养成‘慎独’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习惯,过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18]以德治网要求的是增强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内生力量,即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民族情怀等德性养成,在实践中倡导民众文明上网、完善网络行业自律。

(二)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价值引领,美化土山贫水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在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输出的过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现有网络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过于宏大而忽视对理论深度的挖掘,造成各传播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空泛、空洞,信仰定力不足;二是部分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在价值取舍上本身就处于中立态度,既不抨击错误意识形态,也不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去中心化”趋向容易弱化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中的指导地位与引领作用。基于此,要壮大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队伍规模,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就必须做好自上而下的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供给,促使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吸收,进一步通过他们辐射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影响力。质言之,要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价值引领,就必须细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作用。首先,强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追求,凝聚着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通过加强对各传播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向其形象展示党和国家的发展追求、人民奋斗的精神根基,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之处,从而坚定其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定力与信仰根基。其次,强调文化自信的精神提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9],“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8],文化自信决定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20]。坚持用文化自信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衍化出主流意识形态中继承传统、立足当下以及面向未来的价值精神,通过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要求滋养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精神世界,促使其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是面向人民和世界的。最后,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价值引领工作,要注重使用真实、生动和具体的符号形象,让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生活化、接地气化。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1]意识形态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要用网民熟悉的语言说话,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发布信息、传播思想,利用多样鲜活的网络表现手段搞好宣传教育,让各传播主体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同时运用分众化的思维,实现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目标。针对无理论基础的传播主体,在保持政治性的原则下,更多采用生动活泼、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话语表达,进行图片式或视频式的宣传;针对有理论基础的传播主体,则在宣介中进一步进行思想、精神、价值的凝练和拔高,体现出学术性与学理性。

(三)扩大优秀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网络生态效应,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6]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网信事业安全的重中之重。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规范网络经济环境、推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安全阀”,而将网信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服务社会才能深化民众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际认识,以现实的利益获得感、满足感带动更多网络传播主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与宣传。因此,网络空间“两山论”是两点论与统一论的表现,网络发展中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并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切实优化优秀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网络生态效应,以极强的网络道德感和网络责任感参与到网络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保障网络经济的良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极力倡导主流意识形态蕴含的诚信、合作、和谐等理念,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通过优秀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先进事迹展示,对全体网络主体宣传参与网络经济生活的有序性、规范性、法制性要求,培育网络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进行网络经济交易,有利于把握网络经济发展的性质与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力量将灰色经济转化为红色经济。目前,网络空间中灰色产业的形成大都是因为网络主体没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熏陶,只是顾及经济利益而忽视网络责任,要用优秀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典型事例对其进行感染、感悟、感化,树立起既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网络责任的思想观念,真正创造能够惠及网民大众的经济效益。“绿水青山”美化的不仅仅是网络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秉承以主流意识形态做为根基的思想引领,网络经济的发展应朝更加健康、快速、高端的方向行进,铸造起网络经济的“金山银山”。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科学梳理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辩证关系基础之上,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深度融合“两山论”的生态治理特色,以“谋安全、促发展”为立意根基,强调一方面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积极转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精神价值,促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网络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网络空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交相辉映。当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党和国家更需要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不断结合时代特色,“推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从‘最大变量’走向‘最优存量’”[22],助力网络强国战略早日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两山论网络空间网民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