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节校本化的整体建构与实施策略

2019-02-14周玉娟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本化艺术节实施策略

周玉娟

【摘要】 艺术节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不过活动的开展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根据学校的学情来整体建构和精准地实施,需要去调查和分析以及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艺术节活动来综合实施育人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节;校本化;整体建构;实施策略

校园有了艺术,才有生动的灵气。我们学校的艺术节已经开展有7年了,每一年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每一年也都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出现。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在下一年的计划和方案中对上年艺术节活动中涌现的问题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我校的艺术节从活动的目标、内容、表现形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悄然地改变着,孩子们在学校艺术节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艺术素养。

一、活动目标的改变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这是2017年我校艺术节活动方案的目标设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艺术节的活动,让艺术融入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通过交流“我的艺术生活”、评选“艺术之星”、展示“我们班的艺术作品”及校级艺术精品展示交流等艺术节活动,提升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

经过当年艺术节的活动,我们发现,在班级艺术作品展示中,由于歌舞表现形式的得奖率高、表现效果也好,同时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也较为容易操作,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选择歌舞的形式,整个学校展示的舞台没有呈现形式的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性。所以,我们在2018年的艺术节的方案中对活动的目标进行了调整。

2018年艺术节活动目标:

1.融通各级综合活动、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及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2.通过“我的艺术生活”的开展,学生能主动关注身边的艺术,从而提升对艺术的热爱及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3.通过“班级艺术作品”的开展,提升师生的艺术表现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

通过上面两年目标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后者的方案中更加关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切身感受;更聚焦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的体验与发现,勾连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更注重艺术学科和其他校园活动的融通创新;更强调每一位师生的动态成长,逐渐形成符合我校的学情、校情的艺术节,打造具有东小文化的亮点,初步形成校本化艺术节的特色,提升了师生的校园生活的品与质。

二、活动内容的改变彰显班级文化的建立

2017年的方案中,活动的内容包含4大块,具体如下。

1.我的艺术生活

每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艺术生活。交流形式不限,内容可以是自己艺术专长表演、艺术作品展示及艺术学习成长经历介绍等。

2.评选各级“艺术之星”

各班在开展“我的艺术生活”展示交流活动中,评选10名班级“艺术之星”,并推荐其中的5名参加年级展评。各年级评选10名年级“艺术之星”,并推荐其中的5名参加学校展评,最后由学校评选10名校级“艺术之星”。

3.我们班的艺术作品

每个班级的艺术作品必须由班级全体学生参与设计、创编及展示。艺术作品的形式不限,内容能展现东小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每个班级的艺术作品均可参与学校艺术节活动的展示。每班展示限时5分钟,同一年级各班艺术作品的形式盡量不要相同。

4.艺术精品展示

开展校级艺术之星、艺术社团、教工艺术作品展示交流。

方案设计的初衷,我们考虑的是四个层次的展现,里面既有个体,也有班级集体的,还有年级层面,甚至是校级的,最后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最终是想要达到由艺术节活动来逐渐改变师生的生活,提升大家的艺术素养。在当年的活动评选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我的艺术生活”评选中,低年级的学生在交流中,由于语言能力的局限,花费的时间较多。二是“艺术之星”的优秀选手每年依然是那么一些,没有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舞台和展示机会。三是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为表演主题和班级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无法进一步确定。

针对三大问题,我们在2019年的方案中对活动内容修改得更加具体清晰。一是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低年段的艺术之星在“艺术与我”的介绍的时候用“自然”——“少讲、多展示”的方式,具体到介绍2分钟,展示3分钟的规定;二是把一直占用校级艺术之星名额的同学上升为艺术明星的等级,用空出来的名额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涌现出来;三是鼓励更多的班级用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来参加“班级艺术作品”的展示。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前期班主任艺术节的相关培训学习中加强与艺术老师的交流,引导孩子们运用日常艺术教学所学的内容,再融合班级综合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来巧妙地嫁接起来的,艺术地去表现班级的作品。每个班级要各擅其能,多角度地去思考准备。孩子们因为有了日常生活的积累,他们的表演不是无从入手的,也不是苍白无力的,他们有主题、有抓手、有积累,缺的是老师的指导和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些都可以通过老师有目的地去渗透、去激活、去斟酌运用。

