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

2019-02-14曹军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贫困村落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基于甘肃省Z村的调查发现,部分村民对特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利用不充分,可以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文化产业、多元合作共赢等多种途径,形成文化产业共同体,推动村落的全面振兴和脱贫致富。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以文化自信为灵魂。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資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已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振兴的动力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是乡村区域范围内具有独特意义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或渗透在村民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俗、“残存”等文化事项或实物,历经较长时期的文化积淀,内涵不断丰富,可以成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但如何认知并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进而转化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有待深入探究。本文在对甘肃省Z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1 调查村落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村落概况

Z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南部,处于青藏高原游牧文化和黄土高原农耕文化的交汇带上。村落人口总计117户902人,均为藏族。村民以放牧和种植为主,从事放牧、种植、打工的家庭分别占56%、81%和18%。耕地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籽、豆类等农作物。种植的农作物多用来维持日常所需,不足的粮食需从县城购买,没有盈余可以赚钱。放牧的牛羊多为扩大畜群再生产,除去每年重要节日宰杀以外,售卖的不多。村落距离公路相对较远,从较高的位置可以一览开阔的草场和耕地,景色秀丽,宛若画卷。村民的生产、生活散发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村里有“药王泉”、温泉,有小溪穿过,水质都较好。近年来有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以西藏、本地县城或周边为主,从事建筑业、服务业或酥油销售、租赁旅游点经营等。全村52%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处于5000元以下,其中近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下。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虽然“两不愁”基本解决,但是离稳定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仍有较大距离。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以Z村特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时间主要是在2019年暑假,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调查问卷样本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88份,有效问卷96.7%,基本能反映村落整体概况。同时还对9位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期获得对该问题相对全面的认识。

2 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特色文化资源是构成特色空间的重要因素,可以提升空间品质,丰富文化内涵,使空间更具特色。但是在乡村文化丰厚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物质的贫困与文化的独特性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当地村民又是如何认知并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呢?

2.1 对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首先需要明确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是什么,其重要性如何,具有哪些价值,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对形成优势文化产业、实现村落全面振兴和脱贫致富所具有的推动作用。调查问卷发现,从知晓率上看,53%的受访者表示对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很少关注,18%的受访者不知道村落有哪些特色文化资源。从价值上看,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可以带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好处,应该积极支持,但仍有7%的受访者对特色文化资源所能带来的好处持疑惑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村民对涉及村落整体发展的特色文化资源利用认识比较模糊,缺乏主动性,平常多专注于个体化的经营方式。

2.2 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受益者认识不到位

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必然会带来村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何利用,谁来利用,尤其关涉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特色文化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调查中发现,有51%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村民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分别有18%、20%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有1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受益者认识不到位,容易使村民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内生动力的缺乏。从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主导者调查中同样可以发现,1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实现合作共赢,9%的受访者不清楚应该由谁来主导,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缺乏信心。

2.3 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存在依赖心理

对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重要性缺乏准确地认识,往往在实践上会导致特色文化资源未能合理利用,突出地体现在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上的依赖心理。其实质是内生动力缺乏的表现,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开发企业等外界力量的支持。在精准扶贫被视为地方政府“头号工程”的要求下,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地方政府等多种力量在此聚集,为实现村落的整体脱贫而不懈奋斗。如果村民的内生动力难以激活,村民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就使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集体行动”难以达成,村落集体经济发展就会凝滞不前。

3 实现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精准扶贫战略实践中,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对于实现优势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整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展现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品牌,而且对乡村旅游业、现代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3.1 转变思想观念

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特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和区位优势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对其进行客观的认识。其一,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往往具有重要的价值,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挖掘,具体方式包括参与式观察、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议等,以此可以探寻和确认当地的特色资源。其二,转化特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本身并非生产结果,必须经过产业化和市场化才能转化为产业资本和产品,才能为市场接受而焕发出活力,主要通过对物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修建、改造、恢复和对非物质性文化资源的体验性开发利用、现代化技术应用、物质性载体展示等路径实现。其三,重视文化独特性。乡村文化的差异凸显了特色的文化魅力,是构成乡村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所在,是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共同体的基础。

3.2 发展文化产业

贫困地区产业资源相对不足,但特色文化资源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产业化是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特色文化资源品牌效应的关键,可以显著提升特色文化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一方面,每一種资源形成的产业都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单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链式发展,从而激发村民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调动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言之,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利用可以加快乡村文化振兴和整村脱贫的步伐。另一方面,以主导性的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必须打好绿色牌、特色牌,这样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才能找寻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全面脱贫致富的着力点。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出发点重在地方性特色,要结合该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影响要素,准确研判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路径和方向。

3.3 多元合作共赢

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中,要合理利用地方政府、开发企业、社会组织等支持,倡导多元参与的合作共赢机制。其一,厘清多元参与主体的关系。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中,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尽可能发挥多元参与主体的独特作用,让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民等参与主体能够形成“协商式”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把充分利用好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作为合作的基点。其二,厘清多元参与主体的角色。地方政府往往扮演倡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主要职责在于倡导合作、达成共识、制定政策、构建机制等。开发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可以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和帮助。村民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参与等方面具有“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可以优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其三,实现不同经济要素的合作与流动。合作有利于重新整合要素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促进要素间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从而实现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建立“共赢”的大市场。

4 结语

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因其所处的环境而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点,使其成为宝贵的精神或物质财富。在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贫困村落亟需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依托,是撬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核心在于构建多元合作共赢机制,根本在于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实现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长期经济欠发达的贫困乡村才能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稳定脱贫。

[参考文献]

[1] 方坤,秦红增.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文化自信:内在理路与行动策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2] 王业强,张璐璐,孙硕.特色小镇及其文化资源作用—以达沃斯小镇为例[J].开发研究,2019(1).

[3] 李佳.从资源到产业: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J].学术论坛,2012(1).

[4] 曹军锋.旅游扶贫中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主体参与研究—以甘南州香告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