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之水”激“活”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

2019-02-14王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生活教育语文课堂

王玲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杰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教育”,要求进一步拉近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环境中,缩小课堂和生活的距离,让“生活之水”悄然流进语文课堂,滋润语文教学的田园,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从窗口看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生活,从而与有活力、有魅力的语文邂逅相知。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低段;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活是儿童语文学习的源头,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一泓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小学低段的孩子们如雏鸟般稚嫩,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心,他们的兴趣一旦被传统课堂所束缚,那将是整个时代的无言悲痛。陶行知先生在书中曾有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用以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生活极其广阔自由,如把一只鸟儿放到广阔的天地间任其展翅,见其所见,感其所感,好不惬意;“教育即生活”,如若将教育和生活统统关进学校大门内,就如同把这只鸟儿关在了笼子里,方寸之间,鸟儿也将失去活力。

有陶先生的妙喻为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从何处启程,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天地?如何用实际行动去为我们的孩子们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让鸟儿们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让孩子们在翱翔中领略语文的无穷魅力与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探索前行。

一、再现情境,与生活对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的源头是生活,生活无疑是一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因此教师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将语文教学的情境生活化,让孩子在情境中充分地感受语文的生活气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无限的生活中捕捉精彩,感受精彩,并努力去创设去还原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们去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拓宽视野,去感受生活,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于低段的孩子尤其要通过语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来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从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润泽孩子的生活。

语文教师更应当具备一双善于发现与捕捉的眼睛,努力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营养源泉。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在备课时我就联想到自己儿时春游捉蝌蚪,观察蝌蚪生长过程的经历。就在想当时的自己对老师提出的几个傻乎乎的问题。我把我当时的疑问引入了自己的课堂,在开课之初引发孩子的思考,果然孩子的问题也如金子般闪亮,随后我鼓励孩子亲自捉几只蝌蚪养在班级自然角,孩子们每天不断地针对新问题查阅资料、观察、记录……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身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所得绝不仅仅是教材中的文字所得。再如在《雷雨》一课教学时,其实当天原来的教学计划是《揠苗助长》,正在上课铃要响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春雷炸响,于是,我随即改变了教学计划,改为《雷雨》教学。在教学之初,让孩子说说雷雨前也就是此时此刻的所见所闻,孩子们各个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再对比文中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印象深刻的一堂课,在《雷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再回过头来将第一课时孩子的发言加以整理,就形成了非常棒的一篇大自然的观察日记。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自己所在的生活,提取生活与教育相契合的点,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获得的宝贵体验!相信孩子们也会铭记这样的课堂,打通生活与课堂的壁垒,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与知识。因此,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常备学生视角,或者更要把自己就当成学生,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而贴近生活的情境,甚至是还原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再現方式,与生活对话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对于“教育即生活思想”坚决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先生特别重视社会实践,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更是可以充分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生活中体验,并将体验加以加工输出,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

以口语交际教学为例,口语交际是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口语教学中努力还原生活场景,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进而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交际,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如在部编版二下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口语交际——设立图书馆公约,在本课教学时,我将孩子带到学校图书馆,通过采访图书馆管理员爷爷,采访小读者以及自己借阅图书感受最后分小组讨论形成本组的图书馆公约,全班投票表决留下不重复大家又赞同的约定形成文字送给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在审阅后觉得这份来自孩子自身的约定更符合孩子及图书馆双方面的需求,将其作为公约推广到整个学校。孩子在本节口语交际中从课本教材出发回归生活,生活又给予孩子特殊的馈赠。通过这一节课的口语交际训练,孩子不仅是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提升,还从自身经历体会到何为公约,并且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孩子们会身体力行去实践。

以习作教学为例,在习作教学中,则可以通过先观察,后体验: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进行句子段落训练说一说,最后写一写的方式,让孩子有了切身体验后再去写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二年级时,孩子初步接触日记,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知道要写什么,通常就是流水账,全班45个孩子有40个是:今天我早上上学,中午吃饭后又上课,放学了回家写完作业,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我真开心。那么这时,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在引导习作教学时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方式,将习作教学生活化,引导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天天一次次的坚持中,孩子的表达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习作中,孩子们写得比较单一,多是妈妈的外貌: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像两颗闪亮的黑宝石……妈妈在雨中送伞、半夜生病送医等。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就请来了孩子的妈妈们,让孩子在课堂中观察,观察自己妈妈与别的妈妈的不同,以玩游戏的方式来摸手找妈妈,不同的妈妈们的手有不同的故事,从而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孩子与妈妈之间情感的闸门。这样的“我的妈妈”比起作文选中的“妈妈”一定是更胜一筹的。通过这样一次次与生活的链接,一次次的训练,孩子在生活中的眼睛越来越亮,孩子的习作越来越具有生活的气息,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得归功于语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三、再現体验,与生活对话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你处处都在使用语文,春节的对联、联欢会上的才艺表演、留言条、请假条甚至是一次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合适的说话语气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要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体验生活,把生活再现到语文中的能力。例如在留言条的学习中,留言条的内容即是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对生活的场景加以提炼,这样将生活无缝链接进课堂,又将课堂知识送归生活引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古诗《小池》中有这样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下语文园地六“大自然中的为什么”写话例文,无一不是作者在生活中实践体验,无一不是实践体验后的升华,孩子们在范例学习之后无疑都是要回到生活再以自己的学习实践来体验再形成自己的独特经验。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当孩子们经过长途奔波来到“西埂莲乡”,看到满湖面的碧绿,孩子们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些无疑都是从生活到课堂,课堂再回归生活的最好诠释。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体验什么样的生活,就可以从体验中生出与之相应的教育,教与学有机地结合,根植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总之,生活处处皆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去灵活运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成了课堂生活,对语文魅力的认同也就随之而生了。让“生活之水”激“活”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任重而道远,需要砥砺前行,从而真正使每个孩子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38-39.

[2]姜平.引生活之水“灌溉”作文教学[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4):77-78.

[3]陈金池.引生活之水,浇灌学生思维之花: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8):68.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生活教育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