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02-14张文选
张文选
【摘要】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弱,缺乏一定的问题意识,不知道如何提问。因此,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接着重点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承担起创新的使命。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当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时,应该及时给出相应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巩固知识体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提升初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往往处在同一层面上,两者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习开始的起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相应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好历史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非常好奇、好动,具备巨大的潜能。由于历史学科中所包含的问题比较多,范围广,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可当前学生的好奇心理正在逐渐淡化,思维被固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无法主动地想象问题,不利于培养创造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历史问题[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设置情景式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将外部和内部的知识逻辑相互结合在一起,然后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帮助初中生发现问题,并运用自身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按照教学目标筛选出比较复杂的信息,创建出一个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情境。例如“史料创设法”,就是利用图片、物品和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历史学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内容去编辑各类资料,创建情境。以秦朝的兵马俑为例,提出问题:“这幅画在秦朝时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现象?”接着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思考,学生通过图画,可以联想到商鞅变法,将兵马俑的宏伟同当时的人力、物力等结合在一起[2],在此基础上,联想到秦朝的暴政,掌握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从外到内进行分析,了解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发现历史的真谛,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
(二)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带动整体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就要构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会压抑学生的提问兴趣,使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共同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教师也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统计工作,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都记录下来,并且主动同他们一起交流。例如,對于皇太极的评价,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讨论空间,让他们结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评价这一人物。有的学生认为他有许多错误,如抢夺皇位;有的学生持反对态度,认为皇太极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夺得皇位。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不要贸然打断和批评他们,也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束缚他们,而是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物。
(三)设置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初中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是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从本质到客观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同自身的思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他们在头脑中构建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以后,就需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问题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新航路开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呈现出相应的材料,即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3]。这时候,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些问题,如“新航路是如何开辟的?”“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有哪些不同?”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整体认知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接着突破原本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沿着相关的线索探究下去。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探讨。
(四)设置讨论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引导学生提问,让他们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例如课前的个人笔记,课堂上的开头提问,小组讨论问题等,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一些全新的设想。例如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出一个大纲,让学生阅读材料以后提出一些问题,将其整合在一起。如“尼德兰革命是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为何不是近代史的开端?”[4]教师将这一问题作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出相应的答案。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查询资料,然后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效衔接在一起,实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初中生可以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历史课程而言,教师要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采用创造性、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光举.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J].读写算(教师版),2016(28):223.
[2]吴成贵.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39.
[3]余玉梅.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6(02):214.
[4]刘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中),2018(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