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9-02-15堵亚茹任丽青张桂华李翠坤魏伟
堵亚茹 任丽青 张桂华 李翠坤 魏伟
(河北医科大学 1口腔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2第一医院)
烧伤属于意外事故所引发的创伤病症之一,基于意外发生后受伤环境、惊恐喊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烧伤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1〕。在老年烧伤患者急救过程中,中度与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或是存在颈部严重烧伤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气管切开治疗,维持其呼吸系统通畅〔2〕。气管切开治疗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有效手段,但在气管切开治疗后,会进一步增加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可能性,尤其是老年烧伤患者,所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极大增加了老年烧伤患者救治及护理难度〔3〕。本研究分析老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治疗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老年烧伤患者120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33例,未感染组87例。感染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60~79〔平均(65.27±5.27)〕岁。未感染组男50例,女37例,年龄60~78〔平均(65.37±5.42)〕岁。所有入选对象行气管切开治疗。本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伴随原发呼吸系统疾病者;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两组年龄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历、感染报告等,将此作为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相关资料〔4〕。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烧伤程度等信息,明确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感染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ICU停留时间、应用激素、烧伤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烧伤程度、ICU停留时间、应用激素属于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发生风险因素,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n(%)〕
表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在老年烧伤患者急救过程中,中度与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或是存在颈部严重烧伤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气管切开治疗,维持其呼吸系统通畅〔5,6〕。在气管切开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会得以稳定,但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为此,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并发症的控制也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主要关注问题〔3,7〕。以往有学者在关于此问题研究中对168例患者展开了对比研究,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50例患者其年龄明显大于未感染组患者,且ICU停留时间明显小于为感染组,能够看出年龄与ICU停留时间属于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8,9〕。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进一步明确了老年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后感染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
基于老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并发症的几项危险因素,总结其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加强气管切口护理。基于痰液分泌物的刺激,或是患者颈部存在创面等因素,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可能性,为此需要及时对患者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处理,并维持其干燥程度,必要情况下可应用碘伏等擦拭周围皮肤,控制感染源〔10,11〕。在患者痰液较多的情况下,可在套管与纱布之间垫吸水敷料,避免痰液对创面造成污染。第二,呼吸机管理。呼吸机属于主要急救设备,能够替代患者的正常生理呼吸功能,但是呼吸机管道通路会与患者的呼吸道相通,且本身存在着细小潮湿等特征,有助于微生物繁殖,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3 d更换1次,若存在污染情况则及时进行更换,对呼吸机表面进行每日消毒处理〔12,13〕。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口腔给予护理,可应用0.2%氯已定溶液进行冲洗,4 h冲洗1次。第三,环境管理。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需要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隔离保护,在患者入院后放置到重症监护病房,并启动特级护理方案。若存在ICU病房不足情况,可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并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实施动态杀菌,控制室内温度20~24℃,湿度控制50%~60%。第四,人员管理:首先,针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方面,烧伤患者属于突发性事件,患者的家属情绪多表现为过于激动,不利于护理管理,需要及时针对患者家属给予限制探视工作必要性的讲解,促使其能够了解到探视对患者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便于统一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意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其次,针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方面,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且护理难度也较高,需要护理人员数量掌握护理流程,以及针对烧伤患者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并对其简要讲明患者在整个治疗及住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促使其能够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第五,气道雾化湿化。可选择的办法为,人工鼻置于气管管套开口处,维持人工鼻清洁程度,及时对存在污染的人工鼻进行更换,同时也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实现气道雾化湿化护理〔14〕。针对大面积烧伤且伴随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治疗后,需要对关注的血氧饱和度及认知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关注到是否出现气道压力过高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给予吸痰处理,若患者痰液较少,则每班吸痰1~2次,若痰液较多则需要遵医嘱增加吸痰次数〔15〕。第六,体位引流。针对大面积烧伤且意识障碍患者,需要在俯卧位状态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生化水平进行评估,若患者白蛋白水平处于正常水平,可适当降低床头,促进痰液引出。间隔4 h辅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并有空心掌在患者背部进行叩击,从下肋缘开始,每次叩击持续10~20下,叩击震动有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松动脱硫,从而顺利吸出〔16〕。第七,合理应用抗生素。烧伤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需要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但联合抗生素治疗期间也比较容易发生二重感染,为此,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痰液量、颜色、肺部体征变化情况,若患者痰液较多可在清晨进行吸痰处理,并留取痰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试验,观察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征象〔17〕。另外,气管切开治疗后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气管切开处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与水中有助于细菌的黏附,从而引发感染,需要定时进行细菌培养,若试验结果显示存在致病菌,则需要在湿化液中加入敏感抗生素。依据患者的感染位置进行标本留取,提升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精准度,为医生制定抗生素联合应用方案提供参考,避免基于滥用抗生素而引发的二重感染。第八,营养干预。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治理后,观察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需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入院时插入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强化患者胃肠外营养与水及电解质的补充,促使患者的抵抗力有所提升,控制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