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市惠山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概况

2019-02-12韩伟东曹利强

上海蔬菜 2019年5期
关键词:惠山区菜农示范区

韩伟东 曹利强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214187)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农业生产中有害生物的行为[1]。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2~4]。

蔬菜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农业主导产业,针对区内各蔬菜生产基地病虫害频发、土壤连作障碍日趋严重、蔬菜产量和质量不高等问题,2014 年以来,惠山区有关部门开展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涵盖了洛社、前洲、堰桥、长安、玉祁等镇(街道),总面积超过333.3 hm2。在示范区各蔬菜生产基地,引进、示范和规模化推广了一批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了惠山区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有效破解了蔬菜生产基地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的难题。在示范区各项工作的推动下,蔬菜病虫绿色防控观念逐渐得到广大菜农的理解和接受,示范区的建设也为无锡市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和蔬菜质量安全保障做出了贡献,并于2018年11月被有关部门评为“无锡市优秀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

1 示范区主要运行模式

惠山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存在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以多品种、小批量、多茬次、循环周年生产叶菜为主,区内老菜田土壤板结、发红、酸化等连作障碍特别严重,各种病虫害常年交替发生,生产上病虫害防治用药随意性较大。基于上述情况,示范区建设项目组采用以生产基地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模式,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主要城郊型叶菜为主线,以土壤连作障碍、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重要靶标病虫害为对象,创立一个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示范展示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1.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惠山区成立了以区农林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集中了江苏省生物农药、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江苏省省级及部级科技入户、惠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多个项目,确保了组织体系的健全和人力财力物力的到位,同时建立了专项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1 次领导小组例会,每月召开1 次技术小组例会,全面协调管理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二是专门制定了惠山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合理调配资源,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1.2 集成技术,落实培训

示范区建设项目组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协作攻关,集成创新出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中的新技术。惠山区农林局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等专家对全区种植业技术人员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惠山区蔬菜站编印了10多万字的《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教材、拍摄了《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专题片,并将其免费发放给各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骨干、种植户、镇村技术员等人员,开展了多次技术宣传和培训活动,以确保示范区蔬菜生产相关人员准确、及时地掌握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各项新技术。

1.3 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以镇级农技站为牵头单位,根据不同经营主体的具体情况,项目组分别成立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工作班子,确保组织健全,并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片区负责人及小组成员包干各示范技术的到位数量与落实进度,技术人员包质量,及时指导、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 示范区主要技术体系

2.1 土壤维护与改良技术集成

2.1.1 健康土壤维护

一是针对控制土壤含水量、确保土壤“三相”合理比例等菜农不太重视但生产上十分重要的问题,秉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农技推广新理念,认真做好“三沟”配套、清沟理墒及深耕的现场示范,确保每个田块配套80 cm 田外排水沟、40 cm 棚间沟、15 cm 种植沟,并做好1 年2 次的清沟理墒工作;二是针对菜农使用新鲜牛粪导致土壤严重酸化的情况,通过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和现场培训,改变菜农传统的、落后的生产理念和种植习惯,指导他们逐步改用腐熟有机肥;三是连续3年在示范区内的无锡益家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型防虫网室,示范展示水旱轮作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的实用技术;四是在核心区成片建造有机废弃物发酵回用池、推广清洁田园及秸秆发酵还田技术,实施循环利用。

2.1.2 问题土壤改良

项目组按照惠山区农林局的统一安排,先确定重度、中度和轻度问题的土壤田块,然后发放土壤改良明白纸,分别对进行土壤改良的25 户示范种植户进行培训辅导,重点推广调酸、淹水封闭或石灰氮消毒、补充有益微生物菌群、平衡施肥(补充作物所需肥料)等改良措施的集成应用。用于土壤改良的物资发放到位后,各区域分管技术的指导员挨户上门辅导,确保应用技术的精准实施。问题土壤改良技术的实施有效实现了土壤活力的快速恢复,为老蔬菜基地的问题土壤治理与改良开辟了一条高效路径。

2.2 栽培技术集成

一是积极宣传换茬晒垡的理念,确保换茬时间10~15 d,确保土壤翻晒消毒、覆膜阳光消毒等;二是重点示范推广黑宝石番茄、水果黄瓜、荷兰甜椒、夏帝青菜、806茼蒿、彩蝶1号豇豆等抗逆新品种;三是在使用示范变频恒压喷滴管的基础上会同无锡益家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应用设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提高作物抗性,同时合理轮作换茬,及时整枝打叉、摘除老叶、捏杀虫卵;四是通过合理通风、覆盖地膜、高温闷棚、合理灌溉等措施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蔬菜作物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生长。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集成