孩子们在一个月的“艺术节”时间里畅谈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并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艺术生活,有介绍艺术社团活动的,有展示乐器演奏的,有载歌载舞的,有泼墨书画的,还有展示心灵手巧的;通过全员参与和层层选拔,涌现了一大批班级艺术之星、年级艺术之星和校级艺术之星。“班级艺术作品”更是凝聚着东小36个班级每位孩子的艺术创造。从主题的选择、表现形式的确定、演出服的准备,再到道具的精心制作,一次次彩排与改编,东小的孩子们既是编剧,又是演员,更是导演,“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艺术节”的主角。在艺术节的活动中,一些班级的文化气息尤为突显,生动地激活了学生把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活生生的生命状态,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的快速成长,班级文化氛围也在逐渐地养成。东小的艺术节不仅属于学生,也属于东小的老师们。校园橱窗中,呈现了教师的摄影、书法、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引得学生们驻足欣赏;舞台的展演中也不乏老师们的身影。

三、表现形式的融通与创新

无论是个体的“艺术与我”还是整体的“班级作品”的表现形式,学校从前些年单一的歌舞类作品过渡到2019年出现的音诗画、情景剧、服装秀、超级变变变、快板、乐器齐奏与朗诵、标志性造型、书画手工展示、武术、自制乐器演奏、合唱、歌曲联唱、师生快闪等形式,大大丰富和开阔了师生们表现的形式,呈现了良好的、多元化的、与学生校园生活勾连的趋势:有静态的艺术作品展示,也有动态的艺术作品的展示。36个班级的全员参与,既体现年级综合活动的主题,又表现师生日常的教学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整合,还融入艺术学科老师的学科特长,同时也巧妙地凸显班级学生学情和日常社团活动的元素,更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距离。拿今年班级作品突出的四5班和四6班来说,两位班主任老师都来和我商量班级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我和他们一起分析班级的情况,其中姜老师说道:“我们班的学生大都居住在运河的南面。”我就顺势说:你们年级的主题是——家乡的变化,可以围绕运河文化来展开。还有一位是6班的周老师,她说:“我们班的学生好动,精力旺盛。”我就开玩笑地说:“那我们就改改唱跳的方式,用跑吧。”故而就出现了今年的“跑造型”的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当然,评价的方式也是如此。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与开放

首先看2017年的评价方案。

“艺术之星”的评选,班级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办法由各班自己确定,评委由本班学生、班主任和艺术老师担任,评出班级“艺术之星”10名。年级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办法由各年级组自己确定,评委由各班文艺委员、班主任和艺术老师担任。然后评出年级“艺术之星”10名。校级展示交流活动评价办法由艺术组确定,评委由各班文艺委员和学校艺术老师担任。最后评出校级“艺术之星”10名。

艺术之星活动评分表

编号 作品名称 自己作品 艺术性强 主题突出 形式新颖 合计

1 ☆☆☆ ☆☆☆ ☆☆☆ ☆☆☆

2 ☆☆☆ ☆☆☆ ☆☆☆ ☆☆☆

班级作品的评选也是如此。从2017年的学生评委的赛前培训中,低年级的学生评委说用数星星颗数的方式更易懂更方便,故而在评判标准制定时我们采纳了学生的要求,一直延伸到了2019年的家长、学生、老师评委的多元资源的邀请和开放实施,我们看到了东小的艺术节在评价中关注了艺术学科的要素的运用、表现力的多元,以及与自己生活内容综合融通的思考,同时更是注重了作品中蕴含的创新能力的培養。东小的孩子们在一年又一年的艺术中拔节生长,在自我成长中充满艺术。有些优秀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学科比赛来锻炼自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突出,而没有学习优势的学生通过“艺术节”小学阶段六年活动的参与同样也能达到锻炼自我的机会。艺术节也让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们变得爱整体思考了、变得善于发现美了、变得更加大方自信了;他们看得多了,评价的价值观也会变得更多元、更灵动……

【参考文献】

[1]于平. “逐梦新时代”的中国舞剧艺术[N]. 中国艺术报,2019-08-19(003).

[2]梁海燕.与时代光彩同步——观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侧记[J].新世纪剧坛,2019(04):4-8.

[3]刘晓.论城市艺术节节日观的形成与发展[J].理论学刊,2019(04):135-143.

[4]付彪. 艺术节不应是“生态劫”[N]. 江苏经济报,2019-07-09(A02).

猜你喜欢

校本化艺术节实施策略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