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非洲猪瘟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2019-02-12
为加强非洲猪瘟检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扩大,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处置规范操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 适用范围
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编制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非洲猪瘟检测相关活动,包括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畜牧业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
包括但不限定于:非洲猪瘟实验室污染事件;非洲猪瘟阳性检出事件;非洲猪瘟疑似阳性样品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 预防措施
2.1 严格按照非洲猪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操作管理。
2.2 建立实验室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配置个人防护、消毒药品和医疗救援药品,定点存放和定人定期维护保养。
2.3 非洲猪瘟送检样品登记保存,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送检样品被盗、遗失和误用。
2.4 加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业务培训和演练。
3 应急处理程序
3.1 非洲猪瘟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3.1.1 实验室如果发生送检样品溢洒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根据非洲猪瘟病原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3.1.1.1 送检样品液体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应进行如下处置:
(1)处理人员应戴手套,穿防护服,防护好脸和眼睛。
(2)用纱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向纱布或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选用75%乙醇或含2.3%有效氯的消毒剂。
(3)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4)作用30 min后,将所处理物品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
(5)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6)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3.1.1.2 送检样品外溢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并更换。污染的防护服立即用75%酒精喷洒,并及时更换,更换下来的衣服选用0.2%~0.5%的过氧乙酸或500~10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然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1.1.3 如果非洲猪瘟送检样品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则立即用75%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1~3 min。若皮肤被刺破则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挤血,用水冲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则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3.1.2 非封装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非洲猪瘟送检样品的离心管如果发生破裂,应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须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
(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筒至少30 min,使气溶胶沉积。
(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30 min。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一次性手套。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含有0.2%~0.5%过氧乙酸或500~10 00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内浸泡。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用75%酒精反复擦拭,并干燥。清理时使用过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3.1.3 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等,应立即处理。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 000 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3.1.4 实验室发生非洲猪瘟疑似阳性样品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报告。同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疑似阳性样品扩散。
(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进行现场消毒。
3.2 实验室检出非洲猪瘟疑似阳性结果时的应急处置措施立即对实验室检测环境及设施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并送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进行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