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对宫颈癌放疗后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9-02-15李金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直肠炎膀胱炎方剂

田 苗,田 丹,林 杨,李金龙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长春 13004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长春 130041;3.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营养与疝外科,长春 130041)

当前阶段,宫颈恶性肿瘤的诊治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逐渐成熟,临床规范化的分期和治疗使得大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方面,对于中晚期宫颈癌及部分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仍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1]。在对不同期别宫颈癌进行治疗的同时,放射治疗同时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放射性直肠或乙状结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盆腔组织纤维化等。放射治疗过程中也常常联合同步化疗,其血液系统毒性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甚重,因而对宫颈癌放疗后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近期大量研究就中药对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进行探索,其中部分研究已证明中药疗法对恶性肿瘤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就近阶段中药辅助宫颈癌放疗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行总结及分析,探讨中药疗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利弊。

1 中药治疗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作用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由于女性生殖道与直肠解剖关系的密切性,且直肠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差,直肠黏膜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水肿充血,进而血管通透性增加、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产生,直肠组织的急性炎症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则有向慢性病变转变的可能[2]。中医学认为,放射治疗对人体的损伤可作为“热毒”之邪,现阶段中医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主要集包括中药灌肠法及内外结合法[3]。其中中药保留灌肠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极少产生不良反应,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大多灌肠药物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祛腐生新、止血止痛法,效果显著,放疗后直肠炎的中药研究也是相关宫颈癌放疗不良反应防治中比较成熟的一个方向。

1.1 中药灌肠法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排便疼痛及黏液便、便血等症状,多数出现在宫颈癌放疗后的1~2周。目前针对宫颈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暂无特效治疗药物,大多研究为放疗的同时采用相应灌肠药物预防性治疗。关于中药制剂对急性放疗性结肠炎的研究中,中药灌肠法多为中西药合剂的联合使用,多数研究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肠黏膜保护剂、益生菌制剂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制剂,已有大量课题充分证明该类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急性放疗性直肠炎的有效性。在应用亮菌混合液灌肠的同时联合加味槐花散,其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相较于单独使用亮菌混合液明显加强,患者腹痛、便血等症状均有显著提高[4]。研究[5]表明,在口服灌肠中,口服康复新液联合以炙黄芪,太子参,生地榆等16味中草药为基础的方剂口服灌肠,对急性放疗性直肠炎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在放疗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医用三氧治疗联合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白头翁汤灌肠,可降低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反应[6]。目前各项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在放疗中联合常规西药,能够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但现有药物研究均为西药作用下作为一种辅助药物联合使用,单独开发一种纯中药性灌肠剂的研究暂未出现,且当前部分研究缺乏后期长时间跟踪随访。

1.2 中药灌肠法对慢性放射性结肠炎的治疗 相对于急性放疗性直肠炎,慢性者大多发生于放疗后数月至数年,以直肠狭窄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有证据表明在抗炎、止血、镇痛剂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锡类散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无明显治疗作用,却能提高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好转率,对于I度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尤为显著[7]。现阶段关于放射性直肠炎的中药治疗,更多的研究防大于治,在放疗治疗的同时行灌肠及口服汤剂等方案,在放射性直肠炎出现前得到预防,或在疾病急性期尚未慢性化时予以治疗。慢性放射性结肠炎的研究成果不多,大多放射性直肠炎的研究局限在急性炎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该种宫颈癌放疗后远期并发症的研究严重缺乏,更多相关课题有待进行。

1.3 中药对放疗性膀胱炎的治疗 中医学中,放射性膀胱炎归属于“火邪”“毒邪”等范畴。中医认为放射线在入侵人体之后,会导致热毒内盛,伤阴耗气,损伤气血,长久以后可能发生气血衰弱现象。放射性膀胱炎归入于“血尿”范畴,患者血溢脉外,存在尿频、尿急及尿中带血等情况。

相对于放射性直肠炎,在女性宫颈癌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相关,如放射总剂量、放射治疗技术及方法、个体敏感性差异等。在放射性膀胱炎中药治疗中,往往以益气养血、扶正补虚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研究[8]表明在宫颈癌放疗时给予患者八珍汤口服,除对放疗后直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外,处方中增加藕节炭、小蓟、地榆炭、生地黄各 15 g,三七粉、白茅根、车前子、炒蒲黄、通草各 10 g,对于放射性膀胱炎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研究[9]认为中药方剂参七二甲汤,在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中同样具有显著的效果。

由于膀胱黏膜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低于直肠黏膜,其发病受到不同个体照射体积和照射剂量的差异等影响较大,目前各项研究缺乏根据放疗的详细计量和方案对研究进行细致分组研究,暂不排除放疗个体剂量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性。当前研究在中药制剂的成份上大量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缺乏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对不同个体情况的辨证性用药,且用药方案缺乏对中药成份的创新性探索,患者预后的评估缺乏一致的标准。当前关于放射后膀胱炎的治疗及预防,现有研究均以口服方剂为主,局部治疗方案未见,膀胱中药灌洗或配合西药进行冲洗治疗等方案,可能受到操作困难或设备缺乏等影响,国内中医研究范畴内暂未出现。对于膀胱炎的诊断、预后及评估仅仅通过患者个人感受及症状评价,无尿常规及膀胱检查等辅助检查支撑,缺乏说服力,且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前是否存在膀胱炎或盆底功能异常并未予以评判,膀胱炎相关症状是否存在误诊及漏诊需在接受治疗前后严格进行排查。目前近15年内对于中药制剂对放疗后膀胱炎的研究成果较少,甚至中医理疗对放疗后膀胱炎的治疗亦一片空白,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更加灵活并深刻的研究。

