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角下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现状调查—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
2019-02-15向鸿梅马春梅杨禹军李树森
向鸿梅 郑 毅 马春梅 杨禹军 李树森
牡丹江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着重指出要“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从而将医疗信息化工作提高到较高的地位。
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社会秩序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1-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享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3-4]。医学生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健康中国所带来的高度医疗信息化,要求医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专业知识,还要培养网络信息安全素养[5]。本文通过对医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以健康中国为视角,探讨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为医学院校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表1 医学生网络利用情况
表2 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按学院进行分层,分别对2019年3~5月在校的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卫生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采用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8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根据研究目的需要,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设计本次调查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由 4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医学生网络利用能力,第三部分为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第四部分为医学生对网络信息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经分析,本次调查问卷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测量信度可信,问卷可靠性较高,能够反映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百分率进行医学生网络利用能力、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网络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的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回收的978份有效问卷中,基础医学院195份(占19.9%),临床医学院196份(占20.0%),口腔医学院195份(占19.9%),护理医学院197份(占20.1%),卫生管理学院195份(19.9%)。
2.2 医学生网络利用能力
本次针对“网络利用能力”的调查主要从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转帐,网上交友和网上娱乐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购物的比例(83.7%)最高,网络学习的比例(38.1%)较低。不同二级学院学生在网络利用率上总体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层面上利用率不全相同。见表1。
表3 医学生网络信息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2.3 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认为网上诈骗少见的比例(71.4%)较高,认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的比例(5.42%)较低。不同二级学院在校生在“信息安全”“诈骗少见”“网友信息可靠”方面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支付安全”“个人信息不会泄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医学生网络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针对医学生网络信息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比例都不高。其中以遭遇网上诈骗知道如何处理的低至6.95%。不同二级学院在校生在“电子设备经常杀毒”“设备丢失知道如何处理”“遭遇网上诈骗知道如何处理”方面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帐号密码设置级别很高”“信息被冒用知道如何处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医学生网络学习利用率有待提高
随着手机上网功能不断完善,手机套餐资费优惠及无线网络的覆盖,使现代医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极其便捷。网络学习、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已经悄然走进医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并且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模式[6-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利用主要是在购物和娱乐方面,对网络学习利用率很低。说明医学生对于网上资源利用率较低,对网络资源并没有很好的挖掘和利用。这与张若愚等[8]对西安市长安区大学城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大学生很少用网络进行学习。
医学生这个群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很好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将来才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开展循证医学。
3.2 医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
大学生信息安全事件频发,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对信息安全进行防范,但最重要的手段其实是大学生自我防范[9]。本次调查显示,医学生对于网友信息具有不真实性和网络容易使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意识较高,但对于网上支付这种与个人财产相关的网上行为却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10]。尽管近年来发生了很多起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诈骗的事件,但本次被调查的医学生仍然认为遭遇诈骗的几率并不高。这说明医学生虽然在网络利用的操作上具备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不足,思想单纯,信息安全意识不高[11]。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调节和控制着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所有思想、欲望、行为和期待,缺乏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使医学生成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受害者[12]。
医学生以后要工作要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其中不乏有患者的个人信息,所以医学生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这其中也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医学院校要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中,通过模拟与演示教会学生对应个人信息的保护[13-14]。
3.3 医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个人信息的获取、分享和利用更加便捷,这为不法分子窃取他人身份信息提供了可能[15-1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信息风险防范能力各条目正确比例均不足50%,可能是因为医学生涉世未深,天性善良,容易轻信他人,加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的情况时有发生[18]。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信息的芜杂和泛滥又给大学生带来了选择困惑,面对风险不知如何处理[19]。医学生遭遇网络安全事件后如何应对和处理的相关教育有待加强,从而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在远程医疗、区域一体化、医疗大数据、医保医疗一体化等领域的驱动下都会高度发展。在此视角下,医学生对网络的利用一定要与职业相结合,培养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对医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医学院校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求社会其他机构参与进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