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的问题与对策

2019-02-14刘宁刘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对策

刘宁 刘芳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微商也快速成长起来,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模式选择中,微商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选择的新途径。本文从当前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心理资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微信用户的快速发展,微商也快速成长起来,成为继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之后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因为微商进入门槛低、成本低、支付灵活,吸引了很多人从事微商行业,其中也包括在校大学生,从实践来看,在校大学生是庞大的微信使用群体,对大学生的微商创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校大学生微商已成为微商创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大学生从事微商行业也被认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新途径,在许多高校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途径。

对于在校大學生微商创业的现象,公众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有些人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有些人却不赞成在校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由于微商本身的平台发展还不够完善,营销方式相对被动单一,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经验,对市场和社会缺少了解,投身其中,容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和问题。因此,探讨和分析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并为大学生微商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常见问题

1.1 角色扮演失调,导致角色冲突

社会学理论认为,角色就是与某种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期待,角色冲突则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的主要角色是学生,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资源,身上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大学生做微商,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应该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国家和社会支持大学生微商创业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在学有余暇的时间从事兼职活动无可厚非。现实中一些选择微商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动机上受到经营利润的诱惑,存在赚大钱、发大财的错误观念,在时间分配上面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微商活动中,占用了正常的学习时间。有的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有的熬夜和客户交流,课堂上睡大觉,导致功课跟不上,甚至产生厌学和退学情绪。如果把学习当成创业的附属品,无疑是舍本逐末,没有弄清楚学生才是其首属角色。

1.2 缺少规划,盲目跟风

微商创业具有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作微商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当一些大学生看到周围有人做微商赚了钱,或是有人鼓吹,就盲目跟风加入其中,幻想着日进斗金,轻松赚钱。既没有做好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基本的营销学知识,缺少必要的营销调研、环境分析,更谈不上对营销策略的思考。在对市场不了解的情况下,当看到别人卖什么赚钱,自己就选择卖什么,在营销方式上也就是刷朋友圈,复制粘贴产品信息,不懂得创新,不懂得顾客需求,这样的创业,其结果可想而知。一些大学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盈利甚微,有的还影响了与朋友圈中朋友的关系,招致厌烦,最终导致心理受挫,甚至一蹶不振。

1.3 欠缺创业必备的心理资本,成功率低

选择微商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少,但有的创业成功,有的却经营不下去,有的却一旦经历失败就轻言放弃,究其原因,和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系,即是否具备创业的心理资本。创业者应具有坚毅、乐观、诚信和善于沟通等品质,应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战培训的磨练,才能增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而现实中有的学生不注重产品的质量,受不良价值观影响,一味追求金钱、利益,经营过程缺乏诚信;有的学生在创业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缺乏坚强和刻苦的意志;有的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习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无视客户、微商团队、学校、银行、产品提供商等各方的诉求,导致商业运营进行不下去;还有很多大学生在微商经营过程中只会利用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沟通,而在现实社会环境下却无法开口,实际的沟通能力还比较欠缺,与客户、团队成员、产品提供商等的沟通不足,必然影响到实际的创业效果。

1.4 相关法律知识不足,导致违法风险

在校大学生相对单纯,容易被外界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在创业过程中,所有创业者都应该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开办和经营企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有的大学生对相关法律却不甚了解,甚至误入传销陷阱。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知之甚少,对管理制度、劳资关系、人身保险、产品质量、知识产权、正当竞争等法律问题多数大学生也是一知半解,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往往很难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触犯法律而不自知。

2 在校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2.1 政府层面

随着政策规范、外部监管的加强,微商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品牌化。在此环境下,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强微商的立法监管,推动微商行业的形象重塑和洗牌,改善微商创业环境,给予大学生微商创业更多的政策支持。

2.2 学校层面

2.2.1 开设创业课程,渗透创业心理培养

学校应对大学生在微商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积极的引导,应进行相关创业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认知,可开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大学生参与微商创业的学习体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学校也应引导大学生重视学业的完成,遵守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在保证学习好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开展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微商创业活动中。学校协助学生做好微商创业规划,减少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盲目性,可引导学生对有意向的创业项目进行调研,对当前的市场行情、预期的前景和投资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投资回报率都应有充分的了解,进而增加微商创业成功的概率。此外,开设诸如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之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营销技巧和沟通能力。在进行创业知识教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培养,润物细无声,在其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实现其积极心理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学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大学生微商创业提供保障,对那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微创项目按照一定的政策提供相应的支持。

2.2.2 举办创业心理辅导讲座

邀请社会上、校园内创业成功人士、心理专业教师开办讲座,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辅导。介绍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创业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传授应对挫折的积极方法,帮助大学生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创业心理能力。

2.3 個人层面

2.3.1 正确认知自我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因此应做到认识自我,量力而行,确认自身适合创业的情况下,创业过程也要妥善处理好学业和创业的关系,协调好角色关系。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积极挖掘自己的创业潜能,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2.3.2 端正创业的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提升创业心理资本

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和资源来选择产品,树立远大志向,做好长远规划。正确看待微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用乐观的态度看待经营中的问题,自我激励,相信自己能够借助一切资源解决。

2.3.3 加强创业专业知识学习,把握政策动向

大学生在微商创业过程中应该加强学习,完善相关知识。不仅对与微商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还应多学习营销学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树立创新意识、顾客满意观念,才不至于盲目跟风。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该时刻关注政府创新创业政策的变化和动向,善于把握机遇,具备敏锐观察力,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孙立平.社会学导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磊.大学生微商创业:风险及规避[J].法制与社会,2018(11).

[3] 刘超.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公共政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02).

[4] 曹思远,邱智燕,李友朋.在校大学生微商从业的合理性因素分析[J].新西部,2018(08).

[5] 唐金带.大学生微商创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9(09).

[6] 李欣纯.夏雪莲.史添羽.大学生微商创业风险与防范探析——以江苏大学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9(10).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