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2-14曹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曹虎

[摘 要]伴随着我国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高校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园林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特点,通过借鉴企业的工作模式,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改革思考,以期对相关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园林行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社会企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我国高校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根据行业企业对园林人才的实际需要,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能够与企业互动对接,不断增长业务知识和技能,拓宽眼界,开阔思路,并深入了解企业在项目管理、制度规范、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进而实时进行实践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1 社会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的特点

高校的园林专业设计课程不仅包含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模型制作、园林艺术、景观生态学、植物造景等,还包括Photoshop、AutoCAD、Sketchup、Lumion等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另外,园林设计师同样需要对美学、心理学、哲学、宗教、社会学、人文等学科进行涉猎与研究。事实上社会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地掌握各种规划、设计、绘图等的专业型人才。

因此,高校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实时关注企业的需求,而企业更加需要的是具有团队意识的、综合素质强的学生,这也就成为了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现代城市环境建设中,大部分工程都需要规划、风景园林、建筑的多学科的团队合作,这就需要园林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团队协作,高效地进行规划设计工作。这也对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借鉴企业工作模式

以衡水学院青年教师“三年培训工程”为契机,笔者重点从自身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以及人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对知名行业企业单位、兄弟院校的先进做法进行了交流学习,现将具体收获总结如下:

(1)企业设计管理规范化、设计制图标准规范化、考核标准化、项目管理规范化;(2)企业人员分工明细、岗位职责清晰;(3)企业组织或参与行业交流、内部培训交流常态化;(4)企业注重项目考察,互动交流;(5)企业同样注重校企合作、注重人才培养;(6)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7)其他相关院校实习实践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3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课程教学融入企业的设计管理制度及行业标准

通过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将其融入日后的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引;将企业设计管理制度及标准等企业的先进做法如:设计管理规范化、设计制图标准规范化、考核标准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等,重点将这些内容与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融入课程教学,对课程建设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教学工作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实习实践途径与方式的创新

目前大部分园林专业的外出考察实习通常为集体外出7-10天,分别去各个现代或古典园林、园博会等公园,采用的方式为教师带领学生的方式实地走访讲解实习。实际上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做法,比如园林学生外出实习8天时间,其中4天可以采取参观设计公司、听设计总监讲座、互动交流、考察实际项目并现场交流的方式,具体做法是这4天每天去到一家设计企业,上午学生先参观公司,然后听取两位总工或设计总监的讲座,每人约2小时,并进行互动交流,下午由企业设计师带领参观一处企业完成的项目,并进行现场讲解交流;其余4天为常规考察实习方式。这一模式的改革实施可以增加学生与一線企业设计师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加学生对今后工作的认知,对学生起到引领和启发的作用。

3.3 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关于校企合作,企业同样注重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高校园林专业目前现有的做法是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而有的知名企业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促使校企合作的模式更加深入,比如企业引进重点大学的知名教授,与大学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等,在企业教授参与企业方案评审、项目管理等工作。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企业总工、设计总监进课堂,与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参与指导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例如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课程,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与企业总工或设计总监一起备课,企业总工或设计总监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制订出符合实践项目操作流程的课程计划,在具体实施阶段企业总工或设计总监给予全程技术指导,并对中期和末期的方案评图进行现场指导,听取学生汇报。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学校开展的校企联合的方式,使企业总工、设计总监、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园林设计的每一个流程中,通过全流程参与,切身体验项目前期接洽、准备、策划、设计、施工等具体工作,增加学生对实际项目具体实施流程的全面理解,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3.4 引入企业考核制度

高校园林专业毕业生通常很难满足企业的考核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善于思考、语言表达清晰、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就需要借鉴企业的考核制度,以此来提升高校园林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尽可能地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企业的考核制度具有制度化、分工明细化、考核量化、科学化的特点,企业不但考核设计师对专业知识掌握,更注重设计师对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的考核,课程教学通过借鉴和融入企业的考核标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交流培训会

企业组织的行业交流培训会已经形成常态化的趋势,其特点是行业交流、内部培训交流常态化。企业通过这一方式对团队进行能力的培训提升,使得团队整体对行业最新动态有了最新的掌握。这种模式对高校课程教学同样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比如园林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实时增加行业最新动态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行业发展,并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行业交流会议,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3.6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针对企业人员分工及岗位需求的详细情况,企业人员分工明细、岗位职责清晰,更加注重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高校园林专业学生最为缺乏的能力。学校内的课程大部分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设计,而且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汇报能力的要求不高,实际上在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则完全不同,企业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因此,高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通过校企联合、引入项目实习等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4 结语

通过吸收借鉴企业管理工作模式、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行业交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性指引,明确了以后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改革的方向,希望相关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可以将上述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付诸研讨与应用,以期为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