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14汪正丽
汪正丽
摘 要: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状况,对微课教学在其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问题的构建,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满足当前教育体系的改革需求。
关键词:微课;小学;科学;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微课教学方法的融入,可以将视频作为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环境。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环节的复杂性、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学生难以掌握科学课程内容,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微课,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微课教学中,可以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重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导入
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课堂导入作为整个过程的重点,可以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微课的融入,可以将视频作为知识点的讲解重点,引导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更生动地掌握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的“有趣的食物链”教学中,教师在微课导入中播放视频,在动画演示中先后展示两个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让学生猜謎底;“又来了一群狼”,再猜一种水果,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会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在学生得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食物链这一概念,通过箭头的标识对整个过程进行解释,以达到课程导入的目的。在这种层次化的课程导入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体现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核心价值[1]。
二、利用微课化难为简
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的演示,可以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内容,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对于小学科学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该做到现象明显、准确直观,以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例如,在天平操作的实验中,由于天平中的刻度相对较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实验演示中将器材刻度放大,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掌握查看天平度数的方法。而且,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由于一些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借助微课,可以将微课进行分步骤演示,并配合字母、语言等关键性的操作指示,引导学生具体、全面地掌握实验内容。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杠杆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引导学生对杠杆进行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微课演示中,可以展示剪刀剪纸、用镊子夹医用棉花团等内容,而且也可以利用杠杆在实验中演示省力以及不省力的规律,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内容,可以针对实验的过程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杠杆的工作原理。通过这种简单性实验的演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达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2]。
三、利用微课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针对不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认识到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需求,结合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利用微课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清晰的、动态化的微课背景下,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实现微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课本中的内容会使用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用肉眼观察其中的奥秘,通过微课的展示,教师可以将难以理解的内容设计成为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中,主要讲解物质的溶解过程,若只是进行口头的语言讲解,无法引导学生形成形象性的思维,为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完善带来限制。在微视频中,教师可以讲解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将盐的颗粒放大,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盐的状态,从而掌握盐溶于水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增强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这种示范性、直观性的知识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展现科学课程教学的价值,满足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需求[3]。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将微课的运用作为重点,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微视频的制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及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对于教师而言,在微视频制作中,需要强调课程的重点,保证视频录制的准确性,使学生在视频观看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实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闫长艳.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7):108-111.
[2]黄炎申.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浅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7):104-105.
[3]刘静.微课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189.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