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2019-02-14
(1.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9;2.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水利工程涉及国家公共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201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在全省水库、水闸、堤防等九类工程中推行标准化管理,2018年完成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开始在全省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总结江西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经验,可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1 基本情况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布成果,江西省共建有水库10819座,水电站3692座,水闸11321座,泵站19572座,堤防总长度13028.89km,农村供水工程308.4万处,塘坝22.97万处,灌区49593处,众多的水利工程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内部管理僵化、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兴利除害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有效扭转“重建轻管”局面,江西省政府决定从2017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2018年完成试点,2019年全面铺开,2020年基本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1]。
2017年底,江西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281座水利工程推行标准化管理试点,其中大中型水库69座,大中型水闸6座,国有堤防47座,泵站29座,灌区11座,农村供水工程24座,水电站19座,水文站2座,小型水库58座,乡村管理堤防6座,山塘10座。各试点工程自2018年初开始推行标准化管理,按照“六步法”工作要求,通过一年的试行,于2018年12月底全部完成考核评价,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基本做到“岗岗有标准规范,事事有标准可依,人人按标准履职”,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2019年已在全省水利工程中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积极推行“六步法”,为标准化管理提供工作路径
为有效解决标准化管理干什么、如何干等问题,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实际以及全省经济欠发达这一基本情况,及时提出了标准化管理“六步法”:理清管理事项,做到任务清晰;确定管理标准,做到目标清晰;规范管理程序,做到流程清晰;科学定岗定员,做到合理分工;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严格考核评价,做到管理升级。这六步彼此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是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六步法”像“尺子”“模具”一样,将标准化管理每一项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框起来,固定程序化,有力保障了江西省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2.2 制定标准规定,为标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规范标准化管理工作,江西省水利厅相继制定了水库、水闸等九类工程的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及管理操作手册编制指南,印发了《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标识标牌设置标准》《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标准规定。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对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试点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要求,积极理清管理事项、落实管理责任、明确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编制工程管理操作手册及关键岗位口袋本,使标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
2.3 开展示范试点,为标准化管理提供经验指导
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的原则,2018年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积极性高的工程进行标准化管理试点。通过试点,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工程典型,为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铺开提供经验与指导。试点工程分为省级试点工程、区市试点工程和县级试点工程,其中每个市、县选择不少于2个不同类型的工程进行试点。选取的281个试点工程涵盖了全部九类工程类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各试点工程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建立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六步法”工作要求,全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于2018年底完成考核评价工作,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江西省水利厅通过认真总结各类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与教训,对九类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考核评价办法、管理操作手册示范本等一系列标准与规定等进行了全面修订,使之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工程管理实际,更便于操作,为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指导。
2.4 落实管护经费,为标准化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江西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财力十分有限,针对这一实际,对各试点工程全力做好标准化管护费用测算工作,尽最大努力落实标准化试点工作经费。江西省水利厅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对推行标准化管理积极性高、工作进展顺利的工程予以重点倾斜,有效带动地方资金投入,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为尽可能减少标准化管理资金投入,使有限的管护资金用在刀刃上,江西省水利厅及时组织编制了水库、水闸等九类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电子示范文本,用于指导帮助各工程管理单位编制手册,节省编制费用。针对小型水库和小型堤防无正式管理机构,实行的是安全员管理制度等,江西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江西省小型水库防汛和安全管理手册》《江西省乡村管理堤防防汛和安全管理手册》,印发至各地作为小型水库和小型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为地方节省了大量的手册编制费用。
2.5 推行物业化管理,为标准化管理提供管护模式
针对水利工程管护方式粗放等问题,在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中积极探索和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采取以县为单位,将全县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打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或企事业单位承担。工程管理单位与物业公司签订管护合同,对维修养护范围、质量标准、技术要求、监督考核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物业公司按照合同实行标准化管护,工程管理单位按照合同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管和绩效考核,双方按照合同履行各自职责,真正实行管养分离,保证工程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长效运行。为确保工程安全,省水利厅明确规定,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护的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工程,其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和防汛安全责任仍由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承担。
