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9-02-14费敏
费敏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为众多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实现了质的飞跃,教育领域也应当如此,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小学阶段对人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阶段学生能否养成较高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人才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微时代”,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微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为了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必须要突出学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不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同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可以借助微课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也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信息课程,探析了笔者学校采用的浙江摄影出版社版本教材在微课领域可以采取的优化措施。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意义
(一)顺应小学生认知新鲜事物规律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高年级的小学生自制能力仍然比较差,极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因此专注程度较差。微课时长较短,在小学生对课程丧失耐心之前便会结束课程,学生通过微课了解信息技术时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会一直以良好的姿态面对课程,确保学习效果。以笔者的实践教学为例,用微课进行信息课程教育后,学生对于不同模块的知识点掌握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概念理解,经过微课学习后,小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认知更加深入。
(二)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不同,同样是信息技术,有的学生会很快理解并把它运用到自己上网实践中,有的学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消化吸收。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为了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也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老师在课堂中会按照大部分同学接受知识的频率进行课程的讲解,这就使部分接受事物比较慢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微课的出现能够弥补这个缺憾,即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对信息知识进行全部消化吸收,学生也可以在课下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盲点的补充学习,让学生在家中借助计算机设备观看微课,重复学习课堂内容,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养成良好习惯
微课与信息教育深层次融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已完全充分掌握的同时进行预习。此外,微课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看课程的时间,并且同步完成老师公布的任务。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面对微课中知识盲点和难点,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老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这种方式能够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浙摄影版教材对于Scratch的编程进行了简单讲解,部分小学生会对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尽管课堂上讲解的深度和时间有限,但是小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一步探索,并且利用自己家中的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
(四)减缓教师压力
在小学教师队伍中,信息老师在数量层面与语文等其他文化课老师相比处于劣势位置,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一个老师承担着整个年级的信息课程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对于相同的内容,老师会在不同的班级进行重复讲解,加大了老师的课程压力。信息老师从自身专业素养出发,根据教材同步上传相应微课,让课程资源实现同步分享。这就使老师只需要对相同内容讲解一次,不同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回放同一个课程,这极大地降低了老师的教学任务压力,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微课完善领域。以笔者的实践教学为例,笔者承担着五、六两个年级共十个班级的信息课程,对于同一节内容,笔者需要在每个年级的五个班级中重复性讲解,而微课只需笔者录制一次便可实现多个班级的共同分享,避免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疲劳状况,确保课程质量。
二、微课与小学高年级信息课程融合问题
虽然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微课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在信息课领域也开展了微课教育探索,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教学效率无法保证
微课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课程的学习和回顾。但是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自制力仍然较差,学生即使打开微课讲解界面,注意力也有可能并没有完全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没有老师的统一引领,很多学生把微课当成任务,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微课,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此外,小学阶段把这些课程放在教学的辅助位置,一般一星期只会有一节信息课,课时少,意味着课堂上讲解内容有限,倘若微课的教学效果又无法保证,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难以提升。
(二)知识碎片化问题
微课是以学习主题进行不同课程的划分,为了将课程时间尽可能缩短,一个微课只对一个主题进行讲解,而且不同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学生在通过微课进行信息知识学习时,没有接受系统课程的教育,微课只是对不同部分知识内容的介绍,这使信息技术被划割成不同的小片段,学生没有对信息技术产生完整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整体框架缺乏基本认知。为了让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产生整体理解,老师必须要对微课深化改革,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课后问题的功能,突出综合性问题的作用,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对这些知识有系统的认知。
(三)课程设计不科学
在小學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在微课开发层面具有较高的专业优势,但是优势也仅局限于技术领域,课程目标的设立和学习主题的明确与文化课的老师相比具有较大的劣势。这就使得在信息课程层面推广的微课有可能存在科学性的漏洞。这个问题在我国全国小学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是信息课程借助微课确保教学效果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信息老师在课程设计层面要向文化课老师学习,通过科学的目标和严谨的主题设计让微课充分发挥其功能。
(四)教学整合不完善
在我国当前实践教学领域,借助微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局限于课堂中,学生会在老师统一组织下进行微课的观看,并且在学习完相关主题内容后,上机操作进行课程的巩固。这只是将微课的功能发挥了一部分,微课的本质意义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充分学习,微课应当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从这个层面来讲我国现行微课和课堂教学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尤其是课后微课未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必须在深层次融合课堂和微课,让两者相互配合。
三、在小学高年级借助微课确保信息课程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微课设计要求
微课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明确设计标准,通过设定统一的标准确保微课的质量,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以笔者教学为例,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教材要求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对于网络和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针对该教材进行微课制作时要聚焦教学目的,简单清晰地将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效分割,并且在保证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笔者所在学校推广的微课时长平均为六分钟,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传达教材内容。
(二)严格制作流程
微课在时长层面必须要短小精悍,因此,在制作层面应当严格要求。首先,目标要进行有效的分解。比如,浙摄影版六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中有一节专门讲解计算机的历史,微课必须要梳理计算机的重点发展史,分为电子管阶段、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阶段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进行分别讲解,针对不同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突出讲解。为了增强趣味性,还可以把有关计算机发展的小故事纳入其中,帮助学生记忆。其次,在过程层面要强化设计,借助小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教材内容的讲解提升学生的信息知识储备。此外,还要借助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回顾课程、检查学习效果。只有严格制作流程,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微课。
(三)灵活利用微课
微课对于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微课功能的发挥必须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微课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出现。(1)自助学习,该种学习是以课堂老师教育为主,微课只是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料,该种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自制力以及自我认知有严格的要求,倘若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学习自主性,老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2)驱动式,该种方式要求微课和课堂教学并驾齐驱,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微课和课堂教学各扬所长。比如,浙摄影版六年级的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调查和统计的基本知识,以此单元为教学框架,老师给学生发布综合性探究问题,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进而了解统计学基本知识。
(四)提升教师素养
小学生能否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关键在于老师的水平。我国小学阶段虽然进行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但是应试模式的弊端并未完全除去,不仅能够在课时安排中反映出这个问题,在老师队伍建设层面也能够表现出小学对于信息课程的态度。小学在进行教师招聘时,会对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老师的学历和教学经历进行严格限制,但是在信息课程老师招聘时要求会降低很多,更有甚者,部分学校让后勤人员进行信息课程的讲解,这些老师不仅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对于微课也没有任何概念。这就使得微课和课堂难以完美融合。因此,小学必须要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让老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信息探究习惯,再在微课的帮助下为小学生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
(五)注重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进行评价是确保课程效果的必要手段。首先,对于微课发布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要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到知识盲点,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中重点讲解,这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微课,避免学生应付了事。其次,要将微课讲解的内容纳入测评,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倘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信息知识与微课讲解的知识割裂,小学生在天性驱使下会以惰性的心理对待课程,最终无法让微课充分发挥功能。
综上所述,小学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该阶段的学生能否形成扎实的信息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直观影响。微课的出现为信息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突破传统信息教学的瓶颈,为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是,在小学信息教学领域,微课的功能仍旧没有全面发挥,必须要进一步挖掘其资源。本文对于小学教学中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简单讲解,希望能为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芬芬.构建新型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模式:集团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7-19,22.
[2]曲中林,余德英.微课堂·微课题·微实践:师范类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的“微效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97-102.
[3]王佩楷,操惊雷.“互联网+”环境下影响高职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J].黑龍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5):113-115.
[4]何志华.网络学习平台支持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2):22-25.
[5]许守武,李静.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状况调查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6(9):61-70.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