2 中药对放疗后出血情况的治疗作用

恶性肿瘤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放疗后异常出血,临床表现以齿衄、鼻衄、呕血、黑便等情况,现代中医学根据不同肿瘤出血的病因,将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分为阴虚火旺、热络伤脉、脾虚气弱、肝郁气逆、脾胃虚寒等[10]。中药对于放疗后出血倾向的治疗,多采用行气止痛、温通经络,应用香附及荔枝核等中药成分,相关剂型内服外敷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11]。宫颈癌腔内放疗出血治疗中,采用益气固冲、化瘀止血等方法,口服党参、南沙参、黄芪、白花蛇舌草等,配合爱宝疗外用治疗疗效显著,止血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爱宝疗[12],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

现阶段大量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提取物单体及传统方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对部分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如传统中药方剂八珍汤及六味地黄汤等,在传统的方剂下对于恶性肿瘤放化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针对不同的患者,如不能辨证的根据实际病情将传统方剂进行改良,则很难有所突破。现有部分医务工作者将传统方剂适当增减,以使其更加适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成效明显。作为在抗癌方面研究较多的中药方剂,八珍汤对于宫颈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水平及血红蛋白降低等血液系统改变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八珍汤基本药物组成包括党参、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炒白术、炙甘草等。有研究表明八珍加味汤对放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红细胞及白细胞减退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研究[13]表明其对放疗后血小板降低无明显改善。相对而言,另一种改良后的中药方剂加味六味地黄汤对放疗后血小板降低现象具有明显的改善,能提高放疗后血小板减低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减少出血及出血风险,同时不良反应轻微,且经观察后均自行缓解,同时用药过程中无明显肝肾毒性[14]。

在当前阶段的研究中,部分中成药除外其自身对放疗性骨髓抑制的减毒作用外,还具有相助的放疗增敏作用,裴氏升血颗粒与贞芪扶正颗粒均可增加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疗效,减轻患者放疗引起的血液系统毒性,降低其出血倾向及出血情况,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提高[15]。大多数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往往伴随着同步化疗,部分对于宫颈癌放疗后出血的研究,并未排除同步化疗骨髓抑制引起内出血倾向的可能,且对于出血情况及出血倾向的评价方法不一,大多数研究在给药及放疗前并未对纳入研究对象血常规及出血倾向进行调查,对于在接受治疗前存在异常出血情况的研究个体并未予以排除,研究谨慎性有待提高。

3 中药对其他放疗不良反应的治疗作用

除却宫颈癌放疗后直肠炎、膀胱炎及出血倾向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同时出现精神心理、免疫力降低等其他不良反应。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及精神心理不良反应也得到了重视,而一些口服或局部的中药辅助治疗,则对这些不良反应有着不同的改善及预防。有研究表明,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放疗相较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腔内后装治疗,其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程度均明显低,同时盗汗、乏力、失眠、头晕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降低[16],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放疗辅助类药物在放疗的同时口服应用。对宫颈癌辅助放化疗患者采取六君子汤进行治疗,可对患者放射性肠炎、膀胱炎及血液系统不良改变具有显著改善,同时使患者的疲乏状态及免疫低下得到明显改善,过程中未见中药应用的明显不良反应[17]。鸦胆子油乳配合调强放疗及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可使患者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及血液学毒性明显降低,并通过改善血供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避免或降低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近远期放疗的有效性均有提高[18]。多种中药方剂和中成药还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提高放疗患者的免疫力。

4 小结

笔者通过分析近5年内关于宫颈癌放疗不良反应的中药治疗研究,发现大多以放疗的同时进行预防性用药为主。各项研究中,对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及治疗研究成果显著。在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用药方面采用以西医为主,辅以中药合剂作灌肠治疗。对于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方面,近些年中药疗法研究很少,大多临床研究均以较为固定的方剂口服为主,没有根据患者接受放疗的剂量及治疗方式予以适当调整方案,研究方法较为简单固化,大量相关研究仍停留在20世纪初阶段。

总体而言,关于近年来对宫颈癌放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治疗方面,虽有大量研究表明其有效性及无害性,但中药治疗对宫颈癌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比较片面,大量研究的药物为中成药或在少量变动个别药物的固定配方,且在药物的剂型和配伍上缺乏创新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灌肠配方尚无单独开发中药制剂作为灌肠药物的研究,而膀胱炎及血液毒性的处理则更多局限于口服方剂的应用,对于中药制剂外敷及配合相关针灸理疗研究处于空白。很多研究存在评判标准过于随意的缺陷,对于疗效的评价往往自拟标准,病变改善情况多以临床征象减轻作为评判,缺乏相应辅助检查,如结肠镜/膀胱镜及血常规支持;患者精神心理及对治疗满意程度的评价则比较随意,文中并未提及相应评判标准。大量研究纳入研究患者的放疗方案及放射量并未进行分组,研究前相关情况并未进行评估,部分放化疗产生协同不良反应的研究个体中并未排除化疗对研究的影响,大多研究中均缺乏对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解释和阐述。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研究可认为,部分中药方剂可作为较为安全的西医灌肠联合药物应用,以对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期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单独作为一种放疗辅助药物在预防并治疗其他放疗不良反应方面仍有待继续研究,更多剂型和用药方式需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猜你喜欢

直肠炎膀胱炎方剂
韩捷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经验总结
王晞星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