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媒,突破重难点教学瓶颈
2019-02-14刘丽
刘丽
摘 要:语文课程是以我国的母语教育为中心的一门学科,但是小学生的语言经历不足,认知能力低下,经常在知识学习中产生一些疑问,部分学生还会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稳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小学生产生无效学习行为。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元、灵活、短小、精悍的微课资源来帮助小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学习,有效优化小学生的语文认识。将从利用微课整合辅助资料,补充重难点知识内容;利用微课整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应用重难点知识;利用微课整合重难点释疑资料,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以微课为媒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学。
关键词:语文;微课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学策略
微课是指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的一种数字化资源,一般时长在6~8分钟之内,针对一到两个学科知识,具有短小精悍、集中丰富等特点,只要有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学习者便可借助微课展开网络学习。在现代社会中,小学学校、学生家长都购入了充足的信息化设备。这便于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微课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针对语文重难点知识设计、整合微课资源,鼓励小学生在微课引导下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也达到锻炼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完善小学生的语文认知与学习感官,使其逐渐喜欢上这种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方式。
一、利用微课整合辅助资料
在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语文教材与教辅内容当成传递语文知识的中心,总是要求小学生反复识记教材内容,却鲜少利用其他的语文资料来补充教材内容,并不利于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也影响了重难点知识的传播速率。在微课帮助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整合网络中有利于突破语文重难点知识教学的学习资料,以微视频形式呈现直观的学科内容,由此解释重难点知识。
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科学常识,借助这篇生动直观的科普文积累基础语文知识,感受诗歌语言的精妙与简洁性质。在本课,笔者整理了关于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科普视频资料,同时自主配音,结合剪辑画面朗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借此组织本课重难点知识教学。在微视频的引导下,小学生能够直接获取科普知识,灵活把握课文内容,由此突破课文重点。而且,小学生还可在微课引导下体会诗歌的朗诵特点,模仿微课音频的朗读语调、朗读语气,由此体会诗歌语言的特色。
二、利用微课整合练习內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虽然可以使其初步感知重难点知识,但是如果缺乏进一步的练习检验,便会失去实践应用机会,那么小学生很快便会遗忘这些知识,需要重复记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微课呈现语文练习内容,鼓励学生展开线上语文练习,促使小学生在微课资源支持下及时应用与实践,促使小学生展开多维思考,便于小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与解题能力。
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便录制了以语文练习为主题的微视频,根据本课重难点知识,如识读生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内涵等内容整理了汉语拼音、单词组词、课文阅读理解题目等多种题型,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然后,笔者还结合各个题型的解题思路录制了练习辅导微视频,小学生可自主观看,及时把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完善解题纠错与练习反思。
三、利用微课整合重难点释疑资料
众所周知,一节语文课的时长通常在40分钟左右,每一天大约只有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来传授语文知识。要想突破语文重难点知识,单纯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展开课后复习,反复巩固重点知识,反思疑点知识的解答过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实施复习指导,借助微课资源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促使小学生实现个性成长,及时训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
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分享了本课教学微视频,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微视频进行课后复习。比如,如果小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读音、写法还存在知识疑问,那么便可选择“《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汉字识读”微课资源,根据视频学习本课汉字的拼音、笔画与偏旁部首知识;如果小学生不了解雷锋叔叔的人生经历,无法深刻感受雷锋的牺牲与奉献精神,那么小学生便可选择“《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文解析”微视频,重新回顾笔者是如何梳理课文线索与建构课文内容的。在微课的帮助下,小学生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知识疑问设计复习计划,便于小学生及时突破自我,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感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重难点知识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资源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自由,更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周期较短、喜欢新鲜事物的认知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借助微课模式来组织重难点知识教学,切实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与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韦凤良.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微课的相关分析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9):79-80.
[2]王立荣.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的研究[J].学周刊,2018(36):128-129.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