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均堂:夕阳无限好 倾情染黄昏

2019-02-14通讯员雷朝忠

晚晴 2019年1期
关键词:干休所张老供血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韦 倩 通讯员 雷朝忠

战争岁月,他是救死扶伤的军医

张均堂1928年出生于山东肥城,1944年2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那时候的大多数人一样,他参军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家穷吃不饱饭,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痛恨。

16岁入伍时,他跟着军医学习战场救治,当起了一名战场抢救员。抗日战争后期,是物资奇缺的年代,治病救人不仅考验医术,更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责任。

对于在战场上受伤的战士,张均堂通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山洞,先将他们藏进去,再搬石头把洞口遮掩,以免被敌人发现,然后伪装成当地农民给伤员送饭和治疗。没有酒精,就用烧酒代替;没有绷带,就用蚊帐的纱布代替;没有药品,就上山采草药。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张均堂救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淮海战争刚开始,能在部队里待上3个月就是老兵了,后来,能待上3天就算老兵了,有的人是早上当的兵,下午人就没有了”。说到这里,张老忍不住哽咽,“为了中国,当兵人都是怀着宁死也不放过敌人的心态上战场的,看着身边的战友离去,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过。”

工作岗位,他是兢兢业业的院长

1960年,张均堂从49师来到第44医院工作,先后担任过医务处副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1977年担任院长后,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基本骨干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狠抓医疗作风养成,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提高全院人员的业务素质,他组织开展技术练兵活动,使广大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有些项目不仅在本院开展,而且还为军区填补了技术空白。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作为后方的驻军中心医院,张均堂主动提出向前方供血,共向昆明战区供血18.9万毫升,及时保障了前方野战医院抢救的需要,受昆明军区表扬。

张均堂

他在领导岗位的12年间,第44医院保持着“先进医院”的荣誉。“张院长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在医院工作时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对医院的贡献非常大,因此,直到现在大家都还是叫他院长。”小河干休所的工作人员说。

离休生活,他是以诗养心的创作者

“1949年进筑城,战友工作各西东。甲子年后重相逢,耄耊共话中国梦”这是张均堂的诗——《中国梦》。

“均堂同志虽已89岁高龄,但思维却非常敏捷,他写的诗读起来颇有韵味。”贵州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邵希达说。

谈及写诗的初衷,张老告诉记者,因为年纪大了,很想念故交亲友,但又行动不便,想到古人鸿雁传书,我便以诗传情,因此决定用写诗歌来传递自己内心的向往,同时还可以逼着去读书学习,弥补年少时没有机会上学的遗憾。

2018年5月,他的作品《张均堂诗文集》出版。正是在这种不断求索、丰富自己、有益他人的思想引导下,张均堂离而不休,在创作的同时,积极为干休所的事谋划忙碌着。在他和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小河干休所建成了老干部满意的老干之家。

不管在哪里,也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张均堂都尽心尽力做奉献。因为他毕生不可忘怀的是:自己来自哪里、为何而来、是否愧为。

猜你喜欢

干休所张老供血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骂鸭记
辣语
加强军队干休所财务规范化管理的理性思考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干休所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探讨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