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紫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2-13李庆波
李庆波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农技站,山东 肥城 271609)
大蒜紫斑病又名黑斑病,是露地大蒜常发性真菌性病害之一,对大蒜的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各地大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现将大蒜紫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蒜农参考。
1 发生症状
大蒜紫斑病多始发于大蒜叶尖或叶片中部,病叶初呈针尖状黄白色小点,逐渐发展成水渍状,病斑褪绿后扩大形成以长轴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几天后蔓延至植株下部。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迅速向叶片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快,致叶尖扭曲枯死。2~3周后,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形成同心轮纹状,叶片易从病部折断。染病鳞茎收获后,常从假茎基部发病,病部呈深黄色或红色、软腐。
2 发病特点
大蒜紫斑病病原为称香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种子及土壤中越冬,或直接以分生孢子越冬。分生孢子长棒形或圆筒形,褐色或黑褐色,有7~13个横隔膜,上部有细长、五色的顶胞,借风、雨传播。病菌从植株叶片的气孔或伤口入侵,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病菌的温度适应范围广,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春季出现倒春寒、降雨多,则发病严重。种植密度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严重。一般晚熟品种、紫皮蒜发病轻。
3 防治方法
选用脱毒、抗病品种,精选无病虫健壮的大蒜作种;播种前,大蒜种瓣可用40~45℃温水浸泡90 min,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浸泡4 h,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瓣重量的0.5%)拌种,进行消毒处理;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种植,避免与葱蒜类蔬菜连作,最好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播种前深翻土壤,晒垡15 d以上,杀灭残留病菌;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料、钾肥和微肥,及时中耕松土和清除田间杂草,提高土温,保持土壤湿润,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的大蒜应按商品蒜要求剥去外皮,剔除腐烂蒜、绿蒜等,晾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入窖,窖内要求温度0℃、相对湿度65%以下。
发病初期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交替用药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