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羊肚菌产业现状与展望

2019-02-12李彩红于晓丹孙雅婷郭洪波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羊肚出菇日光温室

李彩红,于晓丹,孙雅婷,郭洪波

(1.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122;2.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羊肚菌(Morchellaspp.)为子囊菌门(Aseomyeota)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真菌的统称,不同地区的民间俗称不同,也称作蜂窝蘑(山东)、羊肚菜(河北、四川)、羊肚蘑(辽宁)、羊肚子(山西)等,是因其子囊果表面凹凸不平,呈褶皱网状,既像蜂窝、又像羊肚而得名[1-2]。羊肚菌不但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肚菌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纳气、补脑提神之功能”[3]。现代研究表明,羊肚菌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抗辐射、抗诱变、提高免疫力等功效[4]。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上升,价格也在一路攀升,国内羊肚菌干品价格达到3 500元/kg[5],而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集,导致资源的大量消失。我国羊肚菌物种资源丰富,目前该属已知物种61个,其中我国分布了30种,分属黑色羊肚菌支系(13个种)、黄色羊肚菌支系(17个种)2个类群[6-9]。

笔者梳理了我国羊肚菌栽培和市场现状,旨在为东北地区羊肚菌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 羊肚菌栽培现状

1.1 全国羊肚菌栽培现状

早在1983年丁文奇[10]就对羊肚菌的菌种分离和人工栽培出菇情况进行了报道,但是对栽培条件尚不明晰。直到2009年,赵琪等[4]采用尖顶羊肚菌纯培养菌种,以圆叶杨为辅料进行农田和林地仿野生栽培取得成功,羊肚菌才开始走上商业化人工栽培的道路[4]。随着外源营养袋的发明和应用,羊肚菌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栽培面积由2012年的200 hm2左右增长为2017年的近4 700 hm2[11],但是产量仍不稳定,据报道,2015—2016年生产季产量为0~7 620 kg/hm2[12]。谭方河[13]研究表明,2016年羊肚菌产业从业者有90%处于亏本状态;赵琪[14]研究表明,2012—2017年,全国有70%~80%的种植户处于减产甚至绝收的亏本状态。

1.2 东北地区羊肚菌栽培现状

随着栽培技术的初步完善和诱人的前景,羊肚菌人工栽培迅速蔓延,到2016年已有20多个省市进行商业化或试验性小规模栽培,东北三省也不例外[15]。张季军等[16]于2014年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获得成功,填补了辽宁地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空白。截至2018年初,辽宁省内朝阳、丹东、沈阳等地羊肚菌试种均获得成功,在吉林和黑龙江地区也小面积的试种[11,16-18]。在栽培方式上,除日光温室的反季节栽培外,还出现了大田栽培、冷棚栽培及林下栽培[19-20]。在栽培季节上有秋种春收(冷棚、大田或林下)和秋种冬收(日光温室)2种,而日光温室栽培出菇期正处于元旦、春节两节期间,上市鲜菇较少,价格较高,但温室栽培也存在明显缺陷,由于通风差、CO2浓度较高,羊肚菌菌柄长且细,子囊果小而壁薄,降低了商品菇的品质。

2 羊肚菌市场现状

羊肚菌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在法国,羊肚菌与黑松露齐名,是高档餐厅不可或缺的高档食材,超市新鲜羊肚菌的售价一度高达80欧元/kg。目前,仅欧洲市场每年的需求量就达20 000 t。然而,我国羊肚菌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少,即使是2017年人工栽培羊肚菌产量已近7 000 t,但出口干品仅为35.6 t,平均价格为162美元/kg,其中,出口法国约20 t,占总出口量的56.8%[21]。由此可见,羊肚菌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开拓国际市场是保持羊肚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内羊肚菌需求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之前,羊肚菌产量很低,主要是供出口;2007年,内需剧增,羊肚菌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直到2016年羊肚菌人工栽培快速发展,出口量略有回升[14,21]。据食用菌商务网统计,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国内栽培羊肚菌干品价格为600~2 100元/kg,鲜品为160~180元/kg,与2017年同期相比,价格较为稳定。

