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瘟的发病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9-02-12李元秋
李元秋
(多多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1 流行特点
本病冬、春两季多发,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兔,其它畜禽不感染。主要发生于两月龄以上青壮年兔,但最近几年断奶之前的仔兔也有病例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病程短促,一个养殖场(户)内从第一只到最后一只感染兔死亡,持续时间仅在 10 d左右,易感兔病死率几乎是 100%。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兔及带毒兔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隔离及消毒措施不当常常是导致本病扩散的重要因素,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感染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蚊、蝇的机械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2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此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短时兴奋(如:尖叫、痉挛)后突然死亡,主要发生于青年兔、成年兔;
(2)急性型:临床表现为高热、精神萎迷、消瘦、突然死亡。病兔死前肛门可见流出少量粘性淡黄色稀便,主要发生于断奶仔兔或流行末期,哺乳期仔兔一般不发病。
(3)慢性型: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喜饮水,消瘦等,有部分病兔可耐过,主要也发生于断奶仔兔或流行末期,哺乳期仔兔一般不发病。
3 病变与诊断
3.1 病理解剖
病死兔呈现明显的败血症变化,与巴氏杆菌引起的病变相似,应进行仔细鉴别。病死兔的肺脏水肿严重,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细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中有红色泡沫状液体;喉头和气管环弥漫性出血;肝脏肿胀、质脆、呈土黄色,部分兔有出血斑或因淤血呈紫红色;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部分实质变性呈紫红色,与淡色区交错呈现花斑状;脑膜血管充血明显、部分血管淤血,颅内偶有血凝块出现。
3.2 实验室诊断
3.2.1 电镜诊断
采集新鲜病料,及时处理并用电镜进行确诊。
3.2.2 血凝试验(HA)与血凝抑制试验(HI)
用病料悬液做常规 HA 与 HI 试验,可给出明确诊断。
3.2.3 RT-PCR 方法
建立该病的 RT-PCR 检测方法可提高检测效率,是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亦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4 免疫程序
本病是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暴会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高效合理的防疫程序。自繁兔群应定期进行疫苗免疫,而外来兔群应先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安全后及时进行疫苗免疫。
4.1 种兔
每半年给种兔免疫 1 次兔瘟疫苗。可以选用兔瘟灭活疫苗或兔瘟、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三联灭活疫苗,每只种兔皮下或肌肉注射 1ml。
4.2 仔兔
仔兔 20 日龄左右进行基础免疫,首免后 30~40d 进行加强免疫,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ml,以后每半年免疫 1 次。
5 防控措施
5.1 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兔群一旦发病,应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病死兔全部做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兔瘟病毒污染环境和传播。可用兔瘟组织灭活苗按照 3~4ml/只的剂量紧急免疫,一兔一针头,一般接种5d 后可控制本病蔓延;也可按照2~3ml/kg肌肉或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每天1 次,连用2~3d,发病早期的病兔大多数可治愈。
5.2 预防
加强兔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兔群抗病力,创造兔群良好的生产环境。对兔舍、兔笼、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严格消毒。推广兔瘟的监测技术,进行早期监测,及时预防接种,进行超剂量免疫,并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盐酸左旋咪唑、速补18 等。
紧急接种时疫苗的选择。紧急免疫接种要遵循免疫“五注意”和疫苗“三不用”原则。一要注意加倍剂量,确保充足的剂量,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二要注意更换疫苗,即疫苗“三不用”,上次免疫剩余的疫苗不用、上次免疫疫苗厂家的兔瘟疫苗不用和上次疫苗销售单位的疫苗不用。三要注意用单苗,不用联苗。四要注意当天接种完,不要过夜。五要注意使用正规疫苗,要求生产批号、GMP 认证、标识齐全。
鉴于本病的发病特点,建议选择自繁自养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感染的机会。无论哪种养殖模式,对引进的外来兔均应严格执行隔离与免疫制度。应制定出扑灭本病的专项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本病,应该立即封锁疫点,停止与兔相关所有产品和物品的流通,对隔离区的病兔采取支持疗法进行对症治疗,给受威胁的兔群紧急接种疫苗,严格控制疫情,防止疫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