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
2019-02-12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450000赵永杰钱南平牛闯来唐好江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450000)赵永杰 钱南平 牛闯来 唐好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感染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接治的18例TKA术后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8例;53~72岁,平均(63.4±3.0)岁;病程1~9个月,平均(4.7±2.0)个月。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 (1)影像学检查:①CT,选用Aquilion型64层螺旋CT检查,对患肢膝关节进行全面扫查。②超声诊断,应用飞利浦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配套探头,对患者行多切面结合扫查。(2)实验室检查:采取ELSIA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开展抗结核抗体检查。
1.2.2 临床治疗 本组3例患者病情较轻采取保守药物治疗,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1次/d,连续用药6个月,然后改成异烟肼+利福平联用治疗,1次/d,6~10个月。其余15例患者行手术+抗结核联合治疗,在入院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每日顿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按体重用药),治疗2~3周后症状改善,体征稳定后安排手术;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指导患者行仰卧位,采取关节镜常规入路,对关节腔全面探查。在检查中可用活检钳采集病变滑膜进行实验室病理检查,再用电动刨削器、射频汽化系统在膝关节不同部位根据髁间窝及内外侧间室、髌上囊将病变滑膜切除。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全面冲洗,在吸净后缓缓注入链霉素2g及异烟肼200mg;术后置管7~10d,加压包扎。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同时,将假体妥善取出,再行关节融合术,嘱咐患者行仰卧位,在完成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行髂骨植骨;装配外固定架,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在术后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加强引流量监测护理,在引流量低于10m L/d时可拔管。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才可开展早期患侧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掌握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同时,治疗前后测定患者患肢屈伸度,并测定患者HSS评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在治疗完成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对膝关节功能开展评测[1]。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组间以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诊断结果 本组68例均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CT影像表现为局限性溶骨破坏,蜂窝状或洞穴状,关节间隙变窄,骨质显著破坏,关节表面毛糙,周围软组织肿胀。超声显示弥漫型滑膜增厚,低回声为主,和滑膜囊积液间有清晰界线,腔面毛糙,内可见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如可见不等团状、絮状回声,内无显著彩色血流信号;滑膜囊内均见无回声区且前后径在5mm以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可见细密点状中等回声。实验室检查显示抗酸杆菌阳性。
2.2 本组患者治疗效果 本组18例患者均行关节镜术、抗结核治疗,患肢功能恢复时间(64.28±6.13)d;在治疗8周后测评,患肢膝关节屈伸度(125.4±1.16)°、HSS评分(92.11±2.08)分,均显著改善,优于治疗前的(87.83±1.04)°、(58.56±4.16)分(P<0.05);随访6个月,本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65%。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结核感染诊断还比较困难,易延误诊断,组织病理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培养是诊断金标准。治疗方面,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但主要用于早期感染。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核心问题是是否需要保留假体,二期翻修联合抗结核是晚发感染主要疗法。本研究中,18例患者通过CT、B超及实验室培养检查确诊,采取抗结核单纯治疗及联合手术治疗。从结果看,治疗后患肢功能恢复时间(64.28±6.13)d;同时,患肢膝关节屈伸度、H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随访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92.65%。与张军等人相关课题研究报道基本一致[2]。
综上所述,TKA术后感染结核应早诊断、早治疗,确保疗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