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9-02-14孙田静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课前预习语文教学

孙田静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上,课前预习无疑是一把学习语文的“利器”。在小学的各门学科中,语文主要以学习语言文字作为推进的学习方式,其预习的效果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以小学数学为例,鉴于数學学科新知识的接受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获得一种教学前的准备,但是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则能够让学生提前获得大部分的新知识,在这样的课前准备状态的驱使下,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朝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习惯培养

预习,简单点来说就是预先学习。小学语文学科的提前预习更像是一种习惯的彰显,它具有更多的课前准备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有较好语文预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都能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前预习不应该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应该是基于一种内化型的习惯性行为。为了实现这种目标,就要求学生不断进行预习强化,直至形成习惯。

一、课前预习要有明确的预习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有很多学生其实并不知道应该怎样预习。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编著的新颖性提升,很多孩子一拿到语文书便开始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有了最初的印象以后当再要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觉得已经预习过了。还有的学生认为预习不需要太多的书面呈现,于是容易心存侥幸简单预习甚至不预习。基于这种种原因,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也不一定有统一的预习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所要考虑的学情就会变得复杂。既然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就统一一种明确的预习方法。例如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里,就是给学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预习方式。

《秋天的雨》这一课是将秋天雨的特点用多种比喻的方式表达出来,写出了秋天的雨是大地的丰收,是小朋友们的欢乐。在本课的预习中,除了传统的标注自然段,考虑到部编教材在生字的设置上不再加注拼音,所以要为学生提出更明确的要求。例如,在本课中共有11个只需要认读的生字,13个需要掌握的生字,文本中标注出来带拼音的生字一共是15个,这就说明大约还有9个生字是没有注音的,那么,课前运用新华字典或者其他途径获得所有生字的读音就是预习必须要解决的内容。解决完读音的问题后,就要求学生找出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生字,并且在文本中画出生字在课文里组成的词语,同时在该词语旁边抄写一遍。通过这样明确指令的预习方法,学生便能更具体地落实课前预习的内容。

二、预习时要有具体的分类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为了让预习更有效,教师在布置预习的时候要有具体的预习任务。但是考虑到课前预习毕竟仅仅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所以不能过于苛责学生,特别是针对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对预习要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以能够实现不同的预习效果。例如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里,教师就选择了因材施教的方式分类规定预习任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这幅宋代的名画,三年级的学生了解的并不太多,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用这样一幅名画体现人民生活场景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之前,就要求教师制定出不一样的预习目标。例如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应该指导他们在预习的时候重点掌握好文本内容,即标注出自然段解决生字词的问题。而对于程度稍微好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网络上再查找一些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史实资料。针对语文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则应该指导他们向更深的层面探索,即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关注《清明上河图》中体现出来的中华传统节日。

三、要将课前预习作为一种习惯

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形成习惯都很可能会功亏一篑。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本书中涉及的阅读类文本一共是27篇,也就是这种阅读类的预习方式应该是有27次练习的机会。在心理学研究中指出,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一般需要21天,那么对于27篇语文课文的学习,绝对不止27天而已,而要涉及更长的时间。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不需要用一册书来强化,学生就能够养成这种习惯。可是,怎样才能让教师意识到这种习惯已经养成?下面,以《我们奇妙的世界》为例,来探究这种预习习惯养成的表现方式。

《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主要通过日常事物的描写来体现世界的无穷,鼓励人们积极地去寻找。在这篇课文里,涵盖的段落比较多,特别是第二段以“——”结尾,无疑会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能不能留意到这个段落的独特就是预习习惯是否习得的一种表征,也就是说一般养成的习惯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本课的生字也比较多,在需要认读的10个生字中,有一个标准成蓝色的生字“模”,对于已经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会自觉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多音字,而且能够通过工具书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般已经养成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语文程度非常好的学生,他们会主动地去查看课后习题的安排。比如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有一个“小练笔”的环节,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就能够主动提前思考,甚至简单书写。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习惯,是在语文课堂发生之前应该先要进行的准备活动。而这种预习习惯,只有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才能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宋荣.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甘肃教育,2018(22).

[2]秦明辉.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课前预习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