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2019-02-12赵宏峰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环评报告中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2-00-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monitoring report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nitoring data in the EIA repor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tatus monitoring;Data
由于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工作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任何建设项目开展之前,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的环保性,决定项目是否可以实施。在此之前,要先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掌握某地区的环境水平,了解受污染程度以及污染源等,在环境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监测的数据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相互关联,而环评报告是对项目建设进行审批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来说,环评现状监测数据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1 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点位与监测指标不全
环评报告中的现状监测力度较小,不太受重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监测点位的设置。比如说排污口下游的水环境敏感目标,饮用水出水口、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等需要监测的点,很多地区都没有设置点位。对于缺失的指标,主要是项目特征污染因子所对应的指标,比如矿产行业中采选业中的硫化物、砷、镉等指标。环评报告需要有全面的现状监测数据,以做出正确的结论,由审批部门做出正确判断,如果监测数据不全,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2 个别数据无法采样
因为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非常多,而我们目前的监测技术比较有限,有一些物质无法准确监测。对于一些难以用物质进行衡算的污染源,一般都会被放弃监测,或者无法采样调查,而这也成为环评单位减轻工作负担的理由。比如说采选矿尾矿庫淋溶水质分析,关系到矿石开采后留下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有的环评单位可能会以“采不到样本”而不进行监测,或者类比过去进行监测的数据,导致数据不真实、不准确。还有就是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没有的污染源,因为无法采到样本,无法监测,所以得不到真实的数据,由此给出不排污或者环境达标的结论,影响环评报告。
1.3 数据精度不足
主要是现在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比较重,多是由社会机构承担,而有的机构不能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在进行现状监测时就是走形式,所以得到的数据不准确。还有的机构在数据上作假,伪造监测数据,导致数据精度不足;部分机构给出的监测数据与现场情况严重不符,比如污染严重的却给出环境质量好的监测结果;还有的则是监测指标比较特别,受限于现在的技术因素,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
2 监测数据问题形成的原因
2.1 监测方法选择错误
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但很多监测机构因为本身的能力问题,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等,或者考虑到成本因素,导致选择的监测方法不适用于某些数据的监测,在监测时出现数据问题。比如说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空气质量监测,对于甲醛的测定,如果选择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很低,因为这种方法得到的限值要远高于环境监测对于甲醛的标准要求,因此需要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方法。
2.2 指标选择错误
在环评报告中,进行现状监测需要读取的指标数据类型很多,但这些指标数据的读取,选择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来说,都是读取多次重复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但某些标准,需要读取最大值。比如说对于无组织排放浓度的评价,就需要选择最高值,如果按照平均浓度来评价,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2.3 监测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表现在某些监测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职业和行业要求进行监测,责任意识不足,在开展现状监测工作时出现人为失误,职业操守缺失。监测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承担开展现状监测的技术要求,无法顺利操作监测仪器,也不能准确获取监测数据。
3 提高环评报告中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3.1 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以及环境保护工作,都离不开对环境质量的准确监测,环境监测部门需要通过对环境监测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找出存在污染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的引发因素、环境污染程度,这样才能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基于此,未来要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能力,强化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水平。可以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入手,环境监测部门可以招聘高素质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在职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提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掌握;注意优秀人才的引进,吸引更高水平、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升监测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
3.2 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
要增加政府部门对环境监测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水平,不断优化和改进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部门也要积极引进、更新和应用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促进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升其技术能力,提高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还要推动环境监测机构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提供环境监测技术试验场所和机会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政府部门还要鼓励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结合设备的改造和引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以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3.3 加强监测数据审查
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在其中增加对现场监测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对于监测位点,使用GPS定位信息等手段进行监控。在对环评报告进行技术审查时,也需要重视对监测数据的审查,全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3.4 加强环评与监测机构监管
现在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化比重越来越高,监测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也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但相应的监管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导致市场比较混乱。基于此,环保部门应当出台相关的措施和规定,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定较高的准入门槛;在环评工作中,落实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尤其是监测机构,要求其全权负责现状监测数据来源和准确性。评价单位在进行技术性审查时,要邀请专家对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进行把关,如果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不符合实际现场问题,就认为环评报告不合格。另外,环保部门还需要在进行日常检查的同时,对监测机构进行延伸性检查,尽量提升监测机构的质量意识。
3.5 完善监测管理和应急体系
未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监测管理和应急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促进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而这需要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标准以及多方评价和反馈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让工作人员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这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也有积极意义。
3.6 探究监测资源的利用
监测机构进行直管之后,由各个项目所在地的监测站点,配备优质的技术人才和完善的设备设施,同时需要对当地环境十分熟悉。在新时期,需要促进直管机构和社会机构的专业性交流,充分发挥环保系统监测工作的作用,提高社会化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4 结语
环境监测是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借助技术手段,对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机构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这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环境质量情况。监测机构的数据直接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要重视对现状监测数据的审核与判断。
参考文献
[1]苟德国,迟伟伟.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6(3):63-66.
[2]白雁斌,董亚明,孙红叶,蔡炜.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01):124-126.
收稿日期:2019-08-12
作者简介:赵宏峰(1971-),男,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