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进程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与策略分析

2019-02-15AdiWirawanTjahjono印度尼西亚刁丽霞

关键词:中医药一带一路文化

陈 媛 Adi Wirawan Tjahjono(印度尼西亚) 刁丽霞 杨 静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地迅速推进,不仅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也促进了新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也迎来了促进其海外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产业合作、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等“一带一路”全方位国际合作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健康服务、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医疗习惯、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差异,要真正实现中医药“走进去”和“本土化”,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顺应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聚焦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问题,促进中医药文化更高水平、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传承,需要我们直面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困境、优化其国际传播的策略。

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格局

2010年6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1]这一重要讲话,开创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起点。201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到 2020年,中医药发展的国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被更多国家或地区纳入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中医药国际标准被更多国家认同,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范围更加广泛,中医药对外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2012年6月,商务部《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挖掘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开发中医药文化资源……要将中医药服务贸易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中讲话“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成员国人民健康服务。”[2]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说明了中医药对人类疾病康复的贡献。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及2017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都将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基地、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和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作为近期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重点。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战略,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各项举措得到逐步落实。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颁布了10余项中医药的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可见,中医药作为世界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进一步认可,成为让各国人民治病、保健、养身的重要手段,为人类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成为让各国人民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传统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体系的理论不同、国家间医药领域的法律法规限制,加之全球贸易壁垒、“去中国化”等因素,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传播困难重重。

1.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和医学价值观的差异,均影响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是以中国为中心,以日韩、东南亚、西欧、北美国家为核心,向其他国家辐射。不同国家国情不同、民族矛盾复杂、法制不健全、政局不稳、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强,加之中国与一些国家还未形成紧密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机制,战略互信不足,甚至“中国威胁论”的喧嚣,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所倡导的发展战略存在防范、甚至打压的心理和行动。

多数国家现代医学文化的影响持久而广泛,国家政府、民间的现代医学合作与交流也较为深入,而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薄弱,面临着现代医学文化强有力的冲击。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成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另外,中医药文化构建于中国古代语言结构之上,与多数国家的语言结构相差甚远,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认同度和理解程度大打折扣[3]。

2.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有待规范和监管

现代医学采用解剖、影像、实验室等客观数据和规范化的医疗手段,让人信服,从而得以快速传播。而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多呈描述性、非实体化的特点。中医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近现代科学思维的不同,中医理论、方药、技术的使用,也不能简单地用现代医学量化的标准来描述,还有待于现代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即使是在国际社会使用广泛且有相当影响力的针灸、推拿及部分方药,也多注重于技术操作层面,而非中医理论和文化的传承。

另外,由于中医药理论根源于古代汉语语言结构,大量中医药专业术语不符合现代通俗语言体系,需要进行二次翻译才能理解其含义,翻译难度非常大。目前,中医药翻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较匮乏、优秀的中医著作译本不多。国外对临床操作性强的针刺、推拿、拔罐等中医诊疗技术手法的翻译更加关注,对中医辨证施治等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药文化翻译方面的研究和理解都较肤浅,一定程度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4]。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呈现多元性。传播模式的改变,对于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虚假不实的中医药信息、假借中医之名的伪科学言论,通过网络快速向国际社会传播,容易对受众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进一步降低了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信任度,严重损害了中医药国际形象。因此,强化传播内容的安全与防范监督体系,是中医药文化科学传播的必要保障。

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才短缺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条件。不仅要会外语、精通中医药文化,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国情和民族文化,更要懂得跨文化外交、跨文化贸易、跨文化传播的特性。高素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成长,需要长时间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尽管国内中医药院校通过开设中医、针灸对外方向专业和留学生教育等,培养了一批掌握中医药理论又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才,但由于对外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从事中医药行业时间有限、中医药文化理论造诣尚欠火候、参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会不多,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中医药及传播学理论的学习,进一步积累国际传播的实践经验。

4.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机制仍是一种单向的、中国政府主导下的传播模式,缺少国际社会、各国政府、高校及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各国民众之间的多向互动[5]。传播内容上,主观性强,多局限于中医药治疗、养生知识和相关技术操作,没有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等中医药文化内容形成互动。传播内容过于专业,忽视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一般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而且,多没有进行大众需求调研、满意度调查,难以充分理解受众的心理和选择权利。由于反馈机制的缺失,使得中医药文化传播者与国际受众之间不能进行充分地互动,重视“过程”多于“结果”、“对外宣传”多于“对外传播”,难以形成有效且长效的国际传播机制[6]。

三、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

1.明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理念

传播理念的设定,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确定的。在“一带一路”倡议快速实施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不仅需要注重把握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属性,同时也要考量中国国家战略的政治影响,权衡好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属性。要把握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趋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7]。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一方面需要遵循国际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市场运作;另一方面,更需要维护中国国家声誉、有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构建全方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机制

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更多受众,了解中医药有关于生命和健康的理念,学习有益的中医药学知识。以国际受众为核心,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政治架构、民族特色、年龄以及知识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可持续的文化普及和传播策略。

在境外,应该建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双向沟通机制,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制定适宜的问卷调查,形成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国家受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见和建议;进而通过正面的引导,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对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积极影响和功效;及时收集反馈,评估、解决在传播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全面分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成本与收益。

在境内,为了保证国际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建立良好的多方协作机制。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医药、文化、教育、旅游、出版、服务、贸易等多个行业领域。而且,中医药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内容翻译、传播材料制作、相关传播渠道的互动、传播效果的评估、及时排解传播过程中的问题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效传播的保障,环环相扣,需要不同领域的多家机构,动员大量资源,形成高效协作。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协调、整合系统内部资源,保障各个环节的合理衔接与畅通;中医药相关专业机构应提供真实、科学、权威的传播内容;而传媒应负责策划、制作对外传播材料等等。各方通力合作、协同传播,显得尤其必要。

3.落实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载体

中医文化教育,是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医生命健康文化内涵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境外办学、国际学术交流、海外旅游体验、产品捐赠、国际医疗援助等多种形式,通过中医药的直观形象和语言符号,让国际社会了解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养生方法,接受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和中医药文化的正确信息,以理解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中医药文化精神,塑造中医药文化仁爱、友善的国际形象。只有让国际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特点、中医药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地互相理解与欣赏、融合与互补。

中医药文化相关产业,是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制造中医药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可以说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最好的载体。通过中医药的诊疗与养生、中医药文化的衍生旅游、中医药文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中医药文化书籍出版等,使中医药文化产业能够产生利润[8]。必要的资金支持,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将中医药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变成有形产业,推动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消解语言障碍、融合意识形态差异。随着文化产业的建立与扩大,将会形成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健康传播网络。同时,丰厚的经济利润也会进一步服务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医学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现代中医药加快步伐融入国际医学体系,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地借鉴与参考,满足了普遍关注的民生建设,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各国之间民心相通。把握“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加快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程,对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国家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一带一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