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困境与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

2019-02-12廖思傲牛长松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现代化工业化

廖思傲 牛长松

摘   要:當今,非洲国家和区域组织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对能够培养出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也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非洲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入学规模有了一定的扩大,但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着财政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走向成熟,中非教育合作走向纵深,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已然成为助力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中非合作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职业技术教育

一、非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考虑与发展规划

(一)加快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2015年,非洲联盟(The African Union Commission,以下简称非盟)峰会的主题之一是推进《2063年议程》,旨在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建立繁荣的非洲,而繁荣非洲的题中之义是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依旧十分落后,严重依赖出口单一农产品或大宗商品以及进口他国的工业制成品。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培养和输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为非洲国家的当务之急。

然而,非洲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容乐观,技能型人才大量短缺。资料显示,15~24岁的非洲青年中,近60%的人只完成了小学教育,约35%的人小学毕业后继续上学,只有19%的人完成中学后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1],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规模也是十分有限。例如,在赞比亚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员工只占 0.9%,且大部分从事金融、保险与房地产领域。从总体来看,非洲国家在建筑、采矿等行业只有 0.3%的员工接受过职业培训,在制造业、交通和通信领域,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员工仅为1.4%[2]。工业生产技能的缺乏使得大多数从业者只能围绕农产品的生产来就业,或者进入低端行业、非正规部门就业,除了博茨瓦纳、加纳和南非,其他非洲国家的工业生产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例小于 10%,绝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和服务业。[3]

根据2017-2018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全球2010-2015年中学后教育入学率最低的前十个国家全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民优质教育目标中第四个具体目标——增加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的相关技能——的实现情况来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也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一大部分非洲成年人对计算机使用一窍不通,如苏丹和津巴布韦只有4%的成人能够掌握复制和粘贴文档这样的操作。[4]

非洲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不如人意,部分是由于非洲青年人口数量巨大却没有进入到人口红利时代,急需大量可以投身工业化进程的人才,却依然有一大批因技能薄弱而待业或者未实现体面就业的人群。因此,实现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急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划与愿景

非洲区域一体化组织和非洲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非洲区域一体化组织在推进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盟于2007年颁布《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旨在促进非洲各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养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同时,非盟着手制定的规划未来50年发展的《2063年议程》,旨在50年内建成区域一体化、和平繁荣的新非洲,制造业、贸易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等在内的六大领域成为《2063年议程》前十年规划的重点。此外,非洲教育发展协会自2010年成立跨国质量监控中心以来,每年召开的部长级会议,均就青年就业与职业技术教育召开主题会议,并出台相应的行动计划,如《跨国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7年)》(Inter-Country Cooperation Action Plan(2014-2017))。[5]

此外,非洲国家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发的《减贫战略文件》(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s),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非洲各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重视。喀麦隆力图推进职业技术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融合;加纳发布的《教育战略计划(2010-2020年)》中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宏观战略,并提出一系列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与政策;马拉维强调要通过技能发展推动自主创业。[6]

二、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困境

(一)发展现状

1.入学规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17年非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入学规模较上年有所扩大,增速高于2016年的同比增速(见表1);201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入学人数已达356.1万人,撒哈拉以北非洲也已达278.1万人,增速均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速[7]。这意味着随着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非洲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入学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本土化的技能型人才,从而服务于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实现非洲《2063年议程》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

同时,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年级学生的入学人数不断增加(见表2),这表明众多的青年人回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以增加自身技能,更好地实现就业。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低年级入学规模在减小(见表3),这与非洲国家的中等教育得到发展有关,大多数学生进入到了普通中学学习。

从总体上来看,非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依旧存在大量的失学人群;虽然失学人群同比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依旧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且数量庞大(见表4)。2017年,非洲中学阶断青少年失学人数达到6811万人(撒哈拉以南非洲约为62809万人,撒哈拉以北非洲约为5307万人)[8],这与非洲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的现状密切相关,教育成本高、财政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也导致大量学生辍学、失学。

2.教育公平

非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人数有了较快的增长,性别差距虽未有明显变化但男生入学总量明显高于女生入学总量(见表5),这种现象将会在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其原因是非洲社会中教育观念落后,以及女性就业参与和技能掌握较男性低。非洲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平问题在语言、种族、区域等方面也有所体现。

