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法探究
2019-02-13王艳辉姬晓飞
王艳辉 姬晓飞
摘 要:在高校转型的新形势下,结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推进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微课建设等措施,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和问题解决等融合在一起, 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有效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教学;PBL教学法;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2-0039-02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辽宁省相应出台《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通过两年的努力,到2017年,除部委属院校外,全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占比达到70%左右。在这种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层面,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要实施有效教学。西方国家在20世纪上半期就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而在21世纪初“有效教学”才成为我国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1]。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一致。长江大学白宗新等人梳理西方大学有效教学研究文献,认为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特点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在教学准备的充分性、教学过程的组织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2]。
一、现有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文化创建、路径选择和定位设计三方面实现根本转变[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作为辽宁省属的地方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求,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在转型的起步阶段,现有的教学方法陈旧,已经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一)教学的关注点在知识的传授上
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跨越精英教育时代,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由于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认同还根深蒂固地坚守着“培养精英和干部”理念[4]。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始终放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方面,忽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问题。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与数字和符号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难以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系统联系起来,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差,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缓慢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变得更迅捷,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更大拓展。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改造教学,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必然要求[5]。目前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大多比较死板,仅仅是枯燥理论的展示或一行行文字的堆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没能充分利用现已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模式墨守成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行为的统一体,缺少哪一方的行为都不能称为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单向灌输方式,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口若悬河,但是学生兴致索然、置若罔闻,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一个人独角戏。久而久之,教师讲课热情降低,导致教学效果极差。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人才培养的需要,阻碍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及设计
周晨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的观点,认为代表性的有四种,分别是教学价值说、教学理念说、有效学习说和综合层次说[6]。其中,有效学习说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与核心是激励学生形成有效或高效的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包括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个方面,使教学活动结果与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一致。
美國教育家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有效教学,就是结合以上五种关键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非控制类专业学生开设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依托,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按照“出发点—实施方法—教学效果”这一主线,设计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
按照三部委“意见”的要求,高校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理论学习、实践应用、问题解决等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有效教学,积极推行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一)广泛采用PBL教学法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法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
应用型人才具备的各种能力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故应用型大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随时随地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频繁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加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引入PBL教学法是必要和有效的。
(二)结合专业特色引入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100年来,已经在全球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把学生带入事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应用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不再强调抽象而冰冷的知识,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引导学生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教学过程由知识的学习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引领新的科技革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落实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012年慕课应运而生,微课作为慕课的组成形式备受推崇。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的教学,其特点是教学主题更加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内容和速度可结合自身实际。
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推行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处理好“线上”和“线下”的关系,不仅能够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满足學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线上”通过微课的提前学习,学生可以提前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线下”课后学习又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短小精悍的视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课程的有效教学是要充分适应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新形势。在“控制工程基础”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加强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在授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引入与专业相结合的工程案例、推进线上微课教学等措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意识、主动地参与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2.
[2]白宗新,罗启,许荣花.国外大学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
[3][4]王菁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6,(15).
[5]林蕙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8,(1).
[6]周晨.大学教师有效教学及其实践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