一是示范推广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利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等主要虫害,做到成片诱杀不留死角;二是示范推广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杀菌素和短稳杆菌等广谱和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蓟马等害虫;三是示范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利用黄板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与南京益隆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示范推广臭氧发生器防治真菌性空气传播病害、粉虱、蚜虫等技术。

3 示范区主要工作成效

3.1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成效突出

示范区通过成片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有效降低了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基数。黄板诱杀粉虱、蚜虫,乳化矿物油灭杀粉虱,杀虫灯灭杀漏网害虫,臭氧发生机防治各种真菌病害、灭杀小型害虫,以及印楝素、苦参碱、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素等广谱高效生物农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蔬菜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既节省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高效生物菌肥生态效益明显

在采用常规的增施有机肥、使用生石灰改良土壤等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示范区土壤酸化程度大、连作障碍严重等现状,项目组引进了万大隆、一炮轰等高效生物菌肥,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避免了蔬菜生产中化肥使用超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经初步测算,如果全区1 333.3 hm2市属蔬菜生产基地推广应用高效生物菌肥,每年可减少使用化肥6000 t,生态效益明显。

3.3 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了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

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设及运行,让广大消费者看到惠山区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所取得的有效成效,促进了示范区内各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以无锡市惠山区万寿河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采用示范区大力推广的绿色防控体系,所生产的蔬菜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订单接踵而至,产品也逐步向中高端发展,成功进入多家精品超市和高档餐饮店,同时还开辟了万寿河菜业网站,发展网络会员销售,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4.1 绿色防控理念不够牢固

一方面农业条线干群绿色防控理念还不够牢固,缺乏对具体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与促进政策;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合作社及菜农对绿色防控认识不够,企业怕多事,而菜农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受传统耕种观念影响比较深,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较强。在政府整合各类技术类项目给予物化技术补贴的情况下,菜农能够接受示范区推广的绿色防控措施,但如果没有相关的补贴,菜农很少自发自愿地实施绿色防控技术。

4.2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绿色防控体系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技术储备不够完整,实用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配套及集成不够充分,有些技术尚未形成技术规范;尚未建立起对绿色防控技术有效的科学评价体系,还不能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4.3 示范推广方法不够全面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十分重要,需要全方位和多层次地开展示范、宣传培训、指导服务等,但目前存在网络化展示不够、个性化培训不够、感性化效果展示不够等问题。

5 深入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5.1 政府应加强支持力度

加强对绿色防控的认知与重视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区及镇(街道)政府补贴、技术人员服务、生产者投入实施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长效机制;要积极创新机制,制定扶持政策,通过有效整合现有项目资金及资源,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合理利用相关病虫防治经费,探索绿色防控技术补贴和物化补贴模式,提高菜农参与的积极性。

5.2 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现场观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博览会、展销会等方式,大力开展以“实施绿色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区、镇(街道)、村(社区)及企业(合作社)各级领导和管理者了解和支持绿色防控工作,让消费者了解、接受和欢迎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让生产者为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而感到自豪;积极拓展绿色蔬菜营销渠道,实现绿色防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绿色防控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绿色防控产业化推广的目标。

5.3 加强技术集成研究与培训力度

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有关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学习,不断增加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储备,提升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和应用能力;要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强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及生态调控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的集成与示范推广应用;加快完善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投入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实施各项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通过培训提高镇(街道)、村(社区)及企业(合作社)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操作规范的骨干人员,带动菜农转变观念、提高技术素养;通过对绿色防控示范典型的分析与总结,提炼出使用简明、操作性强的蔬菜病虫防治标准化技术与技术模式,以农民技术带头人或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突破口,以集中受训、技术手册、明白纸、电话热线、手机短信、农业信息网等形式,将技术要领传达到人、到田,最终使菜农自觉接受并应用。

5.4 加强技术应用的示范对比

加强“蔬菜科技入户”的管理与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员及示范户的遴选工作。蔬菜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要采用入户指导、技术培训、核心示范户跟踪示范等形式确保入户指导时间,与菜农建立工作感情,互相信任,形成合力。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1个实施方案,完善1套主推技术体系,每位技术指导员选定3~4户核心示范户进行对口指导监管,每家核心示范户建立1 块示范田、张挂1 块示范标牌。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着手,改变重肥、重药等陋习;以性诱剂及物理防治措施为抓手,集中连片灭杀病虫;以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技术为基础,提高用药效果。通过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化肥使用量,促进蔬菜产品质量上档次、生产上水平,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惠山区菜农示范区
无锡惠山区“一线安全课堂”上线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无锡惠山区矩阵发力 纵深推进百日攻坚
无锡惠山区未雨绸缪抓防汛 靠前谋划细落实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神秘的湘西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