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2019-02-14卢燕玲
卢燕玲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从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出发,让学生感悟历史文化精髓,陶冶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为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策略
历史具有奇妙性、神秘性、矛盾性,在每一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上都有不一样的文化印记,它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沉淀,也是对先人生活实际的一种记录,探寻历史的文化与精神是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最根本的初衷[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又可以让学生形成完善的心智和高尚的灵魂,还能让学生获得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文精神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探究人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对人的尊重和重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2]。
(一)历史具有时空性
对于历史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形成的过程,又可以深入发现历史的真相,并探寻人类历史文化的价值内涵。
(二)历史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人文文化的沉淀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知道人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让学生本着以人为本、对先人文化的尊敬态度学习历史。
(三)历史是哲学的、矛盾的,也是发展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可以让学生深入感悟历史文化,又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从特定的历史场景出发,结合历史时空要素客观评价,并可以以正确的价值观评价历史。
(四)历史具有感染性和传承性
对很多历史精神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求索品质,可以在秉持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历史真相,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历史课堂。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从历史的时空性分析,它是我们生活的昨天,是昨天一切生活以及人类活动的文明印记。所以,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历史;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将传统的“讲授性”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模式。
2.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尽管学生是整个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是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不发挥作用,教师是课堂的整体主导者,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发挥出应有的引导、启发作用,才能使学生更轻松地了解历史,运用正确的方式去探究历史。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利用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历史矛盾和冲突,并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其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究历史,在学习探究中逐步培养其人文精神[3]。
(二)培养策略
本文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进行分析,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抛出历史命题。通过还原特定的历史情境,学生能结合历史事实发现历史价值,所以情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有帮助。例如,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幅汉人剃头的图片,并在图片上附上说明,即清朝初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对汉政策,抛出历史问题:“还原特定的历史时空,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2.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历史总是矛盾的,只有体现历史矛盾性,才能让学生在分辨是非中发现历史价值,培养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辩证,释疑解惑。可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教师担当裁判,不参与辩论过程,让正反双方就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阐述,以客观史实为基础,就事论事,针对问题进行辩论,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找到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结论。
3.分组辩论问题,划定人文精神培养的“三大步”。可以根据历史命题,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辩论几个历史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历史问题需围绕历史命题,而且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层是分析强化专制皇权的政策,例如“分析自秦朝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各朝各代为强化专制皇权都实行过哪些政策?”第二层是分析强化专制皇权的政策的利弊,例如“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這些政策对当时的社会中低层人民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第三层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人文精神视域下,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探寻历史价值,吸取历史经验?”
4.教师总结,明确思路。双方就如上的三个问题辩论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总结,因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总结的点应集中在事件的历史价值,对人的历史价值、尊严和命运的维护上,主要包括“专制皇权下上层皇权拥有者、士大夫基层和底层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在皇权专制时代的价值”等等[4]。为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可采用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知识点的方式,罗列问题的同时也列明知识点。
三、结束语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其次是要采定科学、细致的方法和策略,利用历史知识的特点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结合史实资料还原历史真相,探寻历史价值,培养其人文精神。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培养策略还需要各位高中历史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泳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8):156,275.
[2]徐敏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3X):4-5.
[3]闫秀洁.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基础教育论坛,2018(13):45-46.
[4]马军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