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治法治疗黄疸概述

2019-02-12陈新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治法药浴黄疸

罗 思,陈新瑜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07;2.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0021)

黄疸古称“黄瘅”,表现为目黄、身黄、小便黄等。仲景将黄疸分为谷瘅、女劳瘅、酒瘅、黑瘅,随着中医论治体系的不断补充,黄疸又被分为阴黄、阳黄。现代医学根据其不同起病原因及部位将其分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现就黄疸的病因病机及外治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及“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指出黄疸病位在脾,病机为瘀、热[1]。现代认为的黄疸与肝脏及胆腑的胆汁失于疏泻,胆汁外溢肌肤有关[2]。不过,张仲景对黄疸的论述着重于脾,但仍有兼顾肝、胆、肾等脏腑,脾为后天之本,与胃共同腐熟水谷,化生精微,上乘于各脏腑,血气所化肝之精气可疏泄肝络、胆道之胆汁;而黄疸与肾脏的关系《灵枢》中提到“肾所生病者,黄疸肠澼”,故脾胃、肝胆、肾等脏腑病变皆有引起黄疸的可能。但黄疸的发病不仅局限于脏腑失调,也与外感寒湿、湿热之邪或饮食所伤等外界因素有关,其发病往往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多认为主要是湿、热、寒、瘀等,且以湿邪为主,湿邪所致黄疸多为外邪不能泄越,寒邪所致黄疸多与脏腑阳气虚衰有关,而“瘀热以行”可见黄疸发在血分,血分之瘀热互结,则脾失健运,发为黄疸。

2 外治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总结有针、灸、烙、温、熨、坐药、洗浴、浸足、药摩、润导、灌耳等外治法。而黄疸的外治法,《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就提出“病名约脾风,发瘅……可按可药可浴”。其中提到的3种治法有2种外治法,按(按摩)和浴(药浴)[3]。由古到今,有关黄疸的外治法记载有吹鼻、扑粉、膏药、润导、敷药、熏洗、脐疗、擦药、针刺、灸、洗浴、按摩、烙、放血、取黄等,针灸疗法成为独立学科后从外治法中抽离,而其余外治法也有部分因为其禁忌症较多且其危险性较高,未能在治疗中继续运用,如取黄法、吹鼻法、烙黄法及放血疗法等。

2.1 润 导

润导法即现在所称的灌肠法,《伤寒论》中“食蜜,上一味……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以及“大猪胆汁……以灌谷道内,如一时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即是关于灌肠法的描述,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良,现在灌肠法主要是将药液通过肛门直肠灌入结肠内使其保留一段时间,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肠黏膜对药液的吸收以提高疗效,同时又避免了服药后呕吐[4-5]。何娟峰[6]用开塞露混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治疗40例早产儿,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及喂养并口服苯巴比妥治疗。两组达到蓝光治疗指征均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清洁灌肠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40.0%),同时治疗组所需光疗时间较对照组亦有明显缩短。汪四八等[7]用泻热通腑汤(生大黄20g、枳实15g、厚朴15g、赤芍30g、茵陈30g、栀子10g,水煎,100mL,37℃)保留灌肠治疗3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对照组32例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复方甘草酸苷抗炎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转移酶(ALT、AST)、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内毒素、白蛋白等指标变化及黄疸、乏力、纳差等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38%)优于对照组(62.50%)。

2.2 药 浴

药浴是将一定量的药液加入洗浴水中沐浴,使药液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黏膜或经络吸收进入血液发挥其退黄作用,同时由于温度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快亦可减少胆红素从肠肝循环中吸收,发挥其退黄作用。刘小琴等[8]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茵陈30g、栀子20g、大黄10g、丹参20g、柴胡15g、甘草6g,水煎至5000mL,冷却至45℃)药浴配合穴位按摩(中脘、肝俞、天枢、脾俞、内关、胆俞、足三里,每个穴位轻柔按摩100次),对照组给予425~475nm蓝光照射治疗(8h),辅以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6mg/(kg·d),分3次服用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 天检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时每日定时检测两组面颊、躯干、四肢经皮胆红素水平,同时出院后随访3周,观察黄疸复发率。结果两组胆红素均明显降低,治疗组复发5例、对照组18例。说明中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可靠,且可降低复发率。刘丽平[9]将60例新生儿用退黄熏洗方(茵陈、栀子、大黄、薄荷、山楂、川芎)药浴以预防新生儿黄疸,对照组给予茵栀黄颗粒。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黄疸出现时间推迟、黄疸指数降低,提示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

2.3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是将药物捣碎或研成细末,加用一定量的溶剂(水、酒精、清凉油等)调成糊状,将其敷于患处或对应穴位使其通过穴位或皮肤吸收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药物贴敷治疗黄疸最早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3]。信梦雪等[10]将136例体质量2.5~4.0kg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蓝光治疗(第1天连续照射24h,之后每日间歇照射8h),实验组70例除用蓝光治疗外,加用胎毒清贴于神阙穴,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情况和治疗后第1、5天外周静脉血胆红素水平。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7.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且治疗后第1、5天胆红素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神阙穴穴位贴敷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2.4 脐(火)疗

脐(火)疗是将药物直接敷贴或热敷于患者脐部以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关于脐疗法治黄疸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明清时期许多医书都有关于脐疗法治疗黄疸的记载,如《外科证治全生》、《外治寿世方》和《验方新编》等[3]。刘晓娟[11]将72例辨证为寒凝阳衰证的乙肝肝硬化所致阴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用苦黄注射液退黄、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甘利欣抗炎及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加用脐火疗,两组均治疗15天,1个月后检测肝转氨酶、胆红素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各观察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脐火疗治疗乙肝肝硬化所致阴黄疗效较好。费景兰[12]用脐火疗法治疗黄疸23例,将黄芪、茵陈、党参、附子、白术等加工成药饼贴神阙穴处,固定后于上端点燃,待其自行燃尽。对照组22例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基础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30%)高于照组(63.64%),提示脐火疗法联西医常规治疗黄疸疗效较好。

2.5 按摩(抚触)

按摩即现代所称抚触,是指通过轻抚新生儿皮肤,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加强胃泌素及胃酸的分泌,从而增加摄食,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13-14]。万正敏[15]通过抚触(在26℃室温下,从前额、下颌、头部开始,再胸部、腹部,最后四肢、脊柱两侧、脊柱等顺序逐渐进行)治疗70例新生儿,每日抚触15min,连续7天。对照组70例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每日经皮所测的胆红素动态变化,连续观察7天,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别。结果治疗组经皮测量胆红素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提示抚触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及新生儿胆红素均有疗效。

3 小 结

中医内治黄疸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诊疗指南知晓率、应用率较低。中医外治法虽早已有载,但缺乏更多的临床观察数据及实验研究,其药物作用机制不甚清楚。因此,需在更多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传统的中药外治法借鉴现代科技成果,提高药物吸收效率,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外治法药浴黄疸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胰腺癌所致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苦夏药浴正当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藏医药浴对产后风的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