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以成都市竹艺村为例
2019-02-15李光跃
郑 露,李光跃
(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引言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能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近几年,在我国的乡村建设中,由于多数乡村相互借鉴并盲目的模仿,只是一味地追求乡村的快速发展,从而忽视了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造成了“千村一面”的结果。
西尔万·佛里波教授曾说:“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1]。由于我国乡村的资源类型丰富、地理差异性较强,每个乡村的地域文化资源不尽相同,因而在乡村景观的营造中,应当在尊重每个乡村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特色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凸显乡村的地域文化,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实现村村有特点,从而才能真正地避免“千村一面”以及乡村地域文化消失等问题。
2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规划相融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1980年,国内将景观生态学引入各个领域并进行研究和应用,在该背景之下,国内开始了对乡村旅游景观的研究。2004年,在贵州举办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相关学者认为在我国的乡村旅游规划中,应该注重地域文化、乡情民俗以及目标市场的恰当定位三个方面,提高乡村景观的文化底蕴,凸显“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从而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享受民风民情的期望[2]。
2.2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景观生态学以及乡村景观规划进行了应用和研究,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方法。1980年,美国就已经注意到乡村和文化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并成立了“乡村中心”,研究乡村的生态文化问题;此外美国的Kelly R在对欧洲的乡村景观进行研究时指出,在乡村人们居住的一些场所空间中,其细节特点和与之相关的传统记忆,即其场所精神的存在,正是欧洲乡村景观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根本所在[3]。
3 竹艺村现状
3.1 竹艺村概况
道明竹艺村位于成都市崇州市中部,距成都市区约40km,处于无根山丘陵区与坝区交接地带,背山面田,总占地面积约8.2hm2,包含86户村民,是由道明镇9、11、13组共同形成的一个自然村落。在成都“西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道明竹艺村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天府新林盘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乡村进行适宜的规划建设,通过打造本地的特色农业、竹编产业、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园区等,保护了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并建设成为一个美丽新村。
3.2 竹艺村特色地域文化
3.2.1 竹编文化 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的道明镇,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常年温和。此外,当地的砂壤土和壤质土,也非常利于各类竹生长的自然环境。竹艺村坐落于此地,拥有着这些独特的地理条件,因而当地的竹类资源相当丰富。
道明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经过世代的传承及发展,在村中数名非遗传承人及其相关村民等的延续下,道明竹编已形成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三大体系,以及其中的各式篼、篮、盘等数十个大类,上千多个花色品种,尤其以奇巧多姿、造型新颖别致、工艺精美、种类繁多而传承于世。
3.2.2 川西林盘传统文化 道明竹艺村,背靠着植被茂密的无根山,面朝着阡陌纵横的川西平原,拥有着优良的自然本底—川西林盘,其中“林、田、宅、人、水”的这种相互共生关系,创造出了基于川西传统文化的农耕文明,从而使竹艺村具有川西独有的原滋原味,在全国形成了特色的川西田园风光。
4 竹艺村景观规划分析
4.1 规划模式
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竹艺村不同于传统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而是秉承“天府百姓、百村百态”的规划建设理念,着力营造具有“竹气质、国际范、天府味”的新中式川西林盘[4],基于村落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产业环境,根据当地的民俗风情,充分挖掘村落自身的特色,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及自然环境条件等与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打造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村落特色的自然村落。
在村落发展管理模式上,不同于以往乡村由村民自主管理模式,而是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利用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标准;同时,以“造商”代替“招商”,以孵化式招商模式来培养相关创客人才,并以创客人才为起点来发展竹艺村的文创产业,从而将竹艺村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特色村落。
在村民管理方式上,在原住民继续居住的基础上,更是引进了阅历、审美等有各种才华的“新村民”,例如当代艺术家刘伟福、青年诗人马嘶、艺术策划人韩冷等,使原住民淳朴的邻里关系与新村民艺术性相互融合,在原住民为新村民的创作带来灵感之时,新村民同样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起到熏陶原住民,提升原住民内生动力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营造出平和闲适,又知人情冷暖的心之归所,又打造出了一条“让艺术点亮乡村,用文化延续未来”的竹艺之径。
4.2 竹编文化产业
