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三级妇幼医院再返住院分析
2019-02-15王芳孙红霞
王芳 孙红霞
患者出院后短期内再入院率是体现住院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重要指标,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应用,但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上仍处于起步阶段[1-2]。31天内再住院率作为一项再返类指标体现了医疗保健质量,日益受到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视。为更好的进行病历管理,我院根据《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版)对31天内再返住院指标的要求,精细化科室管理,加强对2周内和31天内再返住院患者的分析、评价与管理,减少再返率。现将2017年住院患者再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2017年1—12月住院期间所有住院患者为基础资料,根据同一患者多次住院使用同一病案号的原则,计算出院时间在2017年间再次住院者与前次出院日期时间间隔,对再住院天数小于31天者进行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医院病案管理系统导出至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处理;分析内容包括再返间隔天数、出院科别、住院天数、患者年龄和再住院病种等。
2 结果
2.1 再返住院情况
2017年住院72 875人次,其中2次住院为31 428人次,2次住院率为43.13%。2017年内出院人数为51 254,人次人头比为1.42。2次住院平均间隔天数为(42.51±7.15)天。当天再住院患者有2 038人次(2.8%),在31天内再住院患者中占11.43%;15天内再住院患者11 560人次(15.86%);31天内再住院患者17 830人次(24.47%)。
2.2 再返住院各月分布
当天再住院率在1月份较其它月份高;15天内住院再返率在年底(12月份)及年初(1月份)较高。31天内再返住院率在2、3月份较其它月份略低;详见表1。
2.3 再返住院各科室分布
妇产科系统当天再住院率为5.81%,在住院科室中居于首位。儿童康复系统在15天内及31内再住院方面均居于首位,其次为乳腺外科;详见表2。
2.4 再返住院病种及原因分析
31天内再返住院前三位病种为化学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行为疾病。15天内再住院与31天内再住院率病种分布大致相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当天再返率较高;详见表3。
3 讨论
在再入院病例的选择上,美国CMS所指的再入院病例是所有原因的再入院,而我国的规定为与前次入院相同或相关疾病的再入院,这一规定首先在操作上就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我们很难判断两次住院是否相关,并且这个规定给了医院规避管理的空间[3-4]。因此本研究中再住院指标定义为统计期内再次住院者,包括因同类疾病再住院者,且未排除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以期更加全面分析31天内再住院原因,为医疗管理提供政策性建议。
表1 不同月份再住院率分布特征(n,%)
表2 不同专业系统再住院率分布特征(n,%)
表3 不同病种再住院率分布特征(n,%)
2017年再次住院率为43.13%,2次住院平均间隔天数为(42.51±7.15)天。当天再住院患者有2 038人次,在31天内再住院患者中占到11.43%,低于既往相关研究[5-6]。当天再住院率表现在1月份相对较高,主要与医保支付跨年度结算需要患者在出院结算后再办理入院有关,提示医保管理部门在医保结算方面需进一步优化结算流程,以住院费用结算为主,减少患者再办理出入院手续带来的不便。另外在当天再住院病种方面,妊娠分娩期疾病有较高的当天再返率,主要是由于对孕期合并症的治疗与分娩住院的医保归口不同,治疗生育合并症的费用不在生育保险涵盖范围之内,因此在对并发症治疗过程中进行妊娠终止时,需要患者再次办理入院手续,转生育保险报销。此过程在给患者造成不便的同时,对病历质量的管理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当天再返率较高的情况需要保险部门的关注与解决,建立更适宜的管理和操作方式,方便社会群体。
再入院的发生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健康后果,如果患者在出院后短时间内再入院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7-8],非计划再入院也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9-10]。因此对于再返住院指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应用于医院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为使数据真正服务于医院管理,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良性运行,笔者医院以制度形式规范非计划再入院的管理,要求临床科室对非计划再入院者给予重点查房与关注,同时做好月总结分析工作,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患者因素和服务提供者因素共同影响再入院率,两类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清[11-12]。医疗保险政策等也可能会造成再住院的发生。因此在对医疗机构间医疗质量进行比较时,评价再住院率指标就要考虑医保构成、疾病构成等对其的影响,再住院率对医疗质量的反映和评价仍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