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2-15陈荣平奉继运马小梅
陈荣平 奉继运 马小梅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脑梗死较为常见。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脑卒中是首要死亡原因,而急性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卒中类型,占据脑卒中所有类型比例约为60%~80%[1]。脑梗死患者常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还会伴随肢体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的病例病程在发病6小时内便能够达到高峰,因此,在时间窗内为患者进行积极的溶栓治疗十分重要[2]。在临床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常常会运用溶栓治疗,尿激酶是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3]。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共计选择44例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62.02±12.11)岁。纳入标准:(1)依据1995年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4];(2)发病6小时内;(3)年龄18~80岁;(4)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5)意识清楚或嗜睡;(6)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2)近3个月头部外伤、手术史、脑梗死、心肌梗死史;(3)近3周有消化性溃疡等出血病史;(4)口服抗凝剂或使用肝素、凝血酶抑制剂等;(5)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6)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 mmol/L;(7)妊娠期;(8)精神异常患者、沟通障碍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为44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改善循环、保护脑组织、清除自由基、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等,并且为患者开展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50万U尿激酶,为患者进行静滴,静滴时间为30分钟,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44例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运用NIHSS卒中量表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7天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越低则患者神经功能越好[5]。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7天运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6]。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和比较,若患者在治疗以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80%及以上,则判定为治疗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20%至79%,则判定为治疗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20%以下,则判定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44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入院后7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
44例患者入院后7天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入院时,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7天Barthel指数评分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4例患者中,共计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轻微脑出血,2例患者牙龈出血,总发生率为6.82%。
2.4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44例患者中,28例患者治疗显效,12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4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起病急,若不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最终生活难以自理,直接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压力。在临床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英国学者Astup等[8],在1981年提出了“缺血半暗带”这一理论,该理论为今后的溶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根据。作为一种肾脏分泌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尿激酶已经成为近些年来基层医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线首选药物。该药物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以后对纤维蛋白凝块进行裂解,最终裂解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碎片,进而排出患者体内。为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主要对患者血管再通问题进行解决,对患者病灶供血进行改善,促使闭塞血管实现再通。有临床研究表明,若可以在最佳时间内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将会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更好的恢复,降低出血合并症发生的概率[9]。正因如此,应尽早为有指征的脑梗死患者开展溶栓治疗。本研究通过为44例患者进行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且本研究4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为患者应用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这与患者血管早期开通,重建梗死血流,保护“半暗带”,减少患者神经组织损伤,控制患者梗塞病灶扩大具有密切关联。但是,在为脑梗死患者开展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不应忽视脑出血情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避免为CT显示低密度影脑梗死患者开展溶栓治疗,避免患者缺血区内出血。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较,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方式方法通过严格掌握患者适应证,为患者及时实施溶栓治疗来避免患者缺血区内的出血,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此外,本研究4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BI指数得到了显著提升,从根本上肯定了早期大剂量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虽然溶栓治疗的给药途径、用量、用药种类不尽相同[10],但我们依然认同和认可静脉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11-13]。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时间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t值 P值入院时 44 14.23±3.93入院后 7 天 44 5.82±1.52 13.24 0.00
表2 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 ±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 ±s)
时间 例数 Barthel指数评分(分) t值 P值入院时 44 28.85±4.57入院后 7 天 44 51.83±6.27 19.65 0.00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