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膜片式导尿管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2019-02-15许改红胡方勇李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膜片源性导尿管

许改红, 胡方勇, 李鹏飞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县医院, 1. 神经内科; 3. 重症医学科, 江苏 沐阳, 223600;2. 江苏省武警总队医院 急诊科, 江苏 扬州, 22500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导尿治疗、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而间歇性导尿及留置尿管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1-3]。目前临床使用的普通气囊导尿管可改善尿失禁,排空膀胱,解除尿潴留,但不能恢复下尿路功能,无法重建膀胱反射,也无法有效维护上尿路功能[4-6]。本研究依据弹性膜片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可塑性变形的机制,研发出可模仿膀胱功能,依靠膀胱容量及压力变化来耦联调节膀胱排尿、储尿的导尿管(专利号: ZL 2017 2 02 55487.7), 将其应用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筛选标准: 糖尿病诊断前无类似症状,诊断糖尿病后才出现尿路症状; 体检发现会阴部位感觉功能缺失; 排尿功能产生变化; 尿流动力学检查阳性; 排除原发性神经病变。最终确诊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45例,男76例,女69例,平均年龄(66.4±4.5)岁。将145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74例使用膜片式导尿管,对照组71例应用普通导尿管。2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膜片式导尿管的构造

膜片式导尿管是依据弹性膜片在压力作用下可变形,在压力解除后可复形的机制而研发的靠压力感应而实现控制的导尿管,在管体前部设置有连接管腔的气囊和导尿孔,后部设有连接气囊的充气孔,末端设有排尿孔,朝向头端的导尿孔侧管体上设有弹性膜片,管腔中设有阀门机构,膜片内侧壁连接有阀芯可用以驱动阀门开通或关闭。当膀胱内压力高于弹性膜片承受阈值时,弹性膜片变形向管体方向凹陷,驱动阀芯移动,使阀门机构开通排出尿液。膜片导尿管的特点是成本低、可塑性高、结构简单,结实耐用。

1.3 评价标准

2组患者均接受导尿法联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实验组使用膜片式导尿管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普通导尿管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在治疗前(T0)、治疗1个月(T1)、2个月(T2)及3个月(T3)的Barthel指数、下尿路感染比例、残余尿量、上尿路受累比例及膀胱变形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时间点定量数据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T0时的上尿路受累比例、残余尿量、下尿路感染比例、膀胱变形比例、Barthel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T1时的上尿路受累比例、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T3时Barthel指数、上尿路受累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或P<0.01); 对照组T1、T2、T3时下尿路感染比例、膀胱变形比例及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与实验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当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会显著增高,这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自主神经损伤所致[7-9]。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是保护肾脏及上尿路功能[10-12],恢复并维持下尿路功能[13-14]。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排尿和储尿障碍,储尿障碍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低顺应性膀胱、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排尿功能障碍包括逼尿肌无反射、尿道外括约肌活动亢进、逼尿肌-膀胱颈协同作用失调及尿道外括约肌-逼尿肌协同作用失调。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措施包括行为训练、外用集尿器、盆底电刺激、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膀胱腔内药物灌注、口服M受体阻滞剂等,当上述治疗均无效时则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国际上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储尿功能障碍的最常用方法为外用储尿收集器,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为间歇性导尿及留置尿管(A级推荐),同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膀胱功能训练(B级推荐)。

导尿及间歇性导尿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导尿用以解决排尿障碍问题。但因传统的导尿管的导尿孔与排尿口一直处于通导状态,膀胱中有极少量尿液时就会被排出,这将导致膀胱平滑肌失去充盈尿液的支撑,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最终导致平滑肌的弹性作用降低,会产生废用性萎缩,最终失去膀胱功能。也有将传统导尿管夹闭配以定期开放的导尿方法,但人体排泌尿液是受体液量、血压、人体状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膀胱的充盈、排尿与时间变化不是成正比的,故而定时开闭导尿管容易扰乱人体的正常排尿节奏,进而对膀胱、输尿管、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相对于普通导尿而言,膜片式导尿管模拟了膀胱的储尿、排尿过程,依据膀胱内压力的变化来调节膀胱储尿和排尿过程,提高了患者耐受性,减少了不适感,降低导尿管使用产生的合并症。本研究实验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因膜片式导尿管在压力达到阈值就会开启排尿,避免了膀胱壁承受超负荷的压力,因而其膀胱变形比例及上尿路受累积比例也显著降低。实验组各个时点的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弹性膜片在推动阀芯运动时具有滞后性,可避免一部分因腹压骤增而引起的伪排尿,其滞后性可导致排尿时间延长,有利于排尽尿液,吻合了膀胱排尿的生理过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膜片式导尿管可维持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膀胱神经反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供机械力学和尿流动力学支持。

猜你喜欢

膜片源性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橡胶膜片耐液体性能及等级评定
VEGF和PDGF联合诱导的BMSCs膜片复合马鹿角粉/PVA支架的体内成血管相关研究
等张力钛膜片翻转特性研究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厚度梯度对钛制椭球形膜片翻转性能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