3.财政扶持

财政支持是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对财政扶持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投入的资金普遍有限,中学及中学后教育开支占教育总开支的10%以下(见表6),而大部分非洲国家中学及中学后教育开支占政府总开支比例一直保持在2%以下(见表7)[9],相对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投入规模较低。面对职业技术教育庞大的资金缺口,非洲国家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慢慢开始向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引入民间和国际资本。

(二)存在的困境

1.人口增速过快

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口增速不断加快。资料显示,“1950 年非洲青年人口占全球青年人口总数的9%,2050 年这个比率将上升到 29%,达到 3.49 亿人”[10]。对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老龄化时代,非洲呈现出金字塔式的人口结构,青少年数量庞大且每年还会诞生大量的新生人口。人口巨大也会带来制约教育甚至影响社会发展的后果,因为人口众多必然会加深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更是如此,这使得大量的适学青少年未能接受系统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缺少上岗就业技能,使非洲青年失业率、失业规模居高不下(见表8)。

2.财政资金不足

经济发展不足,政府财政扶持远不能满足需要。发展教育需要资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所需的设备、师资等更是需要持续的、庞大的资金投入,而非洲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显得力不从心。人口众多导致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压力巨大,对政府财政需求也日益激增,然而虽然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将20%的财政预算投入到教育之中,但贫困直接制约着教育投资[11],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公共开支规模仍十分有限,开支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更是十分微小(见表9),尤其是在私营部门投入低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投入规模有限,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掣肘之一。

3.教育质量不高

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师资、试验设备等缺乏使得非洲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在高精尖行业的技术培训更是天方夜谭,以至于很难做到较好地培养出能够直接为工业化、农业化现代化作贡献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较低,有一批15~33岁的青年人正在找工作或者处于失业状态;传统的学徒制只能培养手工业者,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工业化人才。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充足,教育质量不高而培养不了更多的能够直接上岗的技术人才,使得非洲地区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不高,始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男女劳动力之间始终有一定的差距(见表10)。

因此,无论是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非洲各国发展本国职业技术教育、解决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还是非洲区域组织和非洲各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和规划,都使得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变成现实需要,也使得新时代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有了新的平台。

三、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助推

(一)中非合作助推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非合作在新时代下不断走向深入,中国政府始终本着真实亲诚的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开展对非合作,积极推动非洲“三网一化”建设,改善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共同推动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一,中国政府在推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中国政府响应非洲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求,主动寻求与非洲国家和非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与非盟协作制定《中非铁路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参与构建非洲“四纵六横”铁路网,参与非洲“三纵六横”公路网建设项目,协助非洲制定航空发展规划,协同培养航空人才等。第二,中国积极发挥自身产能优势开展对非产能合作,利用中非产能合作推进非洲工业化进程。例如,中国向非洲国家供应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新型建材等,对于提高非洲当地工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三,加快推进非洲自贸区、经济特区和产业集聚区合作,因地制宜打造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如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肯尼亚蒙巴萨经济特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12]。第四,中国将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中非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例如,中国在非洲100个乡村实施“农业富民工程”、派遣30批农业专家组赴非洲、建立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等。[1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国积极推动中非产能对接与非洲“三网一化”建设,重点推进“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深度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为非洲青年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通过技术培训、孔子学院和研修班等形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非洲国家培养大量能够服务于本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也为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增添新的动力。

(二)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实践与新发展

1.中国政府支持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多层次、纵深合作

中國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从20世纪坦赞铁路建设工人培训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中方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未来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力度将不断增强。

中非合作论坛自创立以来,中国已为非洲国家培训各领域实用人才超过8.1万人,培训范围涵盖了经济、贸易、农业、环保、交通等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14]。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涉及中非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例如,中国设立一批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和若干能力建设学院,为非洲培训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提供4万个来华培训名额,以帮助青年和妇女提高就业技能等[15];2018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再次承诺未来将加大与非洲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力度,计划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中国支持并设立旨在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中国实施头雁计划,为非洲培训1000名精英人才;中国为非洲提供5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为非洲提供5万个研修培训名额,邀请2000名非洲青年来华交流。[16]