道明竹编,在过去以售卖竹编工艺品作为村民的谋生方式,不仅生活较为朴素,而且对于有着两千多年的特色竹编文化来说,也不利于其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当前竹艺村的景观规划建设中,针对竹编文化的发展,竹艺村不仅仅局限于卖工艺品,坐吃山空,而是根据时代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以开放的态度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开设了竹编博物馆、高岸国际工作营等多种活动空间,将具有特色和历史的地域文化进行创新,新建竹编手工体验等多种活动,传承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文化,打造道明非遗竹编产业品牌,从而推动竹艺村成为集文创、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社区。
4.3 竹类建筑—竹里、第五空间
2018年,竹艺村代表中国农村参加了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学术展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得到国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美,其主要原因即为一座名叫“竹里”的建筑。“竹里”一词来源于南宋大诗人陆游所做的《太平时》中的诗句,“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从整体上看,竹里是用轻型预制的钢木构架支撑起一个内向折叠的环形青瓦屋面,像无限符号“∞”,象征着无限与融合。外部则是用独具特色的竹编工艺打造成各种样式装饰着建筑;在竹里内部,用“长安”“元春”等当地村民名字命名的房间,摆放着工艺精美的竹编工艺品的公共空间,用混凝土打造成竹子样式的墙壁,用竹编装饰而成的灯饰等,无一不是紧密结合竹艺村的特色竹编文化,渗入当地淳朴的乡情,呼应竹艺村的竹气质,使竹里自然的坐落在川西林盘中,与自然融合。同时,作为竹艺村中第二代表建筑的“第五空间”,也是极具特色。作为“厕所革命”的先锋代表,第五空间也是充满着地域特色的高颜值洗手间,将竹子朴素的质感和高雅的气节相融合,充分突显出竹艺村独特的形象。
4.4 人文情怀
在整个乡村的打造中,竹艺村充分重视人文情怀,建设了多元化的文创空间。在道明竹编博物馆,不仅能观赏姿态各异的竹编艺术品,还可以进行竹编DIY;在遵生小院,游客沐浴着阳光,体验着花草手工拓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来去酒馆,喝杯茶,品尝自然的味道;在三径书院,不定期举办着的乡村公益讲堂、文化沙龙等活动,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平台,感知艺术的韵味。几杯盖碗、川味方言、藏蓝长袍,小院中传统曲艺的表演更是为竹艺村带来了不一般的蜀韵文化体验。
4.5 川西林盘文化
成都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和修复,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5]。因此,竹艺村在规划建设中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当重视川西林盘的保护,以川西林盘为本底,结合竹艺村自身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在不大拆大建,不过度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最小程度的破坏和干扰。在农房的改建上,使传统民居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原有的乡村小屋改造成为前屋后院、有微景观的新中式房屋,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形成一个颇具文艺范的新型村落。在公共空间的改造中,为尽可能的减少占地,游客中心修建在原宅基地上。停车场采取同样的宗旨,不新占耕地,不砍伐大量树木,而是充分利用村落原有的杂林地,将其重新整理,从而形成新的停车空间。在生态空间的打造上,竹艺村都是尽可能的保护原有林盘中的空间肌理,不对其进行大范围的变动,将游客中心旁的杂林地开发成为湿地,实现全村雨污分流处理区域,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在整个村落的改造修建中,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在遵循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艺术性的规划设计,营造出能表现自然、与自然相融的新型村落。
5 竹艺村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整个规划中,竹艺村在村民的管理、村落的发展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然而针对竹艺村的现实条件,有以下三个问题要处理好。
5.1 强化原住民与新村民的关系问题
竹艺村在人员组成上采取原住民结合新村民的方式,与以往的乡村建设相比,可谓说是一个创新。但是就现实而言,大多数原住民在学识方面与新村民相比来说较为薄弱,对于短期的乡村体验,多数人都是能接受的,然而面对这种长期生活,对习惯居住在大都市中的新村民来讲,这是一个挑战。为避免此问题的发生,首先,应该多开展乡村公益活动,提高原住民的素养、全方位提升原住民的学识;其次,加强新村民在艺术、审美方面对原住民的熏陶,提供交流的平台与机会,使双方找到合适的沟通渠道及方式,从而是双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2 景观节点的功能性不强问题
在竹艺村中,共有景观菜田、竹里、游客休息空间等24个景点。竹里,作为竹艺村的代表性建筑,为游客提供餐饮等服务,但例如其他景点,景观菜田,区域内农家菜的种植及其布局效果一般,且与游客未达到很强的互动性;在游客休息空间,视野较为宽阔,有竹编制成的雕塑,起到与村庄主题相呼应的作用,但整个区域中,人气一般,缺乏与村民的交流,影响对竹艺村地域文化的体验效果。因而,在游客休息空间,应该积极开展非遗集市等各种乡村活动,提高游客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5.3 地域文化潜力发展不充分问题
在竹艺村中,主要地域文化即为竹编文化与川西林盘文化。从目前来讲,竹艺村是以竹编文化产业为主,若从竹艺村发展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加强川西林盘文化的展示,通过对整个村庄的结构形式、川西民居、河流道路等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增强竹艺村地域文化的表现力,使其更具特色。
6 结语
通过对竹艺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景观规划研究分析,可得知竹艺村是以当地的传统文化—竹编为中心,通过打造竹编文化产业及其相关文创空间,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这种大力挖掘地域文化,并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的新型发展方式,是当前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