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群喷雾免疫的优缺点

2019-02-13

兽医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孵化场副反应效价

随着养鸡业规模化发展,疫病防控风险和人工免疫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许多鸡场逐步采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喷雾免疫方法,笔者根据现场使用情况汇总出喷雾免疫的优缺点,供同行参考。

一、优点

1.产生局部保护时间短。通常情况下喷雾免疫、饮水免疫和滴鼻点眼免疫产生局部免疫保护的时间分别为3d、9d和7d,由此可见喷雾免疫活毒疫苗能够比较快的产生局部免疫保护。如果鸡场养殖环境比较恶劣时,掌握活毒的喷雾免疫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另外,喷雾免疫不仅可以形成局部免疫力,又可形成广泛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

2.起到免疫减负的作用。许多孵化场对1日龄的雏鸡进行Ma5喷雾免疫,不仅可以控制雏鸡早期疫病的风险,大大降低肾肿问题,还能够进一步解放工人劳动力和提高雏鸡福利。同时如果在1日龄接种新支法流基因工程四联苗,且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就会逐渐达到免疫减负的目的。

3.及早提高抗体水平。目前大型孵化场的免疫设备越来越完善,这样喷雾免疫就成为孵化场常用的一种免疫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所有鸡只接种剂量一致,还能够及早为雏鸡提供免疫力,弥补母源抗体的不足,针对早期的病毒感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降低雏鸡早期感染疾病的几率。

4.提高免疫效率和效价。一般情况下喷雾免疫需要两个人操作,每小时可以完成2万~3万只鸡的免疫工作,且疫苗稀释后存留的时间短、疫苗使用剂量均匀一致,能够减少疫苗的效价损失,间接达到提高免疫效果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加快免疫进程、提高免疫效率。

5.减少鸡群应激反应。喷雾免疫能够避免免疫过程中给鸡群带来的炸群、拥挤、伤残等各种应激。为了减少鸡群应激反应,可以在鸡群健康状态下、空腹时进行喷雾免疫,另外避免在转群、称重、更换饲料、天气突变、鸡群发生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等情况下进行喷雾免疫,以免加重应激反应,甚至诱发鸡群感染疾病。

二、缺点

1.副反应明显。如果对雏鸡进行喷雾免疫,呼吸道副反应会很明显,再加上控制不当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一定数量的死淘,这也是管理者不接受喷雾免疫的主要原因。对产蛋鸡进行喷雾免疫基本上不会有呼吸道反应,所以说随着鸡日龄的增加,喷雾免疫越来越安全。

选用优质疫苗是解决喷雾免疫发生副反应的首要任务。雏鸡周龄越小需要的雾滴越大,如果雾滴太小的话,雏鸡吸入深呼吸道,引起的呼吸道反应就大,反之雾滴太大起不到需要的免疫效果。雾滴的大小与喷雾器的压力和喷头有关,孵化场一般用120~150μm的雾滴,对雏鸡刺激小且保护力好。8周龄后的鸡群喷雾免疫时用30~40μm的小雾滴,才会产生好的免疫效果。

2.要求适宜的温湿度。要求舍内温度以18~24℃为宜,湿度最好达70%左右。温度超过25℃后,就会加大疫苗的蒸发量,雾滴在达到鸡头部前已被蒸发,降低免疫效果;反之舍温过低,喷雾免疫会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冷应激,也不利于保证免疫效果。

3.容易产生冷应激。通常在孵化场做喷雾免疫时,由于孵化场存放雏鸡的空间不足,往往喷雾后就会将盒盖盖上,盒内变暗、雏鸡缩回脖子不能继续啄食疫苗雾滴,这样雾滴水珠就会落到雏鸡身上,尤其在冬季,进行运输时很容易发生冷应激。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建议喷雾免疫时,等20min后再盖上盒盖,让雏鸡充分啄食疫苗雾滴,确保最初的免疫效果。

5.设备需要保养。设备每次使用后首先卸下疫苗瓶,将管道内的疫苗清除,再用蒸馏水或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擦净晾干认真保存起来。并且在使用前要进行调试,以免喷雾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免疫效果。建议定期更换喷雾管道,一旦发现管道颜色变化、挤压或变形弯曲等,应立即进行更换。

6.操作人员应进行防护。操作人员在喷雾免疫过程中也会吸入灰尘和疫苗雾滴,某些疫苗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过敏反应,甚至可能构成伤害,因此应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最简单常用的措施就是戴好防护口罩,且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疫苗液体,尽量减少疫苗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总之应充分了解喷雾免疫的优势,并清楚其不利因素,不可以一味回避不敢再使用这种免疫方法。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就要找到问题所在,避免今后再次发生。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喷雾免疫的优势,减少其存在的问题。做到扬长避短,提高免疫效率和疫苗效价。

猜你喜欢

孵化场副反应效价
孵化场的预防措施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孵化场监控和维护的重要性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重视孵化场清洁消毒可获取良好健康和免于人畜共患病(续1)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学生梦想“孵化场”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