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差异教学理念中培养习惯

2019-02-13张倩

考试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早睡早起差异教学习惯

摘 要:学生道德的自教者构建是基于学生的发展过程是自主的、能动的形成和构建的过程而进行的,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强加给他的道德信息,而是经过不断的甄别、判断、分析、综合,最后做出选择,使符合自身已有道德认识结构的信息纳入道德系统之中,这是一个自主探究、自我认知的过程,是进行自主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客观依据。基于这一理念,教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判断,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的基础上,建立起平等、多层面、双向交流的模式,使师生之间平等参与,相互交流,然后对某些事物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理解,彼此再进行渗透、碰撞,促进学生道德的自我构建。

关键词:《早睡早起》;差异教学;习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小学生应该每天睡足十小时,掌握按时起床的方法。

2. 行为与习惯:养成早睡早起和单独睡觉的习惯。

3. 情感与态度:知道早睡早起和独立睡觉的好处并形成积极的态度。

4. 过程与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日常观察寻找办法,做到早睡早起和独立入睡。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早睡早起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独立入睡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早睡早起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 预学查异,交流睡觉和起床时间

1. 老师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惊喜,是一组照片,小朋友们来看看,你们熟悉这些画面吗?(一组孩子们睡觉的照片)

2.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聊一聊睡觉这个话题。【板书:睡】

老师刚才还发现好多小朋友的床前都有一盏小闹钟呢,你们昨天是几点睡觉的啊?

3. 看来,大家的睡觉时间差别还是很大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几点睡觉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呢?

二、 初学适异,明白几点睡才合适

1. 你们知道晚睡有什么不好吗?让我们听听生长激素宝宝是怎么说的?

2. 听了生长激素宝宝的话,你知道了什么?(晚睡个子长不高;我们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小时;板书:10小时)

3. 那么我们应该几点睡觉几点起床才是早睡早起呢?我们的上学时间是8:30,起床时间7:00比较合适(贴板书:7:00起床)。那么我们晚上应该几点睡觉呢?出示闹钟的钟面,老师来拨钟,学生来数数,向前数10个小时,看看是几点?(贴板书:9:00睡觉)晚上九点前睡觉,早上七点前起床。这就叫——早睡早起!(点题)

4. 现在教者们做个游戏:“早睡早起”。

拨钟游戏:老师拨9点,你们就趴下睡觉状;老师拨7点,你们就起床伸个懒腰。

三、 研学导异,认识晚睡的坏处

1. 如果没有按时睡觉、不能早睡,会有什么害处呢?让我们来看看小猴点点的故事吧!(放视频)

2. 小猴点点几点钟才睡的啊?睡得这么晚,给他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3. 如果我们小朋友晚上睡迟了,第二天会怎么样呢?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4. 不早睡的害处可真大,可是有的小朋友会说,晚上爸爸妈妈还没有睡觉呢,为什么我要睡觉?(让学生充分交流:爸爸妈妈是大人,我们是小孩,不一样;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们写完作业就可以睡觉了……)

5. 听了大家的讨论,小猴点点知道了晚睡的害处,第二天他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但是他却怎么也睡不着【出示点点的图片】,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睡觉前的准备呢?

6. 老师把大家的观点总结了一下,我们来看看。【出示温馨小贴士】教师读。

7. 小猴点点照着大家的方法睡着了,可是第二天他又起不来了,怎么办呢?同桌的小朋友先讨论讨论再交流。不过,讨论之前老师有一些要求。【出示讨论要求】

学生交流起床叫早的方式:a. 闹钟 b. 父母叫早 c. 拉开窗帘 d. 放音乐……

大家都非常棒,早上起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试试上面的一些方法,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四、 拓学展异,尝试单独睡

1. 老师还想问一问班级里哪些小朋友是自己一个人睡觉的呢?请举手。

2. 看来还有不少小朋友不敢一个人单独睡呢,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胆小,怕有怪兽,怕黑)

3. 黑暗有那么可怕吗?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看黑暗到底可怕不可怕。(戴上眼罩,关掉电灯,体验夜里睡觉)你们刚才害怕吗?房间里黑乎乎的,你们也不害怕呀?为什么呀?

4. 老师注意到有的小朋友还是有些害怕,不敢一个人睡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开一盏小灯,带上喜欢的娃娃……)

五、 学习总结,作业导行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早睡早起的好处和方法,还有了独立睡觉的勇气。希望同学们要坚持每天这样做,让早睡早起和独立睡觉成为习惯。

作业: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早睡早起记录表》(课件出示),回去请将它贴在自己的课本中,每天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好记录,比一比,看谁每天得到的星星最多。

案例解析:

这节課,教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个体间的差异,灵活地运用教材,直视学生的直接体验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活动深化认知,在评价中丰富体验,在拓展中促进践行。

1. 了解学生间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因为家庭状况、生活习惯的不同,睡觉和起床时间必然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课前首先需要做到就是了解学生间这种差异,课堂上通过一组睡觉的照片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询问了他们睡觉的时间,这样就能了解学生睡觉时间的差异,并且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2. 恰当运用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同时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对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者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出示钟面图片,一起拨钟的情境模拟形式引导学生明确了合适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这样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内在需要。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强加给他的信息,而是经过不断的甄别、判断、分析、综合,最后做出选择,这是一个自主探究、自教者认知的过程。

3. 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促进學生的自教者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促进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因此,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晚睡的害处,教者通过小猴点点的故事首先让他们说一说“小猴点点因为晚睡带来了哪些麻烦”。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者又问道“小朋友晚上睡迟了,第二天会怎么样呢?”很自然的让学生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原来晚睡觉这么不好,也就会在生活中避免晚睡。不过,仅仅只是这样,教者的教学目标还没有达到,教者又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他们知道了早睡早起的方法,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

4. 创设教学情境,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睡觉的能力,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或家庭原因,不少学生仍未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为此,课堂上模拟学生睡觉的情境,通过一个小游戏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尝试独立睡觉。在体验中,教者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以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唤醒,通过对自我态度和行为分析与评价,明白了黑暗并不可怕,自己也可以独立睡觉,并尝试回家独立睡觉。

5. 回归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道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所以,教者课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早睡早起记录表》要求他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好记录,然后比一比谁每天得到的星星最多。这样课堂内容通过填调查表的形式督促学生实践到生活中,并且促进他们早日养成早睡早起和独立睡觉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张倩,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东关小学。

猜你喜欢

早睡早起差异教学习惯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