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荥输穴治验四则

2019-02-12欧阳八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面肌灵枢牙痛

刘 莹,欧阳八四

(1.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荥输穴属于五输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根据解剖位置,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为经气流行的部位。输穴在荥穴之后,即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变大,由浅往深,代表经气渐盛[1]。荥输穴气脉尚在于外,所以治在外经脉之病,即“荥输治外经”。《灵枢·卫气第五十二》云:“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荥输理论结合经络辨证应用于临床有较好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1 坐骨神经痛

任某,女,70岁,2018年8月8日初诊。心慌胸闷,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取内关、合谷、曲池、膻中、足三里、三阴交、太白、内庭、中脘,针刺。8月16日针刺时诉近期右侧大腿后侧放射痛,既往有坐骨神经痛病史。查右侧腰臀部压痛明显。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辨证属足太阳经病证。根据荥输理论,取膀胱经之荥输穴,用0.35mm×40mm一次性毫针针刺双侧足通谷、束骨,留针30min,隔日针刺1次。针刺1次疼痛显著减轻,3次后疼痛消失。

按:坐骨神经痛属中医“腿股风”、“坐臀风”等范畴。病机为气血瘀滞。《灵枢·经脉》谓:“膀胱足太阳之脉……贯臀,入腘中……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是动则病……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根据经脉循行,大腿后侧应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足通谷、束骨为本经荥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可达到很好的通经止痛效果。

2 牙 痛

林某,女,43岁,于2018年9月4日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牙痛疼痛间作,时而影响睡眠,口腔科摄牙片未见明显异常,未明确诊断,考虑因咀嚼食物引起,予消炎镇痛药口服后症状稍缓解。1周前无诱因下牙痛又作,服用药物效果不佳,疼痛剧烈时夜间难以入睡。现右侧牙齿疼痛不适,局部稍红肿,舌淡红苔薄黄,脉滑,夜寐欠安。诊断为牙痛。辨证属手足阳明经病证。取二间、三间、内庭、陷谷用0.35mm×40mm一次性毫针直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1min后,牙痛较前稍缓解,留针30min,隔10min行捻转手法,起针后牙痛较前明显好转。9月6日复诊,夜间可安眠,牙微痛。继续治疗,隔日治疗1次,3次后牙痛消失。

按:牙痛属中医“齿龈痛”范畴。《灵枢·经脉》谓:“大肠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胃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灵枢·杂病》谓:“齿痛,不恶凊饮,取足阳明;恶凊饮,取手阳明。”二间、三间为大肠经之荥输穴,内庭、陷谷为胃经之荥输穴,合用治疗牙痛效佳。《玉龙赋》谓:“二间治牙疼”。患者属胃火牙痛,“荥主身热”,凡病变于色者,都可取荥穴治疗。根据五行相生关系及《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2],二间(水)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的子穴,足阳明胃经(土)之子穴为本经之井穴(金)厉兑,根据“泻井当泻荥”的原则,选用内庭疗效更好。

3 面肌痉挛

李某,男,36岁,2018年6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眼睑间断性跳动,当时未予重视,后跳动波及右侧眉际、面颊,间断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显。平素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时间晚,精神紧张时病情加重。诊断为面肌痉挛。辨证属三阳经。予针刺攒竹、鱼腰、承泣、瞳子髎、地仓、颊车、合谷,症状缓解不明显,仍有面部抽动,且针刺面部穴位时抽动时有加重,遂根据“荥输治外经”之原则,取相应经脉四肢末梢的穴位。常规消毒后,先用0.3mm×40mm毫针直刺右侧液门、中渚、侠溪、足临泣、前谷、后溪、足通谷、束骨、内庭、陷谷,每穴捻转10s后,面部抽动停止。后予针刺合谷、太冲、翳风,留针30min,留针期间面肌痉挛未再发作,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

按: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不自主间断性抽动,多局限于一侧。中医认为多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导致经脉失调,筋脉拘急而抽搐。抽动部位所对应的经脉主要为右侧面部外侧病变,与手足少阳、手足太阳、足阳明关系最为密切。通过针刺相关经脉之荥输穴,激发体内经气,使其顺经脉循行至面部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即“气至病所”[3]。足太阳“主筋所生病”,本病为筋急之病,用之效佳。选用相应经脉之荥输穴治疗可防止对局部过度刺激,快速缓解症状。翳风可息风通络,“面口合谷收”,配太冲为“四关”穴,可息风止痉、舒筋通络。

4 落 枕

高某,女,28岁,2018年8月30日就诊。今晨醒来后感觉颈肩部强痛,活动受限,项背牵拉痛。查颈肩部压痛明显,头右侧转动受限。X线摄片检查示颈部退行性变。诊断为落枕。辨证属手少阳经证。用0.3mm×40mm毫针针刺双侧前谷、后溪穴,持续捻转行针1min,并嘱患者缓慢活动颈肩部,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min。针刺后疼痛缓解,头部右转可。后予坐位,针刺风池、风府、颈百劳、肩井、大杼,继续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3次后症状明显缓解。

按:本病是睡眠时枕头不合适、睡眠姿势不正或感受寒冷,颈部肌肉紧张所致。《灵枢·经脉》谓:“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支者,从缺盆循颈……是动则病……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前谷、后溪配合运动疗法可通调经脉,缓解肌肉紧张。《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前谷、后溪主“项强急痛不可以顾”。《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头强项硬刺后溪。”肩颈部除少阳经外,还有督脉、太阳经通过,后溪为八脉交会穴,可通督脉。按照全息理论,后溪对应部位为颈项部。《灵枢·杂病》谓:“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若颈部前后活动受限严重,则选用足太阳之荥输穴。

猜你喜欢

面肌灵枢牙痛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有一种牙痛可能是心脏病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偏方消牙痛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大蒜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采采卷耳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