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2019-02-14方维斌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方维斌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教育部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

一、前言

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应用,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理念最早出现于2014a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意见》中,要求各学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科特征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各项素养与能力,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意识、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学生成长的必然需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征,明确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具体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自主发展及社会参与三部分,分别代表理论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初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如下。

(一)理论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初中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及本质。

(二)能力与方法

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信息技术学习观念,促进其可持续发展[1]。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具导向性与有效性,降低学生的知识学习难度,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初中信息技术中的情境教学法主要用于课前导入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故事、图片、视频或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比如在进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同学们在观看后可以向老师表达一下你的看法。”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的多媒体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学生观看后,纷纷对多媒体作品产生较大的好奇。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多媒体作品:“刚刚老师展示的内容为多媒体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它将班级活动中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整合在一起,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活动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多媒体作品凭借上述特征,在教学、产品介绍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对多媒体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多媒体作品的播放,引发学生对其的研究欲望,实现有效的课前导入。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进行“走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时,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前为学生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何时诞生?它的发明者是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体验教学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采用体验教学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联系在一起。目前应用的体验教学法包括演示体验和深化讨论两个步骤。

在演示体验环节,教师大都自己进行操作流程的演示,学生只需要观看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演示操作的机会交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这一课为例,图片获取是基础内容,教师可以事先总结获取图片的方法,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展示一种图片的获取方法,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在深化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讨论的课题,使学生在深化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为学生的知识内化与深化提供帮助。以“获取图片”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学生按小组展示获取图片的方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获取图片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获取方法的优缺点,并要求学生通过演示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会在分析所在小组获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其他图片获取方法的演示和分析,保障知识学习的全面性;通过对不同获取方法的对比分析,学生掌握了图片获取相关知识的本质,还可以培养对比思维,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项目教学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是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充分体现,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基于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通过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引领法,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项目,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应用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就任务驱动法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任务目标。以“编辑音频素材”这一课为例,音频素材的获取是基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掌握音频获取的方法,并利用分析的方法进行音频获取实践,各小组需要对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利用教材和互联网学习资源,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项目引领法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信息技术项目,要求学生独立或者按小组完成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项目难度的合理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保障项目的可操作性,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网站制作”这一章节的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以“校园网站建设”为主题的信息技术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校园网站的设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内化信息技术知识,并查阅相关知识和成功案例,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视野的拓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的生活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也要求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生活教学法的应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的培养。比如,在进行“文字处理与应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根据本章课程所学的知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者自己写的作文进行文档设计与制作。这一练习内容可以将学生喜欢的文章或自己的作品以另一个形式展示出来,有效激发学生的操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迁移,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课后拓展环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设计实践活动的流程,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和生活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制作动画作品”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校园文化节的契机,组织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进行校园文化节宣传动画的制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课堂练习,真正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涵盖文化素养、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識理论、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生活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书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才智,2019(04):151.

[2]焦立新.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J].科技风,2019(03):40.

[3]张明亚.例谈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3):36-37.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