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2019-02-12陈自海

求知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策略高中地理

摘 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多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1-0017-02

引言

如今,生态文明已经被列入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和研究的理论日趋完善,学校生态文明的教育也快速发展。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渗透进去,有目的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地理教材,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过去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在框架构建上,都是按地理学的科学体系构建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不够紧密,实用性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将实行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是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地理教材的知识难度有所下降,知识体系虽然复杂、庞大,但是内容简化了许多,并且内容的实用性不断增强。人地关系,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在教材中都得到了体现,而且这也是地理教材的重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根本,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新课改精神,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发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素材,有目的地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例如,在教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太阳对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将经济、社会、生态知识结合起来,讲述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用太阳能取暖、发电,将太阳能用到燃油、光化领域,可以减轻环境的压力,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未来太阳能运用规模会越来越大,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教师以教材为根本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使学生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过,生态文明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其概念相对抽象。然而,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想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对生态文明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樹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将与教材和生态文明知识有关的图片、文字、案例、视频素材都用到教学中去,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1]。

例如,在教学“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新闻“亚马孙森林大火持续三周,政府不作为导致外界浑然不知”引导学生思考亚马孙雨林“身负的重任”,为何全球公众都这么关心这次的亚马孙森林大火,亚马孙森林大火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后,再由教师进行拓展和补充:热带雨林具有提供氧气、固碳的重要作用。亚马孙森林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是地球之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自然界的碳循环已经失衡的情况下,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所以公众才对亚马孙森林大火给予高度的关注。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预防森林火灾,停止对于热带雨林的过度开发等行为。教师结合案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开展问题教学,多元解读教学内容

开展问题教学,促进课堂生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生态意识的形成,要建立在他们吸收知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思考、促进课堂生成的角度出发,预设、提出生成性问题,让学生多角度解读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使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形成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讲述一位年轻的渔民,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承包了一个30亩的滩涂养鱼,却因为有关部门监管不严,导致滩涂因违章施工而受到污染,结果渔民损失过半。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该案例,提出生成性的问题:造成年轻渔民损失的罪魁祸首是谁?污染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地表以下100厘米的土壤都被污染,那么以后这里还可以养鱼吗?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如果你是渔民,你会怎么做?其次,让学生以五人为一组,开展自由讨论,思考和解答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留意学生的表现,并在合适的时间参与到讨论中去,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最后,让各小组的学生回答问题,并评出最佳小组。这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核心素养

地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许多地理知识、理论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的、提出的。实践是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在要求,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态文明观教育视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将实践视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做好地理生态文明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开展第二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例如,在教学“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时,教材给出的问题研究是“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搜集关于地方社会、民生的图文资料,了解地方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情况,分析区域在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地方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结合地方气候、水文和生活环境,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将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书面材料,提出发展家乡的建议和优化措施,指出家乡发展的新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态文明视角看到家乡发展的不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态文明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地理知识技能教学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贺红,兰仕萍,马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28-29.

高迎晓.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9):170-172.

作者简介:陈自海(1971.3—),男,安徽广德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目前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策略高中地理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