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与实践

2019-02-14张浩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张浩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文化可以被教育工作者有效利用,培养有文化厚重感的学生。随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渐渐发挥作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路径也呈现多样化,本文主要阐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践路径,为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实践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一以贯之、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这个庞大的智慧宝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针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研究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作用的发挥。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价值研究

首先,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普遍。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都有利于高校思想工作者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民族意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传统文化的灌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例如,儒家思想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引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学生中的方式和方法,能使他们更好地看待学生差异,根据学生个性发展教好学生;再如,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慎独”“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都能直接给学生正确的指引,引导学生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文关怀。

最后,传统文化为构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谐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论是《论语》,还是唐宋八大家的诗词歌赋,传统文化总是能带给现代人人际交往的策略与艺术。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非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敢于、善于利用传统文化,让思想教育工作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并结合现实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彻底发扬。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路径现状

课堂教学是当下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诚然,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在校公共必修课中,开设《大学国文》《中国历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较为普遍,部分高校在公共必修课中开设了《大学语文》。更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则是文科专业尤其中文系、历史系、书法系等部分学科,多为《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史》《唐宋詩词》等专业课程。此外,选修课中有《古代文学经典赏析》等课程,由学生自愿选读。

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另一条途径。许多高校会不定期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报告会、系列讲座、参观考察、展览、文化沙龙、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部分高校还组建了传统文化社团,如孔子协会,诗词歌赋协会等。此外,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之下,某些高校也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系列活动。例如,中南大学在2013年10月12日开始的重阳节庆祝活动,建立了离退休工作“霞满天”离退休网站、“青山松”特色博客等八位一体信息化平台,让130名青年学生组成的学生志愿服务队投身其中,也让他们从中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校园基础设施、建筑风格等环境的建设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辅助路径。许多高校摆放了孔子雕像,如清华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天津外国语学院等。一些高校的图书馆门前、墙壁上刻有古代汉字、古代文人等石雕,如河北大学。河南大学的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校门、大礼堂等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具有明显的古代建筑风格。

新媒体的传播和舆论手段是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以往,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发挥了一定的传播作用,新媒体下传播的快捷和广泛,让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们找到了新思路。各高校团委在开展五四纪念活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时,不仅要求线下的活动的开展,同时对微博、微信等线上活动提出了硬性要求。例如,清明时节在带领学生到烈士墓碑地扫墓的同时,注重新闻宣传报道,组织网络宣传队在线上阅读和转发,把活动的影响力和宗旨扩大到更广大人群。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课堂教学这一渠道不够畅通,收效甚微。面对《大学国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许多学子抱着逃课、旷课、做低头族的放松心态,并未真正从课堂中汲取足够的传统文化养分。加之部分高校教师课堂准备不充分、教学不够严谨等态度,课堂教学不够精彩,学生形成了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类课程”无趣的想法,形同虚设。

校园文化活动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还停留在少数,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起到全面开展的效果。部分讲座、报告会流于形式,考察和展览效果缩水,学生参加跟传统文化相关的演讲和征文等竞赛积极性不高。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缺乏跟进,未能持续进行。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传统文化这一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为了扩招建新校区,将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老校区弃如草履,变为三本、专科、高职院校,甚至荒废。规划新校区时缺乏文化考量,注重视觉的豪华和现代科技元素,忽视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三)高校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改进措施

首先,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式具体化。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要让高校学生被其吸引,首先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具体。研习书法、诵读古诗词、学习武术、京剧、茶艺木偶、皮影、唐装、旗袍等,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具体化,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夯实课堂教学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教育渠道,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选好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提高课本的可读性。另一方面,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打造一支骨干队伍。另外,打造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开发传统文化的网络课程,如慕课等,扩大教育面。

最后,发挥高校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主人翁意识。青年大学生想法多,点子新,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团学组织的作用,开展有创意的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学子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接受。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乏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具有较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引导和辅助这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习,指导其开展跟传统文化相关的课题和活动,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以点带面式地带动其他人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来。

四、结语

传统文化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因此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它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去陶冶、感染学生。在高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保持中国特色、中国元素是必要和紧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这一深厚土壤,在这个基础上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刘舒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蚌埠学院学报,2013(2).

[2]王红燕,赵宗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

[3]胡亚英,王小琴.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J].学习园地,2013(6).

[4]肖朝英,朱亚妮.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学术探讨,2015(2).

[5]孔凡芳.略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J]历史与文化,2013(5).

[6]李宁宁.浅论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4(11).

[7]郭欣,郭玲霞.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学术研讨,2014(1).

[8]蒋莉亚,胡静丽.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老区建设,2013(16).

[9]张东伟.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10]李木子.《礼记·学记》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前沿,2013(20).

[11]乔镜如,吴惠敏.试析《周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启示[J].皖西学院学报,2013(8).

[12]田浩.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

[13]魏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塑[J].教育探索,2014(8).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