根据非洲国家青年就业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中国对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已经实现从高级官员培训向职业技术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延伸,与非洲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从项目到部门、从培训班到职业学校,实现全部门合作;政府参与部门也由教育部拓展到商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外交部、财政部、全国妇联等;合作对象也发展成非洲区域组织(如非盟)和非洲各国的合作。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全面升级,不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层次。

2.中国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

随着中非教育合作全面升级,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使中国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在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中非高校合作创办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例如,卢旺达北方省最大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其穆桑泽国际学院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的一所分院;中国教育部委托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承办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工作等。

其次,中国高职院校“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中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委派教师团多次赴非进行职业技术授课与培训。2017年9月,电机维修班在赞比亚正式开班,中国高校组成的教师团分别服务于中国有色集团在赞三家企业(中色非矿有限公司、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湿法铜冶炼有限公司),对中赞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同时,中国高等院校开展非洲留學生教育,在华培养高质量的非洲本土化人才,把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为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另一股力量。

再次,中非合作职业院校既开展面对非洲民众的上岗指导和技能培训,也面向非洲民众开展正规教育以提升其学历层次,贴近本土地区的社会需要设置专业。例如,参与赞比亚有色金属项目的8所中国的职业院校分别在赞比亚的这所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相应的二级分院并结合学院优势开设不同专业,广东建设技术学院在非开设“鲁班学院”及其架子工技术培训班,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非开设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学院及其电工培训班等。

最后,孔子学院也着力服务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职业技术培训课,也开办了职业特色孔子学院,如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

3.中资企业成为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重要力量

为适应非洲经济环境,实施本土化战略,中资企业在培养非洲技能型人才,助力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中资企业参与非洲技能型人才培养。2017年8月22日,中兴通讯与南非电信运营商MTN、斯坦陵布什大学签署新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并发布非洲首个“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NB-IOT)的应用,帮助南非培养信息通信技术人才,中兴通讯将提供网上教学平台,并面向斯坦陵布什大学实施优秀学生奖学金计划、国内顶尖大学交换生计划、中兴通讯学院深造计划。

其二,为培养能够上岗就业的技术人才,中资企业通常会与非洲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和中非高校进行合作,协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中非职业技术学校筹建、运营和各类培训所需设备、资金。例如,中信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直接参与者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国际汉语推广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为期10年、总额达15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修建占地500平方米的孔子学院专用校舍。中资企业直接参与孔子学院建设,与孔子学院设立定向培训班,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将直接满足企业职位需求。[17]

其三,校企合作模式助力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职业教育要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要,因此,中国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要与中资企业共同“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培养非洲本土与中资企业发展所需的本土化人。高等院校提供智力支撑、顶层设计,中资企业注入运行资金、培训支持,二者合力,高效完成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根据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需要科学进行合作规划,为非洲职业技术教育的长远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并树立中国品牌。

参考文献:

[1]FILMER D,FOX L.Youth Employ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R]. Washington,D.C.:World Bank Publishing,2014.

[2][3]邱立中.南部非洲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3):7-13.

[4]UNESCO. 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2017/2018[R].Montreal:UNESCO Publishing,2018.

[5]ADEA. DRAFT Action Plan for Inter-country Cooperation for the 2014-2017 Peri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CQN/TVSD[EB/OL].http://www.adeanet.org/pqip-dctp/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action_plan_for_inter-country_cooperation.pdf,2016-05-20.

[6]African Union. Strategy to Revitaliz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 in Africa[R]. Ethiopia:African Union Publishing,2007.

[7][8][9]UNESCO.Institute for Statistics[EB/OL].http://data.uis.unesco.org/,2018-10-27.

[10]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30-331.

[11]世界银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育政策[M].朱文武,皮维,张屹.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前言.

[12]顾大伟.中非“三网一化”与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J].中国投资,2016(5):14-16.

[13]黄培昭,景玥.聚焦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农业现代化合作稳步推进[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825/c1002-30250163.html,2018-08-25.

[14][17]马丽杰.非洲地区孔子学院与职业教育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5):78-80.

[15]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EB/OL].http://www.mfa.gov.cn/web/zyxw/t1323148.shtml,2015-12-10.

[16]中国共产党网.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903/c64094-30269497.html,2018-09-03.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现代化工业化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