3 东北地区羊肚菌产业前景展望

3.1 合理开发栽培设施,充分利用冷资源,摸索羊肚菌周年生产模式

东北地区温度差异较大,可摸索错季周年生产模式。辽南地区羊肚菌只需简单覆盖即可越冬,无需日光温室等复杂设施,该地区春季升温较慢,有利于多潮次出菇,可重点发展秋种春收模式。辽宁北部、吉林中西部地区,利用日光温室在不加温或少量加温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冬季出菇,错开羊肚菌鲜菇的集中上市期,且正值春节之际,需求量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为理想。在寒温带和高海拔地区,如黑龙江北部和吉林东部山区,高温时间短,可以利用遮阳网、反光膜、喷雾降温等技术,使设施内温度降至合理范围,实现春种夏收或夏种秋收。

3.2 创新性建立果菇、菜菇套种栽培模式,提高日光温室栽培效益

由于目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仍不够完善、菌种退化、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大大加大了羊肚菌栽培的风险,与日光温室反季节果蔬生产及常规食用菌生产收入相比,羊肚菌的效益并不突出,相反风险更大。因此,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果菇、菜菇套种模式有利于平衡风险,提高效益,促进羊肚菌栽培的推广。

羊肚菌套种与其他食用菌相比可行性更强,首先,羊肚菌与温室果蔬生产相同,通常都采用覆膜栽培;其次,羊肚菌出菇时对空气湿度要求相对较低,湿度达85%即可[22];第三,羊肚菌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CO2,促进果蔬的光合作用,同时光合作用降低了CO2浓度,有利于提高了羊肚菌的品质;第四,羊肚菌菌丝代谢旺盛,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提高地温,促进果蔬的生长。因此,开发套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民增收。

3.3 加强基础研究,完善栽培技术

尽管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突破,但仍有很多基础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3.1 解决菌种老化退化问题 黑脉羊肚菌连续继代培养[22],会出现菌丝不可逆转的老化死亡现象,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和粗柄羊肚菌中,严重制约了生产中菌种连续扩繁和保藏。此外,羊肚菌易发生出菇少、不整齐甚至不出菇或畸形菇增加等菌种退化现象,降低了羊肚菌的商品价值,严重影响了栽培效益。因此,选育耐老化菌株及建立菌株复壮体、退化菌种快速检测技术,是实现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基础。

3.3.2 选育优良菌种 羊肚菌属喜冷凉型食用菌,温度超过28℃,菌丝生长减弱;温度达34℃,出现生长停滞,直至死亡[23]。在春季出菇时常面临升温过快的问题,不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严重影响了产量,因此,选育中温型优良品种对于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澄清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问题。

3.4 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羊肚菌的认知度,培育消费市场

羊肚菌是名贵的食用菌,但是其知名度远不如灵芝、猴头、冬虫夏草等,民众普遍存在不认识、不了解、不会做、不消费的情况。从2012年到2017年,6 a间栽培面积增加了23倍,但是民众对羊肚菌的认知却没有太大改变。这主要与羊肚菌生产企业或专家对羊肚菌营养价值、保健价值、烹饪方法、文化等内容向民众推广宣传太少有关。虽然目前羊肚菌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但居安思危,随着羊肚菌栽培面积的剧增,羊肚菌的总产量会很快达到甚至超过现有的市场容量,继而导致羊肚菌价格暴跌,由“致富项目”转变成“致负项目”。因此,加大对羊肚菌食用价值和方法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羊肚菌的认知,在市场饱和前培育新的消费群体,增加市场容量,有利于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5 加大深加工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

目前,我国新鲜羊肚菌的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导致市场对鲜品的需求呈现出季节性的供过于求,鲜品价格下降。而对滞销的鲜品羊肚菌通常以烘干或速冻为主,加工手段简单,虽然延长了销售时间,但并没有增加羊肚菌的商品价值。因此,应加大研发力度,根据羊肚菌的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开发功能性保健、休闲、即食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和效益空间,增加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后劲。

猜你喜欢

羊肚出菇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羊肚菌补肾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