2.6 强化检查督查,为标准化管理提供指导
为全面掌握和指导各地标准化管理工作,江西省水利厅制定了标准化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省、市、县水利部门按照工作职责与分工,切实加强对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导力度。通过检查督导,及时了解各地标准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并解决标准化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先进,对标准化开展较好的工程进行表彰,鞭策后进,对标准化执行进度严重滞后的工程进行通报批评,进一步压实责任,稳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3]。
2.7 强化考核评价,为标准化管理提供激励机制
考核评价是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抓手,通过考核可以反观推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既定的管理事项是否清晰、管理标准是否合理、工作程序是否规范、定岗定员是否科学、奖惩激励是否有效,最终检验工作成效是否显著,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六步法”整个过程的闭合反馈。针对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不规范、未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等实际,江西省水利厅制定了《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了将考核评价结果与省级以上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安排挂钩制度,形成“有岗、有责、有考核、有奖惩”的激励机制,对标准化管理成效显著的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补助,对未在规定时间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的,通报批评,减少甚至取消补助资金安排。为规范小型水库和小型堤防安全管理,加强小型水库和小型堤防安全管理人员监管与考核,江西省水利厅制定了《江西省小型水库和小型堤防安全员考核办法》,实行将考核结果与聘用安全员劳动报酬、安全员续聘挂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
3 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重视不够、进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管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及水利部门的引领作用
标准化管理绝不是水利部门一家的事,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由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政府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强力推进的有效机制。逐步完善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联动配合,高效协作,形成合力,有效解决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经费保障、确权划界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水利部门应围绕确保安全、规范有序、环境优美的标准化管理基本目标,在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下,进一步分类修订完善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及办法,着重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能力提升。同时,做好宣贯培训工作,正确引导各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2 结合实际,进一步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六步法”
“六步法”是实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水利工程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标准化管理要结合工程实际,将“六步法”贯穿于标准化管理全过程。主要工作步骤如下:
a.进一步理清管理事项。根据工程实际,逐一梳理工程巡视检查、安全监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等管理工作,尽可能地把管理事项细化到最小单元,确保工程管理事项明细到位,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事项清晰。
b.进一步明确管理标准。结合确定的管理事项,明确各事项的管理标准,做到每项管理事项对应一个标准,确保目标清晰。
c.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按照确定的管理标准,制定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和具体可操作的操作程序,保证每一个管理事项均有明确的运行流程、作业方法、工作步骤,确保流程清晰。
d.进一步科学定岗定员。根据管理事项的管理标准及操作程序,按照“因事定岗”原则,对每个一线岗位的工作量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测算,作为设置岗位、安排人员的依据,做到事项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分工合理。
e.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把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工程管理成效紧密联系起来,实行工作成效与收入分配、职称晋升、进退走留相挂钩,鼓励、鞭策干部职工想干、肯干、多干,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确保奖罚分明。
f.进一步强化考核评价,通过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随机检查相结合等考核评价方式,评价工程是否达到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将考核结果与经费安排等挂钩的正向激励机制,做到管理升级。
3.3 全员参与,积极推行水利工程新型管护模式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管理单位人人都要参与的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此,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全体职工的作风建设,坚决克服“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标准化管理工作。针对管理人员少、养护能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推行物业化管理等新型管护模式,聘请专业队伍承担管辖范围日常运行及维修等具体工作,真正实行管养分离[4]。
3.4 加大投入,保证标准化管护经费有稳定来源
针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资金不足问题,应在稳定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省级以上补助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省级以上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作用的同时,督促地方积极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建立长效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到位,保障标准化管理工作经费。要切实加强标准化管护资金的监督与使用,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3.5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
江西省水利工程众多,涉及的工程类型既有国有水利工程和集体水利工程,也有私营企业、个人管理的水利工程,各类水利工程基础条件、管理模式各异,资金来源及投入也不同。在推行标准化管理时,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标准化管理方式,在全力推行国有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基础上,逐步在集体水利工程中推行标准化管理,使全省水利工程逐步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工程效益长效发挥提供保障。
4 结 语
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今后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江西省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标准化管理“六步法”模式,在已取得成绩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不断向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发展,真正全面实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