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咳嗽66例效果分析
2019-02-12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妇幼保健中心471000张朝辉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妇幼保健中心(471000)张朝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痰热壅肺咳嗽患儿共132例,按用药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66例,其收治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对照组中男33例,女33例;年龄为7个月~12岁,平均年龄是(7.45±1.26)岁;病程是1~6d,平均病程是(3.44±0.82)d;研究组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为8个月~12岁,平均年龄是(7.86±1.61)岁;病程是1~5d,平均病程是(3.26±0.33)d;两组患儿性别分布、病程、年龄等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肺力咳合剂治疗,口服给药,每日三次,用药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而定:6个月~1岁者每次3ml,1~3岁者每次5ml,4~7岁者每次10ml,7~14岁者每次15ml;7d是一个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研究组患儿则应用清气化痰汤治疗,其处方如下(以3岁小儿为例,根据患儿年龄适量加减剂量):茯苓10g,杏仁10g,黄芩10g,全瓜蒌9g,胆南星6g,法半夏6g,浙贝6g,陈皮6g,焦楂3g,榔片3g,枳壳3g,甘草3g;加水浓煎取汁200ml,每日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7d是一个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两组患儿用药期间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相关标准,对患儿发热、痰色、痰质、痰量、咳嗽、气喘、口干、舌脉异常、肺部啰音按照四级评分法,将无、轻、中、重分别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总分是27分,评分越高,证明患儿症候越重,反之则轻;②观察患儿咳嗽、痰多、喘息、发绀等临床症状变化,结合其中医证候积分的减分率以及其他客观指标,评估其整体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2]①临床控制:患儿咳嗽、痰多、喘息、发绀等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以上,其他客观指标检查结果正常;②显效:患儿咳嗽、痰多、喘息、发绀等临床症状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89%,其他客观指标检查结果改善;③有效:患儿咳嗽、痰多、喘息、发绀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其他客观指标检查结果有所改善;④无效:患儿咳嗽、痰多、喘息、发绀等临床症状无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其他客观指标检查结果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临床控制)/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48%,高于对照组的89.39%,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3.16±0.49)低于对照组(6.59±1.54)(P<0.05)。
3 讨论
咳嗽作为一种以咳嗽或者伴发咳痰为临床主证的肺系疾病,属于儿科多发病和常见病。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审证求因,认为肺脏、脾脏互相影响,应遵照“从脾治肺、运脾泻肺”原则。肺主宣发肃降,脾主健运转输,是肺宣肃的前提,若脾失健运,可导致水液内停,聚而生痰,痰上储存在肺,影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引发咳嗽,痰郁化热,最终发为“痰热壅肺咳嗽”,因而主张以清气化痰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咳嗽。清气化痰汤源自《医方考》的“清气化痰丸”,根据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化裁而成,方中枳壳、焦楂、全瓜蒌、法半夏、榔片、陈皮均为理气药物,在本方中占比超过50%,而理气药物可通过转运人体脾枢气机,达到健脾、水湿化生而成精微物质濡养周身,增强机体抗邪气能力;同时,理气药物可促进“水行”,避免水湿停聚而生痰,酿成“痰热”,体现了中医“故治痰咳,先化其痰,欲化其痰者,先理其气,陈皮、枳壳以理肺中之气,半夏、茯苓以理脾中之痰,此治咳之大略也”的观点。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可见清气化痰汤在小儿痰热壅肺咳嗽治疗中的效果更佳,印证了上述观点。
总之,小儿痰热壅肺咳嗽者适宜采取清气化痰汤治疗,可以此为首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